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了一些与弓弩相关的字。与弓有关的文化。
论文关键词:说文解字,弓,文化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通过《说文》我们可以了解上古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况。《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了一些与弓弩相关的字,这些字正是随着弓弩的发明和战争的需要而不断产生的。通过对这些字形字义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弓弩的发展和制造水平,与此同时还能了解古代射术状况。
一、浅析“弓”部字
《说文》中收录了28个“弓”部字,大致可以分为弓的部件、种类、与弓相关的动作字、状态字等。
1、弓的部件
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从弓耳聲。指,弓的末端不缠丝线而用骨角镶嵌,是可以用来解开马缰绳纷乱的结巴的东西。《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尔雅·释器》:“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
彄:弓弩耑,弦所居也。从弓區聲。指弓弩两端弦所系拉的地方。《段注》:“耑者,頭也。兩頭隱弦處曰彄。”
弦: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凡弦之屬皆从弦。指,从弓,象丝束绑缚在系弦的地方,大凡弦的部属都从弦。臣鉉等曰:今別作絃,非是。《仪礼·乡射礼》:“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張弓也文化,伏檠三旬而韜弦。” 2、弓的种类
弓:以近窮遠。象形。古者揮作弓。《周禮》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質;夾弓、庾弓以射干矦鳥獸;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凡弓之屬皆从弓。《诗·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
弴:畫弓也。从弓??聲。《段注》:“天子之弓,但刻畫為文也。”指刻有花纹的弓。《玉篇·弓部》:“弴,天子弓也。”
弲:角弓也,洛陽名弩曰弲。从弓肙聲。指镶角的弓。
弧:木弓也。从弓瓜聲。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一种解释为木质的弓,另有解释为,木坚直,弯曲度不好,只有用弦强攀,希望弯曲度较大,叫作弧。《段注》:“木弓,謂弓之不傅以角者也cssci期刊目录。弓有專用木不傅角者,後世聖人初造弓矢之遺法也。”亦为弓的通称。
弩:弓有臂者。《周禮》四弩:夾弩、庾弩、唐弩、大弩。从弓奴聲。指弓上有象人的手臂一样的柄。《周礼·夏官·司弓矢》:“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
3、与弓相关的动作字
張:施弓弦也。從弓,長聲。指把弦绷在弓上。”《诗·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
彎:持弓關矢也。從弓,朋聲。指左手拿着弓,右手把箭括扣在弦上,箭头身在弓背外。”《段注》:“持弓關矢也。凡?相交曰關。如以木横持?扉也。矢桰檃於弦,而鏑也弓背外。是?耑相交也。孟子曰:越人關弓而射之。左傳將注。豹則關矣。皆謂引弓將满,是之謂彎。或叚貫爲關。”
引:拉開弓也。從从弓、丨。指拉开弓。臣鉉等曰:象引弓之形。《周礼·考工记·弓人》:“維體防之,引之中參。”《庄子·田子方》:“ 列御寇 爲 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貫。”
弙:滿弓有所鄉也。从弓于聲。指有目标方向地拉满弓。
瓕:弛弓也。从弓璽聲。指放松弓弦。
彀:張弩也。从弓??聲。意思是张满弓弩。《孟子·告子上》:“ 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杨伯峻 注:“ 羿 教人射箭,一定拉滿弓;學習的人也一定要求努力拉滿弓。”
彈:行丸也。从弓單聲。指弹弓使丸疾行。《左传·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4、与弓相关的状态字
弨:弓反也。从弓召聲。《詩》曰:“彤弓弨兮。”。《诗·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毛传:“弨,弛貌。”
彏:弓急張也。从弓矍聲。
弸:弓彊皃。从弓朋聲。
彊:弓有力也。从弓畺聲。《尹文子·大道上》:“宣王 好射,人之謂己能用强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
弛:弓解也。从弓从也。《段注》:“驰弓者,瓕之義。瓕非驰字也。玉篇以爲今之彌字。廣韵以爲玉名。皆非是。彉:弩滿也。从弓黃聲。讀若郭。”
二、从弓部字看古代弓弩武器的发展
原始社会以及更早的人类祖先,一开始是使用弓箭作为渔猎工具的。到了新石器时代,弓箭的使用已比较普遍。进入阶级社会后,弓箭随之成为一种兵器了。
