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研究的意义何在(美学相关论文)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16:11:03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61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论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的传统美学的表达


  一、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空灵之美


  从庄子的天地到郭象的自然到禅宗的境界,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外在世界的转换。在庄子美学的外在世界,只可以称之为天地自然。显然,这仍旧是一种人为选择之后的外往世界,庄子的天地就合乎逻辑地转向了自然现象。相对于庄子的天地,郭象的自然可以相应地称之为新天地.区别在于庄子的以自身亲近于自然,禅宗转而自然来亲近其身。对于庄子来说,自由即游;对于禅宗来说,自由即觉。这就是所谓“于相而离相”。由此,中国美学从求实转向了空灵.这在中国美学传统中显然是没有先例的。“禅”重视当下的直接的体验,推崇一种生死不染、时空不系的自由。美与艺术从此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民国书籍中诗集书籍版面的设计最为突出这种美学。1931年新月书店出版的《志摩的诗》,这种空白给读者留出了遅想的空间。1929年北新书局出版发行的《过去的生命》,这本诗集文字内容少,所以每个页面的四周留白较大,诗集的文字少但是适当的字距和行距的空间和以点为元素的字形成的线让版面空间感很强,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在注重阅读的速度,而是对诗词的内涵的细细品味,使得文章的思想内涵更为精致、细腻、丰富与空灵,达到了禅宗美学,郭象的自然又被心灵化,虚拟化的境界所取代。于是,外在的内容被抽空出来,并且打破了其中时空的具体规定性,转而不在仅仅是达到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而是从心灵上去感受整个诗词所带来的意境。


  版面四周留白面积不等,正文内容略靠上,在页面的低端中间以页码作为点来实现对整体的依托,但是这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元素既发挥对版面的自由度的有度把握。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學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智慧,恰恰就在于此,真正揭示出审美活动的纯粹性、自由性,真正把审美活动与自由之为自由完全等同起来。


  二、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和谐之美


  中国文化强调“和”之美,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将人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事物统一协调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和谐,中庸的美学风格。它对应着儒家美学的“中和美”,讲究温和、均衡、对称与统一。此外也有含蓄之意。第二层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崇尚自然、力求与自然融合的美学风格。它对应的道家芙学中的“自然美”,倡导返璞归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不刻意讲究规则。两层含义的综合概括便是“整体意识”,在整体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出“和”之美。正如中国古代艺术家一直遵循着整体的原则,将艺术与天、地、思想等当作一个整体进行创作。因此在中图古代艺术作品中普遍具有一种内在的、各成分间契合统一的生命形式,而不同于古希腊雕塑的相对孤立,个人的状态。“和”是宇宙众生的生命状态,也足一种美的意境。以“和”为美,既提醒着设计师把握好一种艺术设计的要素,如疏密、软硬、曲直、繁简等,避免运用不当走入极端,注重设计的本质目的——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做到良好的装饰效果与方便实用功能的统一。


  民国图书中“和谐之美”的表现主要是几何的点、线、面、对构成物体形成基础的元素,遵循形式美的规律,竖线会给人带来一种向下的重力感,大量的竖线应该是最明显能起到作用的,竖线能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刺激,形成庄严、向上的感觉。书籍版面中,竖排可以使版面更加充满动感和活力。尤其是对于汉字来说。汉字不同于西方英文,汉字相对于英文结构更加复杂,从构成的角度来看,每个字的结构比较完美,给人一种很稳定的感觉,但是英文在小写的时候是高低不同,一个单词中字母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结构不是很稳定的。所以对于汉字来说,竖排会增添一定的动感,使版面更加活跃。


  几根简单的横向线条会给人平稳、安定的感受。在各种设计风格和元素的影响下,现在的横向条纹正在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横向线条的粗细也对版面的效果有很深的影响,粗线显得粗壮、有力,文章的题目字号一般比较大,横排的话可以形成粗线条,给人醒目,坚固和工业化的感觉,横排的题目不太适合文艺清新主题的页面,如果要横排的话,字号要偏小,文字笔画不宜描粗;细线尖锐、敏感,能在版面制造出写意、细腻的感觉。


  1936年出版的《参观欧洲大战记》中,章节和题目之间的空格是版面产生了一条隐形的横线好像一条水平线上不同时间流下了水珠,长短不一,水珠连接页码和题目形成的点仿佛水不断流动的水珠。引导线为竖线使版面更加充满下坠的纵深感,由点连成的线一直延伸到下面的页码,由方块汉字写成的页码好像坠在线上的小重物,是版面的重心显得比较稳定,达到动中取静,静中有动的和谐之美。


