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又称“陶瓷之路”。中国瓷器自汉唐以来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到明朝中期,由于西方人的加入,中国瓷器的外销急剧上升,攀上历史最高峰。精湛的中国陶瓷通过各种各样的贸易渠道,传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同样影响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一、陶瓷造型的影响
16世纪初,欧洲的第一艘海船抵达广州,到18世纪末到达中国的有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英国、奥地利、瑞典、意大利、俄国、比利时、丹麦、美国、墨西哥等国商船。通过频繁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欧美文明之风进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国陶瓷的造型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有了新的突破。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瓷器输入欧洲后,由于审美情趣、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的差异等原因,中国瓷器并受欧洲人的欣赏,于是出现了由商人或使用者出样,按照欧洲的需要进行生产的情况,这样生产的瓷器就符合欧洲人审美与使用习惯。按照定样模型烧制的瓷器进入欧洲市场后,受到欧洲人的热烈欢迎,以致供不应求。此后,中国瓷器与欧洲的贸易有了迅速发展,定样瓷器的品种、器型也越来越多。
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几乎出现的所有日常瓷具都陆续运往欧洲。很多符合欧洲人生活习惯的器型也都出现了,如喝啤酒用的带柄杯子,洗手用的带嘴、把手的水瓶。另外还出现了八方长盘,此盘造型和西欧银制餐具中的长盘相类似(如图1)。另外餐具中还出现了仿制银制模型的小糖勺、奶油锅、刀叉、盐勺、黄油碟、托盘以及沙拉碗等。
为了让中国陶瓷适应欧美市场的需求,以达到适销对路,陶瓷艺术匠师还善于从欧洲的舶来品①图案上吸取创作素材,有的甚至照抄照搬。例如雍正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一种广口花瓶,就是仿照欧洲的广口玻璃瓶进行设计的。清朝中后期直至今天生产的带柄的茶杯,其造型也是模仿欧洲的陶瓷、玻璃器皿。1635年荷兰人第一次把欧洲人日常使用的宽边的盘、罐等做成木质模型运到广州,让中国的瓷器匠师们模仿生产。从此木制模型、玻璃器皿、瓷器、陶器、锡器、银器等各种材料的范本不断带入中国,烧出的瓷器样品再运回荷兰,这一成功的烧制并使得中国瓷器在此后的欧洲市场上供不应求。这些器具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现有的瓷具种类,开拓了中国瓷器器型的空间,同时这些瓷具出现也方便了西方消费者的生活。
二、陶瓷装饰题材的影响
为了适应欧洲人的文化风格和审美情趣,瓷器上的绘画题材也相应具有了浓厚的欧洲文化色彩。在外商订购的这些瓷器中,许多纹饰图案是由外商从欧洲带来样品,由中国的瓷绘工人精心绘制的。其题材主要分为人物类、宗教神话类、纹章类、爱情类及现实生活类。
人物题材的纹饰非常多,通常绘制在各式盘、茶杯、茶壶、瓶、托碟、咖啡壶、咖啡杯等器皿上。人物有贵族有仆人,有男有女,但多数是表现贵族人士及贵妇人纹饰。还有谈话、喝茶、钓鱼、喂养家禽以及与宠物玩耍等生活场景。瓷器上的人物数量或多或少,但绝大多数是五人以下的。课子图(如图2)是乾隆时期珐琅器的流行画题,采用西洋技法绘制,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人物讲究解剖结构和比例,形象刻画生动准确,栩栩如生,并注重明暗关系,富有立体感,人物的脸部、服饰都表现的很有质感。色泽华丽,画法细腻,以色彩塑造形体,线条的痕迹并不明显,色彩协调,线条流畅写意,具有很浓厚的欧洲画风格。
在18世纪销往欧洲的瓷器中,出现了一些反映西方宗教内容的题材。多数是描绘罗马神话故事、圣经和希腊的内容题材。如《基督受洗图》,参照欧洲版画插图,在瓷盘上饰以铁红彩和金彩图案,描绘基督在约旦河受洗,边缘是鹰衔着花环,下面有两个小神仙手持飘带,具有中国绘画的特色[2]。
以神话色彩为题材的多数绘在茶具、盘及碟上,这类瓷器大部分作为装饰用,只有小部分是作为实用器具的。由于古罗马以及希腊神话的历史渊源比较长,此类题材很受欧洲欢迎。“西风之神掳走花神图盘”,用矾红彩、金彩、墨彩及褐彩图案作为装饰,描绘西风之神哲菲掳走花神芳娜的情景,在上方飞翔的是手拿爱情火炬的爱神[3]。
以爱情题材为纹饰的订烧瓷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大受欢迎且十分流行。“欧籍夫妇与狗儿漫步图碟”[4],碟边用青花、金彩、铁红彩及釉上珐琅彩的花卉图案进行装饰,描述一对欧籍夫妇与狗儿在中国式庭院中漫步的情景。此外,还有半裸上身坐在树旁的欧洲情侣的盘子等多种器型(如图3)。这些描绘爱情的订烧瓷纹饰内容广,烧制数量多,作为欧洲社交上的礼品,大受欢迎。
现实生活及其它题材的订烧瓷纹饰种类繁多,既有描绘现实生活的,也有反映历史事件的,既有描述平民百姓劳动场面的,也反映王公贵族生活的。常见的纹饰有路易十四国王穿着西服的,有路易十四和王后肖像的,有荷兰人传统的溜冰场面或捕鱼场景的,有描绘音乐会和舞台场景的,有农夫采摘果实的,有许愿神话、历史故事、喜剧场景、婚礼场面的等等(如图4)。这些瓷器大多数以珐琅彩、蓝彩、红彩和金彩进行装饰。这些订烧瓷质量好,绘画功底深厚,深受欧洲人的欣赏。
