【摘要】儿科学课程是中等卫生学校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学生质量的好坏。本文主张通过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提高师资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医学实践的教学等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儿科人才。
【关键词】卫生学校;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各年龄时期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临床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儿科学有其不同的特点,其原因在于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均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如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若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险期,恢复也较快,但是如果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医学知识方面掌握不够,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患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小儿疾病病情变化快医疗纠纷多,所以为了提高儿科医疗质量,应积极培养合格的儿科人才。作为儿科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以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热情,使学生具备从事临床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对临床医学积极热爱的态度。
一、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课堂理论的讲授是儿科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对儿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阐述和分析,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枯燥的。课堂讲授的结果往往是让学生似乎理解了这些内容,但实际应用时却又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应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1、培养学生重视儿科学的意识
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手段向学生讲解儿科学的重要性,把学习与个人、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活生生的例子、多种教学方法、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情绪去营造好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它能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浴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差生;对待学生要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学生;主动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只要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了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喜欢你的同时,也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
3、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可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当然这种表扬不一定非在口头上,也可通过批阅作业传达,在打分的基础上加上评语,比如作业答案不正确,书法不错,可加上评语:“我欣赏你的书法,相信你下次一定能答对”等。通过直接或间接表扬、鼓励,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对学生应进行素质教育,这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整体的要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生理与非生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意向、实践与能力的发展。这样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掺入医德教育、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学生懂得做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不仅要有渊博的常识、创新的能力、精湛
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
三、提高师资水平
由于儿科学不单纯是一门自然学科而是一门有多种学科交叉与融合,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老师的知识面要更广更深,应该定期安排老师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培训班,同时还要培养老师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一个教师,应当记住,教育人,造就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因此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去征服人心,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共处、辨别是非,全面实施因材施教。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
1、启发式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所讲解的内容与学生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限度调动求知欲望积极主动接受新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采用直观启发,讲解新生儿总论时需介绍新生儿五种分类及各种命名,对内容枯燥,难于记忆的可以用一幅坐标图来演示,只要记住几个关键数据就可以将新生儿的分类及命名记住,课后学生反映效果好。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启发式,如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启发学生比较各种疾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在讲解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症时,向学生提出这二种疾病的水肿为什么在临床上表现不同。启发学生从发病机制上去解释这二种水肿不同的原因,以及对指导治疗的帮助。理论联系临床,激发学生探索的情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熟悉,对相关学科内容要了解,谈吐要风趣,精神要饱满,态度自如;语言条理清楚,衣着端庄、整洁、恰当;富有个性的仪表会使学生感到清新、明快;促使教学气氛进一步和谐、融洽。
2、病案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为改革现行教育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模式,可采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临床前期或临床课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而病案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之一,它是以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病案是对教材的补充并具有鲜明的真实性、直观性。例如在儿科教学中婴儿腹泻及液体疗法是重点及难点,可事先准备一份有关腹泻脱水伴酸碱紊乱的病案,并提出问题,该患儿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治疗及预防?课前发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先精讲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分析病案时必须了解的知识,提出重点及难点,后引出病案,结合理论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及分析。教师不直接回答问题,只起引导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对临床上腹泻病所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水、电解质及酸硷紊乱情况处理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黑板、书本+纸笔”,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幻灯机、录像机、电影、电视及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被应用于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各自的特点,适用的条件,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在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若单纯口述杂音的性质像吹风样的、机器隆隆样的,学生很难想象。若将杂音的性质通过计算机仿真放出,身临其境,学生一听,就能记住。还有在新生儿教学中放有关足月儿、早产儿生活的录像片,这些生动清晰、有声有色的“活”教材,可加深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用口述传递信息,人们记住15%;通过视觉传递信息,可以记住25%;通过听觉又通过视觉传递信息,可以记住65%。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五、加强医学实践的教学
医学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充分利用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这块基地,可在上儿科学理论课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病房,接触病人,了解病情,发现问题。这种将理论教学向医院向病房延伸,使学生可以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对病人和临床有更深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儿科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围绕以“学生为主、能力为主、自学为主”的教学方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营造出医学模式下的教学氛围。
作者:曾滟
【参考文献】
[1] 闵秀全,华 涛 主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2] 李文益,陈述枚 主编.儿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