  三、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虚实之美


  “虚”可生意造境:“虚”空间所蕴含的意境从人们视觉习惯上讲是间接的,它不同实体那样直观,一目了然,而是以一种“似有非有”或“若隐若现”的形态藏匿于实体之中,不但能够以形达意而且能够做到无形亦能传情,艺术作品的美感,有时并不单纯是信息本身的接受。


  《青衣记》文中的注文采用了在原文的基础上排成两列位于被释文的下方,从视觉角度来看,是空间疏密分离的同时增强了版面的凹凸感,同时也产生了远近距离的虚实感,加上这些信息所诱读者的思维想象。即通过造型传达出这个文字信息是比原文重要度要退一级的意义,使观者在一种审美意境中愉快地接受特定信息的传达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体会到作品中的深层思想感情,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达到与创作者的共鸣.


  作者简介:钱红红

  第2篇: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


  在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流行音乐至今已逐渐发展为中国的主流音乐。作为一种最具冲击力的音乐流派,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美学品质及审美价值,而且还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质


  (1)流行音乐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它的多样性。在它的领域内,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式样的音乐并存,既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又有外来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既有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融合,又有不同门类音乐的融合,使得以往相对单调的音乐变得丰富多样。这些大胆的创新与突破,不仅使得流行音乐更为标新立异,而且还使其有了新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趣味而变得多姿多彩。


  (2)随着人们的价值观等的变化,以集体的信仰和目标作为个人价值取向的生存背景淡化了,代之以是更多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及自我实现,因此,个体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及个性的张扬,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具体说来就是:流行音乐冲破了文革“政治高于一切”的音乐审美的立场,淡化了音乐的形而上的教育功能,转而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走上一条人性化的路线。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到他们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内心焦虑、情感迷失,以及对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自我的重新审视等,流行音乐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人性的每一个层面,尤其是流行音乐中的那些多如牛毛的爱情歌曲,虽说有些泛滥,但却从同的视角涉及到人們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流行音乐在的确贴近人性。


  (3)随着生活品位、审美能力及审美需求的向上突破,人们的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于是,追求时尚便成为人们实践自己的生活美学原则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成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通道。流行音乐作为商业时代的产物和人们的审美对象,顺理成章地渗透了现代人的现代审美意识和审美主张,紧紧地追逐着时尚,表达时尚。在形式上,梦幻般的灯光、诗情画意的舞台设计等,无不流露着浓烈的时尚气息,使得流行音乐五光十色,不仅冲击人们的听觉,而且还冲击人们的视觉。在内容上,它跟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迅速地将变化着的生活给以音乐化的表述,使当代人的情感状态、精神世界的走向、社会的变化等都能在流行音乐中得以迅速的再现,而这种鲜明的时代性同样使流行音乐闪烁着时尚的光芒和时代的色彩。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意义


  流行音乐的这种大胆创新的音乐艺术逻辑,不仅为当今的音乐带来蓬勃的活力,也为未来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多样性打开了更为宽阔的艺术通道,让人感到音乐艺术的想象空间无边无际,音乐艺术的创造空间无穷无尽。


  在以往的音乐审美活动中,大众在音乐活动中总是规规矩矩地当听客。如今随着流行音乐的广场化、互动化,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不仅仅要获取听觉和视觉的欣赏与享受,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行动来宣泄他们的激情和冲动,把自己融于音乐渲染出的情绪和氛围中,由单纯的被动的音乐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既是音乐的接受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表现者。这种音乐审美活动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对音乐有了更直接、更个人化的感受和理解,进而对音乐的审美形式、审美价值、审美指向及审美作用有了自己的评价、判断与选择,在音乐审美领域由一个“自在”的人变为一个“自我”的人。


  流行音乐还对国人的传统心理和性格带来巨大冲击,在精神领域体现出对大众的人文关怀。比如它极度张扬奔放的个性、极具时代前沿的先锋性、极富现代时尚色彩的唯美性以及一些具有批判性的文本内容,都在动摇和碰撞着人们的审美观,使他们以新的理念面对自我和社会。当然,如欧洲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在反神学和反禁欲主义所发挥的作用一样,流行音乐的这种冲击缺少理论色彩,但它却能通过听觉和视觉进入思想范畴使之具有理性意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五四”运动看成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质变点,那么流行音乐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质变点,前者是少数文化人的精英意识,在文化思想及制度领域用思想来反叛传统,后者却是大众化的文化参与,在审美领域用音乐来反叛传统,进而构筑现代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审美观念。从这一角度看,流行音乐既是某种程度上的批判武器,更是有力的武器批判,它的社会价值已远远超过它的音乐价值,而这正是流行音乐的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作为生命和生活的需要,还是作为审美活动的需要;无论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还是一种表达自我、认知世界的方式;无论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还是一种武器的批判,流行音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音乐,更好地表达和诠释民族气质、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及审美需求和审美理念,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具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审美特点的音乐艺术,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内涵更大面积地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已远远超过目前的理论阐述。


