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浅谈你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认识和评价(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撰述中的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古典音乐对于音乐史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历史时期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不容忽视。本文围绕对古代音乐全新探讨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轨迹和近十年取得的成就进行系统分析,主要体现在文献学、考古学、乐律学等领域的影响,并进行深入探讨。只有对古典音乐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在我国未来的音乐道路上做出贡献,并且加快其发展。 关键词:古代音乐史;乐律;考古;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14-02 对于古代音乐分析书籍,最全面的要属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这篇文章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对整个音乐变化有深度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为学习音乐之人,提供很好的参考研究资料。但是对于古代音乐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几部书上,应当对整个音乐文化,仔细阅读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总结概括,对音乐的学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研究音乐要从本质上入手,只有从本质研究问题,才能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掌握其发展命脉。比如,乐学律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唐宋以降对于民间俗乐的极大关注表现出来。 一、考古学的最新成果 近十年来,音乐考古学主要围绕学科的规范、资料的收集、方法论的探讨以及新的表现形式的发展等问题,学科建设进入稳定的“深研”期。教育机构逐渐加强对古典音乐的重视。目前,对于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本教材”、“一个中心”、“三种方法”、“一套编钟”、“一个乐团”。对音乐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古代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加以详尽的概括。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首次提出了“表层、中层、深层”的渐进研究方法。“一套编钟”是指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王孙诰编钟。“一个乐团”即华夏古乐团。 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也是重要一部著作之一,内容的描写上,理论性知识更多,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实际古代音乐的各种表象形式,将其概括的很详细。我们可以说这本书有着转向唯物史观的历史性成就,对未来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其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不能忽视的,主要是以丰赡的资料、亢分的篇幅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要想学好音乐,必须将这两本书吃透,对古代音乐发展有了解,如果研究一项艺术,不知道其发展根源,那么即使得到成绩,也不能显示纯粹的艺术。所以,学习音乐,首要任务就是了解音乐发展史,解读古代音乐史。 二、中国古代律学与乐学的新总结 围绕京房六十律是否依据“卦气说”的《易》学象数模式所创立而展开的辩论,这是最早的关于音乐律学的古代书籍,对此书要想深入了解,不但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还要有对古汉字理解能力,因为此书为古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应时先生撰文为《“京房六十律”申辩》,通过专业的知识,指出京房六十律没有附会八卦之说,将传统的错误观念及时纠正,为音乐史开拓一片全新天地,对其真实一面的展现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将会影响整个世纪。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黄钟》在2006年第l期发表了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赵宋光先生的《邦境语五十冬》一文,又带来不小的风波,再一次指明应当科学的研究音乐。 《邦境语五十冬》谈到的内容很多,对古代音乐有整体概括,主要谈到了我国的五声调式、民族和声与西方和声体系和律学体系的不同。提出学习音乐不能只顾着西方音乐,要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希望能建立民族旋律学科,将乡土音乐文化引进小学课堂。中国古代是五声音阶,而现代是多元化音阶,五声和七声都是现代音阶的一种,已经发展到爵士、布鲁斯等。虽然有这么多音律,但是古代音律非常重要。 2007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玫研究员的专著《东西方乐律学研究及发展历程》,这本著作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关于中国音乐的书籍,全面系统的概括了音乐理论知识,为后代人学习音乐提供重要研究资料。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当今律学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从本质上研究音乐,进而才能更好的解决各种问题。还介绍了律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涉及到很多国家,包括印度、阿拉伯、欧洲以及中国的律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归纳,理清音乐发展系统。原本音乐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历程,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很难将其概括,必须投入大量心血对其研究。2007年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第2期刊发了天津音乐学院郭树群教授的文章《朱载培与“东方式的文艺复兴’’》,为今天进一步研究古代乐律学的深层学术问题指出了方向,需要我们重视的是其中心含义,文章认为朱载培是东方文艺复兴呼唤出来的“文化大师”,丝毫不逊色于西方文艺复兴的巨星,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创作不同的音乐,每个时代的音乐都在进步,或者说每个时代有不一样的东西产生,只要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就是好的音乐,各自有各自特点,表现其文化背景下的优越性就是好音乐,这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进一步明确了朱载培的学术贡献。 三、对古代乐器的重要研究 古代乐器和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是互相制约的,对音乐创作上,有直接联系,乐器是将音乐表现的直接载体,只有通过乐器各种音色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给人带来享受。