纹章瓷纹章瓷在外销瓷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烧制却最为精美。大多数是欧洲诸国贵族、都市、团体等为彰显其身份地位让中国瓷匠按照他们所提供的纹饰和图案特意烧制而成。他们提供的图案被称作“纹章”。由于大部分纹章瓷都是专门为欧洲皇室贵族定制的,上面多绘有贵族家族的徽章,所以纹章瓷也称作“徽章瓷”。纹章瓷有欧洲的船舶、建筑、风景、名胜等,有在广州的欧洲商人的日常生活题材的,也有欧洲渔民在大海打鱼的场面等(如图5)。
根据欧洲市场的提供的图样,融合中西文化,使得陶瓷装饰构图丰满、绚烂华丽、金碧辉煌、繁而不乱,既融合我国传统的彩绘艺术,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
三、装饰绘画技法的影响
随着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华经商,西方绘画技法流入中国。清代时期欧洲画家郎世宁对当时的绘画艺术影响较大。“凡名马、珍禽、奇花、异草,辄命图之,无不奕奕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5]。
当欧洲商人想利用中国的陶瓷发财以后,为了使中国生产出更迎合欧洲审美趣味的瓷器,派画家来中国传授西洋画法。康熙五十八年邀请了法国珐琅艺术家格雷佛雷,到宫廷造办处任职,为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的烧成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绘瓷技巧有了新开拓,用自制和进口的彩料,运用西洋绘画技法,烧制了美轮美奂的珐琅彩瓷器。雍正珐琅彩蓝山水纹碗是其代表作(如图6),运用西洋透视法展示江南山水,由远及近,由小及大,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潺潺溪水。用笔细腻纤巧,绘画自然随意,布局疏朗、明快。画面虚实相生,平远深秀,充满着清微幽冷的韵致,展现了自然景色特有的美[6]。来订烧珐琅彩和粉彩的欧洲人络绎不绝,中国瓷器绘画技法由此得到进一步西化。“画碧眼棕发之人,其于楼台花木,亦颇参用界算法”[7]。融透视技法和色彩为一体的绘画技法初见端倪。对此,朱琰在《陶说》中指出:“今瓷画样十分之,则洋彩得四,写生得三,仿古二,绵缎一也[8]。”
西洋透视法直接影响了我国陶瓷的装饰,如康熙五彩“耕织图”纹瓶(如图7),纹样描绘细腻,西洋女子衣着华丽,因采用了西洋画的透视技法而具有立体效果。瓶体和山水图案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意味。在这件器物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达到了和谐的统一[7]。西洋绘画技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改变了清代陶瓷艺术风格单线平涂的传统格局,在粉彩装饰中首先出现了光线明暗和阴阳向背的立体效果。
中国陶瓷匠师学习欧洲造型艺术特有的素描、油画、铜版画、水彩等,并不断地将这些作品绘于瓷器画面,自然而然地吸收了欧洲画家的素描和版画技法,制作具有浓郁欧洲风味的出口瓷和各国定制的纹章瓷。于是,中国的瓷器绘画中揉进了讲究光线明暗和透视的西洋画法。中国古代陶瓷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技法中做足了文章,不但各种陶瓷装饰技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各种技法自由搭配,出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和新形式。
结束语
总之,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不但把中国与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中国所烧制的欧洲艺术风格的瓷器,远销到世界各地。中国瓷器文化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影响,同时吸取了欧洲艺术中的营养。
作者:王雪艳
第2篇: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一、原始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装饰代表了原始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人们对陶器的修饰加工主要是就地取材,装饰手法和技巧相对单一,以线性元素为主。首先是用砾石或骨器在陶器表面压磨,使表面发亮,称为磨光;其次是用泥浆施加于陶器表面,烧好以后表面就附着一层“陶衣”,也叫“色衣”;再次是纹饰,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彩陶)、附加堆纹、镂孔等。
“古今中外的艺术设计概莫能外,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以半坡型彩陶的人面与鱼形结合的花纹为例,其装饰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含义,这与新石器时期人们多靠渔猎获取美食有关,相对于要花费较大力气才能获取的兽类,鱼类更具有亲近感。鱼对人来说寓意着财富,这种观念从远古时代一直传承至今。鱼纹图案也成为中国古代装饰的象征性元素之一。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