  作者:苏欣

  第3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接受美学的应用研究


  接受美学最早出现于德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在国内文学者的视野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进步,其已经成为国内文学界非常具有特色的理论,同时逐渐与教育相融合。


  一、接受美学基本理念与特征


  接受美学属于一种新兴的文献鉴赏手段,其认为读者才属于文本阅读的主体与中心,毕竟作品主要还是为读者的阅读而创作的。文本自身存在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并非作者能够提前设定。接受美学认为文本属于作者创作的,其在文字里面表达的东西是读者并不知道的。所以从某种层面分析,阅读这种行为属于一种猜想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活动,或是再生产活动。其真正价值在于读者做出的各种解释,这是文学作品的隐藏魅力。以高三教材中“老人与海”一文的解读为例,许多的文献评论都是谈论的“象征手法”、“硬汉精神”之类的,但却有读者从这篇小说里面出现多次、隐含特殊意味的文学里面体悟到了其余东西。比方说这篇文章中关于“老人”内心独白“但愿这是一场梦,我压根儿没有钓上它······”这部分内容,读者从里面察觉到“老人”内心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不停的动摇,“老人”自身在一次又一次的忏悔。在人与自然残酷撕咬中,“老人”精神上备受痛苦折磨。这属于一种全新而深刻的体验。充分显示出讀者阅读文本的感受拥有独特性与创造性,很好地匹配了接受美学核心理念,符合其基本特征。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接受美学出现的主要问题


  1.功利主义严重


  严重的功利主义,使得高中生与文本的对话受到了不利影响。而基于升学压力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老师关注重心转移到了可能出现的考点之上,反而忽略了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上。这也就造成师生间文本对话备受阻碍,带有极大的功力色彩。


  2.忽略高中生期待视野


  高中语文老师对学生期待视野的忽略行为,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自由阅读情况上的高中生,能够根据自身情感与经历展开文本重构,不受教条主义影响,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因此阅读阶段可以获得愉快感和满足感。而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即便仍以学生为主进行阅读,还是会让学生感受到自由阅读气氛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也是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于重视中心思想的概况与艺术特色的总结,破坏了文学阅读的美感,难以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过度解读文本也属于当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接受美学的措施


  1.拓展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


  学生由于期待视野与惯性思维模式的限制,在阅读过程中通常都会选择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只是因生活经历与接受能力的影响,其期待视野还有待提升。比方说,高中语文老师先通过各种文本阅读培养其阅读习惯。然后再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功效,对学生的文本解读有效进行指导,可以有效增强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善于抓文本空白点、发展高中生创造性思维


  许多阅读作品均有着空白点,高中生阅读阶段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填补。因此,语文老师能够选择通过这些空白点培养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比方说,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祝福》一文为例,作者鲁迅描述祥林嫂人生苦难与遭遇的文字中也同时表达出其自身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一种批判主义。此篇文章里面,祥林嫂这个角色是在新年祝福声中孤独死去,鲁迅先生并未描述出谁害死祥林嫂的,这是其留下的一处空白点。老师可以把这里当作切入点,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在文本中寻找答案,从而提升创新力水平。


  3.多维度阅读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老师都是把其看着单一的知识传授体系,没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方说就如教材中莫泊桑所著作的“项链”一文,部分老师仅认识到女主人翁马蒂尔德个性特征中贪慕虚荣的一面,看到马蒂尔德因为追求浮华而遭受现实的惩罚与生活的嘲讽这个角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学生的引导与解读就不够深刻,无法让学生了解到更深层面,解读不全面。而从接受美学角度解读“项链”一文,有利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文本,拓展老师的认知角度,灵活思维,将自己对文本的认知上升到一定境界。进一步了解到莫泊桑通过马蒂尔德诠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文化的腐朽、金钱的罪恶以及生存价值的遗缺等。只有老师认识到了作者这种思想境界,在文本解读中给予高中生的指导内容才能更丰富。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应合理将接受美学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认知深度。


  结束语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到文章真实内涵,提升阅读水平。高中语文老师需要提升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通过文章空白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多维度分析文本。实现将接受美学合理运用到文本解读教学中,发挥出该理论的积极作用。