古代乐器是音乐考古学的重要分支,涉及方面比较广泛,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地理、政治、历史、文学、科技等诸多学科,从各个方面表达出音乐。同考古学中的其他分支一样,必须整理一套属于音乐的研究方法,否则会没有头绪,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不利于深入研究与探讨。其研究方法要遵循“历史第一”的观点,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是关键,只有真实的古代音乐才能认清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发展史。在实践研究中要科学地运用与之相应的原则、方法。我们知道由于古代乐器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考占所挖掘的实物,然而古董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联系,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演变及文学作品的表现同步的考证原则。 古代乐器主要有琵琶、古筝、古琴、箫、羌笛等,不能忽视其制作材料,由于古代生产能力低下,主要是用、竹、木等制作。但是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乐器制作也越来越高级别。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水平提高,代表乐器是笛子。秦汉时期出现了排箫、羌笛、琵琶等乐器。唐代 长安城是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当时人们生活很幸福,文化出现空前绝后的繁荣,人们可以精心享受舒适的生活,然而幸福生活能给人们带来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音乐,此时的音乐是一个转型期,也是最繁荣的时期,经过研究发现,随着外来音乐的融人,乐器品种多达三百种。 如今吉他被称为乐器中的王子,有六根弦,虽然不是发源于中国,但是唐朝已经出现中国式的弦乐器,一种是奚筝,有七条弦,一种是奚琴,有两条弦,均用竹片擦弦。这种音乐听起来,声音非常悦耳,从古代文学记载,对音乐带来的感觉上就能表现出来。宋代乐器改制较多,此时的奚琴改为嵇琴,将弦乐器提升一个台阶。接下来是元代承金制,带有明显的元代标志的有马尾胡琴、三弦、唢呐、火不思、云墩等,这个时期的弦乐器已经盛行,成为当下流行元素,普遍被人们接受,无论是阶级高的官僚主义还是农民都能接触到,也可以称作为民间乐器。而明清两代主要是以戏曲伴奏乐器为主,主要有笛子、唢呐、笙、琵琶、阮、锣、鼓,胡琴也细分为京胡、板胡、马头琴、高胡等。古代乐器非常多,种类复杂,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只要与音乐有关联的知识,必须加以总结,进而加快发展当代音乐。 四、近十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研究概况 近十年来,我国古代史史料研究呈现出研究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还原音乐本色,提供研究人员更广的研究范围,不能停留在传统研究方向上,必须加宽研究范围,更理性看待音乐。 《音乐研究》2002年第4期刊载了赵维平教授的论文《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从标题就能看出主要概述的是整个亚洲音乐文化,其主要涉及的地区有朝鲜、越南、日本,铜锣文化圈的东南亚。需要重视的是还将伊斯兰文化圈的西亚地区的考古资料进行了概述,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2期上发表了孟凡玉先生的文章《<红楼梦>音乐史料考察》,是重要言论之一,给音乐爱好者带来更好的东。在文章中,从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丰富的戏曲、歌舞、器乐音乐人手。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对相关内容讲解,解说其中的联系,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都能很好的表现音乐艺术魅力。罗素曾经说过,人一生必须要学的两件东西,一件是音乐,一件是体操,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朝代都需要。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刘玉瑁在2007年《中国音乐学》第2期上发表了论文《<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及其体现的音乐文献学方法》,对王福利博士撰写的《辽元三史乐志研究》进行了全面评述。研究古典音乐存在的意义,并且对那个时代的现状有更深入研究,表现了音乐魅力,使专业人士看到音乐原始模样,使人们为曾经有这样美好的纯粹音乐感到骄傲。《音乐研究》在2010年第3期刊载了王小盾教授和王皓先生的论文《论道藏中的音乐史料》,是音乐史进入另一个领域,进入前人没有尝试过的研究领域,用全新理念解释相关古代音乐,文中对明代万历永乐四年的“明道藏”做了深入研究,对于“仙歌、音诵、道赞”等进行了考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对音乐的分类要客观,不能凭借主观对其研究,所以,对道教音乐的成熟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 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l期刊发了洛秦教授的论文《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涉及数学观念,当音乐发展一定阶段已经不再是音乐,而是对数的研究,其中存在的关系,可以通过各种数学公式表现出来,有很强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从统计学和史料学上对宋代音乐研究之全新再研究的力作,对于音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我们清楚的了解到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性,要想学好音乐,必须深入研究古代原始音乐的形成,对其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状况有所了解。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大量的古代音乐、古代乐器的痕迹,通过各种渠道研究与音乐有关联的知识。要全方位了解音乐,比如西周“五声、六律、十二宫、旋相为官也”,完成了十二律和七声音阶。只有深入专研古代音乐史,才能从中总结属于当下发展的核心内容,使人们得到音乐带来的快感。 参考文献: 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局限—在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音乐,2000(05). 朱舟.内涵宏博义理精深—喜读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2002(04). 宋新.读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史学月刊,2003(11). 毓清.《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读后.文艺研究,2002(07). 王子初.中国音乐考古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09). 修海林.中国古代膏乐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07). 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03). 卡尔·达尔幸斯.音乐吏学原理.扬燕迪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06). 洛秦.民族音乐学作用于历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尝试.中国音乐学,1999 (3).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
返回列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