“弓”字的写法有么(甲骨文),仓(金文),从字形上看,这完全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一个弓的形状。《说文·十二下·弓部》:“弓,以近穷远。象形。古者挥作弓。”就是说“弓”能够射到很远的地方,是一个象形字。传说是挥发明的弓。段玉裁则用叠韵的方法释“弓:穷也”文化,意思是很远。弓是一种由近射向远方的武器。这个远,从现代来看,大概不过几十米,一百多米,但这个距离,对于古代多用刀斧兵戈进行短兵相接的厮杀场而来说,算是相当远了。且弓非常方便随身携带,屈原在《楚辞·九歌·国殤》中有这样的诗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不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制弓技术日臻成熟cssci期刊目录。在由上文列举有关弓的部件和种类的两组字,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弓的构造已基本成型,有弭、彄、弦等部件,在弓以后的发展中,弓的结构都是在这些基本构造上面发展衍化而来。弩的出现,使弓发展成为一种强大远距离的杀伤性武器。弩《说文·十二下·弓部》:“弓有臂者。从弓奴声。”《释名》:“弩,怒也,有势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悬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枢机,开合有节也。”从《说文》和《释名》的解释来看,“弩”是在弓上加的一种木制的或金属的“臂”,可以防止在拉弓时手抖动,而且可以加大弓力。其威力比一般的弓要大,所射出的箭有怒不可犯之势。《吴越春秋》这样描述“弩”的威力:“鸟不及飞,兽不暇走,弩之所向,无不死也。”由此可以看出“弩”的准确度和威力。正因为弩有很强的威力,所以在描述弩时都用“强”“劲”等词。《太公·六韬》“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据史料记载,有“黄帝作弩”之说。另有传说,弩是战国时楚国琴氏“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发明而来,由弓和弩臂、弩机三个部分构成,且式样繁多有夾弩、庾弩、唐弩、大弩等。弩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汉民族在对付游牧骑兵时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上。
在制弓术逐渐成熟的时候,弓在古代战争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上面列举的两组与弓相关的动作和状态的字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对弓的关注和钟爱。中国古人射箭讲究身形与手法,《说文》彎:持弓關矢也。從弓文化,朋聲。指出了射箭时应左手拿着弓,右手把箭括扣在弦上,箭头身在弓背外。古人拉弓射箭还讲求应该张弛有度,心念的专一。与御术要求“人心调于马”,剑术要求“与神具往”的要求是一致的。古人认为,必须心念专一、神定思去,才能够动作协调,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技术和器械的效能,甚而收到以弱制强、以轻致重的效果。
三、与弓有关的文化
弓经过不断改进,成为杀伤力很强的兵器用于战争中,并成为“有力”的代名词。“弓”部的字有不少是表“有力”的,如“彊,弓有力也”“弸,弓强兒。”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弓”部的字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散出很多新的义项。如“引”字,在“拉弓”的基本义上又引申出“延长”、“牵引”、“表达”等意义。
弓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还具有象征的意义:象征男孩;象征归顺,蕃国定期向帮主国进贡弓象征地位,只有天子才能用彤弓;……。“杯弓蛇影”则向我们传递了古人有把弓矢做装饰品悬挂在墙上的时尚。据《韩非子.观行》载“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佩弦”一词指的是用弓弦自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古人从弓的操作过程和运动方式中悟出解决矛盾的辩证法。
四、结语
《说文解字》体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微观进程。从《说文》“弓”部字中,我们窥见了弓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古代制弓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对弓的喜爱之情。虽然随着热兵器的发展壮大,弓弩退出了战争舞台,但与弓弩有关的文字和文化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之中。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中华书局,1963
[2]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3]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
[4]胡晓萍.《说文解字》反映的古代战争手段[J],200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