  作者:贺燕

  第4篇:论书法艺术在全面人格形成中的美学意义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近阶段,我们越来越重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不仅仅是出于保护书法艺术的需要,更是因为书法艺术在全面人格的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注重书法艺术,有利于个体丰富审美体验并形成良好的人格,书法艺术背后所搭载的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内涵,更能够培养人格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


  一、书法艺术美学内涵表现分析


  自第一个汉字问世起,就注定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学内涵。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从百家争鸣的老子、庄子到清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再到近代李大钊的现代美学,或多或少,无一不从书法艺术中寻找美学范畴,并进行研究和审美。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古典美学的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书法家都赋予了书法艺术新的生命力,也带动美学走入了新的阶段。


  事实上,任何艺术的创造过程都是表现与再现的有机统一,就书法艺术来说,表现即为创作主体审美主题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创作主体的精神追求,是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中的呈现和抒发;而再现则是指创作的书法作品实际上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再现,是现实的审美特征在艺术中的主观反映,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书法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美学内涵,即在内容呈现方面带有着一定的社会性。从美学本质上来说,书法艺术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书以载道”,即书法艺术以其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道”,这个“道”既是“道法自然”的“道”,也是“道行合一”的“道”。书法创作者在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下,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尽书于宣纸之上,这不仅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更是书法创作者得到审美体验的过程。


  二、书法艺术推动全面人格的形成


  21世纪,我国要求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这就不得不提到书法艺术在推动全面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艺术之一,其对于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去渲染和熏陶,更重要的是以其书法艺术独有的艺术特征对人格进行培养和完善,从而推动了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书法创作有助于构建全面人格


  在书法艺术体系当中,书法理论的阐述是至关重要的,书法理论不仅仅是如何下笔、如何走笔,更是系统地阐述书法和人品的关系。学生从老师的言传身教当中学习书法创作,更学习“字如其人”的道理。书法和人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学习的过程也正是人格培养的过程。书法作为众多传统艺术的一种,有着自身的艺术独特性,它不似绘画可以抽象可以直观,而是在行云流水间流露出书法者的精神面貌,它完全是以线条来表现一个人或蓬勃或颓唐的生命力。因此,学习书法艺术有助于将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进行有机统一,在抽象和具象中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


  书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静”,你要在安静的环境当中,静下心来静静构思每个字的框架结构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这个艺术特点对于人格的构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书法艺术有着繁琐复杂的规矩,从坐姿、握笔姿势到书写时的停顿、提按、方圆和区直,再到所选用墨水的墨质、浓淡以及下笔时对于结构的安排、偏旁部首的比例和独体字的多种变化,等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每一个字的框架结构、每一笔的轻重缓急、每一个细节和过程,稍有掉以轻心,就会影响书写效果,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就要求书写者必须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去对待每一个字,去完成每一幅书法作品,经年累月,年复一年,所培养的不仅仅是一手好字,更是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专心致志去做一件事的一面,磨练了坚韧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宝贵品质,帮助个体形成全面的人格,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之后的人生。


  (二)书法鉴赏有助于丰富审美体验


  书法艺术的审美与其他艺术有着极大的不同,其所具有的审美效应和作用也不同于其他艺术。书法艺术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属于大众审美,即合规律性审美,是指人们普遍认同的、符合一般规律的审美活动,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书法鉴赏当中;而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书法艺术又是一种个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者将自己的感知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內涵融入到书法作品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够感知到创作者所想表达的全部内涵。书法鉴赏有着虚实结合、形神合一的审美特点,更是显性和隐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学习书法艺术并进行书法鉴赏有助于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全面的人格。


  王世德在《美学辞典》当中提道:“人类的审美欣赏活动,本质上是感性与理性的复杂统一的心理活动。”书法鉴赏也是如此,鉴赏的不仅仅是字,更是对于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文化的感知、领悟和理解、认同,是在审美主体想象、理解、感知、情感等众多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综合。书法艺术的鉴赏有助于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个体又把这种审美能力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帮助个体在实际生活当中受益。不同的书法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所传递出来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各有不同,读者欣赏不同的书法作品,结合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中感知到不同的精神内涵,有助于读者丰富其审美体验,并帮助其形成全面的人格。


  (三)创作者间的审美交流是文化人格塑造的基本范式


  书法鉴赏是从审美主体出发的进行艺术欣赏的一种审美情感活动,从实质上来说是读者通过对书法作品的感知、欣赏和共鸣达到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和认同,是读者和作者之间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读者通过书法作品来认识创作者,感知他的思想情感和文学思想,与其进行思想上的审美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当中,读者的文化人格得到了极大地完善。文化人格的塑造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审美体验,通过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创作者进行审美交流,个体的文化人格得到重新塑造,并进而影响着全面人格的形成。