这一时期江南瓷业迅速发展起来。佛教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纹样,一些日用瓷器开始用莲花做装饰,最典型的梁代莲花樽,上下腹分别是相互对应的两重莲花瓣,从莲花尊精致的花瓣装饰不难看出,设计风格受玄学影响,开始从汉代的概括简练向精微的写实风格转变,这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品,反映了这一时期制瓷工艺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北朝白瓷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后来各种彩绘瓷器的基础,没有白瓷就不会有青花、釉里红等等各种美丽的彩瓷。
三、隋唐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
隋代瓷业在大江南北得到发展。印花是隋瓷常用的一种装饰工艺,纹样有朵花纹、草叶纹、几何纹等。其次是划花,纹样有莲瓣纹、卷叶纹、波浪纹等,由尖利工具在瓷胎上刻出。再次是贴花,用泥浆粘附在器物胎面而形成。
唐瓷在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堆花工艺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六朝时期粗糙堆砌的现象。同时,唐瓷装饰向着多样化发展,如三彩釉、花釉,绞胎、釉下彩等,为单色釉发展到彩瓷开了先河。以唐三彩为例,其釉色一般是黄、绿、褐色,是一种低温彩色釉色陶,烧制时随釉色自然流淌,变化莫测,具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色彩斑斓,反映出那个物质文化丰富的年代自由奔放,豪迈壮丽的时代自信心。
四、宋元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
宋代,民间装饰风格大放异彩,装饰手法多样,纹饰图案的题材内容也极为丰富,除了花草鸟兽,还出现了婴儿戏玩和民间传说故事的人物图案。另外器物上还有辅助装饰,如回纹、曲带纹、莲瓣纹、蕉叶纹、卷叶纹等等。宋瓷纹饰从写实出发,结合形体特点,看似自由发挥,恰又匀称适宜,表现了制瓷工匠的艺术才能,这些装饰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民间文化的盛行。宋代的陶瓷装饰丰富多样,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创造了在胎上用毛笔作画的新方法,为后世彩瓷奠定了基础。
元瓷装饰方法有很多,但自青花器的生产成为主流以后,其它装饰手法退居次席,至明代彩绘成为陶瓷装饰的主要手法。青花彩绘具有着色力强,成瓷率高,永不褪色,原料充裕等优点,元代青花装饰的盛行,除了技术发展之外,也与蒙古族的尚青有很大关系。元青花的装饰特征是层次多、画面满,但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除青花装饰外,也大量采用划花、印花装饰;同时,又出现一种新技法——镂花,但这种瓷器并不常见。
五、明清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
明代的陶瓷装饰转变为绘画性为主,许多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以绘画的形式被搬上陶瓷,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另一片天地。明代彩绘从技巧上讲有青花釉下彩、斗彩和釉上五彩等;从题材上讲主要以图案为主,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回纹、云纹、钱纹、梵纹等等,辅助纹样有蕉叶、如意、云头、缠枝莲、仰莲或覆莲等等;有的甚至直接在瓷器上绘上整幅画面。
清代制瓷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装饰技艺的改进和提高上,首先是青花和釉里紅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民窑青花色泽鲜艳、层次分明,题材多样、装饰图案丰富多彩,有“青花五彩”之誉,而釉里红制作基本上能掌握发色效果,铜红呈色比较稳定,这是极为难得的;其次,清代釉上彩颇多创新,主要有民间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等,彩绘图案装饰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另一类是以花卉、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为主题的图案画面;再次,书法艺术被引入陶瓷装饰之中,早期瓷器装饰中书法主要见于题款和款识,康熙时流行在瓷器上书写整篇文章,以《圣主得贤臣颂》最为普遍,乾隆时其本人更写了很多诗命人烧在瓷器之上。
六、结语
当今,陶瓷装饰艺术在传承前人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经过陶艺家和能工巧匠们的不断探索,中国的陶瓷装饰艺术必将又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作者:王顺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