  三、结语


  书法艺术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艺术,一直以来在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书法艺术对于全面人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和美学意义。学习者通过书法艺术的学习将书法艺术从前人的手中接管,同时又注入了新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将其继续向下传承,由此实现了艺术的传承过程,又完善了学习者的人格。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书法艺术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内涵培养着个体的人文情怀并熏陶着个体的人格全面发展。


  作者:路华

  第5篇: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美学特质及运用分析


  音色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的美学特质,整个声乐作品演唱的质量是由音色运用及音色好坏所决定的。不同的技巧和不同的嗓音,所表现的音色也有所不同。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需要对声乐演唱中音色的意义有充分认识,并对音色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主动寻找,以此对自身的声乐作品不断完善。本文对音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在声乐演唱中更好地运用音色进行了探究。


  一、音色的内涵及音色的美感


  声乐艺术以人声嗓音为乐器,要想演唱出最佳音色,必须要懂得科学、系统的发声技巧。优美、丰富的音色,不仅有多种风格的表演形式,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还可以满足观(听)众多元的审美情趣,沟通歌唱者与听众审美情趣,传达作品内容、情感。在声乐歌唱艺术中,不同的音色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工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丰富音乐的表现手段,表现作品风格,必须准确地运用音色,震撼观(听)众内心深藏的情感,把作品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作为乐音属性的四要素之一,“音色”能够将相同的两个音(音高、音强和音长)区别开来,无论是人的嗓音,还是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不同的音色构成多姿多彩的音响世界。在演唱艺术中,以人声嗓音为乐器的声乐艺术,音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聲乐演唱中,演唱者不仅需要科学的演唱方法,更需要凭借着良好音质基础,将嗓音器官调节到最佳状态,只有音色和谐、最恰,声乐作品的风格、内容、情感才能够表达得淋漓尽致,进而使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声乐演唱要想提高其艺术魅力,音色美是重要前提。对音乐声音进行审美评价,“音色”是最常用的词汇之一。音色是决定发声效果的关键,在声音艺术中,“音色”涉及大量的美学理念,作为某一声音的个性特征,“音色”内涵极为丰富。由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在歌唱过程中的演唱方法不同,在演唱实践中,就会形成或委婉、或豪放、或清澈、或宏壮、或深厚、或稳健等形色各异的音色之美。音色具有独特性,自身带有强烈的美学特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音色能有效塑造人物形象,拥有不同音色的表演者,在声乐演唱中,可以展现或激情豪迈或甜美婉转的不同风格声音,丰富演唱者的情感表达,通过体现不同音色的美感,推动演唱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美学特质


  (一)塑造艺术形象,给聆听者留下温柔的印象


  区分表演者的演唱能力,音色是重要特征之一,在我国,凭借其独特的音色而成名的歌唱表演艺术家有许多。凭借其独特的音色,观众可以有效地区分演唱者,在再次聆听的时候,记住演唱者独特的音色。音色是观众对于演唱者肯定的基础。对于表演者的塑造,声音只是一个方面,表演者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给聆听者留下温柔的印象。表演者声音十分豪放,不仅会给观众带来坚毅的感觉,还会增强聆听者的热情,如果表演者声音十分婉转,“字正腔圆”、“字领行腔”,就会演绎出和谐美好的音色。让聆听者沉醉其中。表演者音色的特征会给聆听者以深刻的印象,从而进一步促进聆听者与演唱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升对演唱者的印象。例如:歌剧《魔王》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展示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体现父亲、魔王、孩子、旁白四个充满戏剧性的角色,聆听者区分角色,主要依靠表演者不同的音色。父亲的演唱者为男中音,声音成熟且稳重,调节音色使用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而男孩的表演者声音十分清亮,非常明显的惊慌的童声音色。旁白在叙述故事当中,声音十分清楚并且干净。在音色方面,魔王表演者的声音比较特殊,狡猾凶残的老魔王怪声音色,表达了魔王内心的扭曲,表演者用一种独具特色的音色来塑造艺术形象,增强人物的感染力。这四个人角色,由于表演者音色的不同,便于聆听者区分,使人物形象进一步鲜明化、个性化,给聆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提升声乐演唱艺术水平,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表达音乐中的形象、感情,音色是最有感染力的手段之一,演唱者的艺术特色,音乐作品的风格都需要音色来衬托,进而使观众产生共鸣。歌唱音色对提升歌唱者风格有很大的帮助,人声嗓音器官是任何一件乐器都无法比拟的,因为人声嗓音音色变化丰富多彩,不同演唱者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音色,就算是同一演唱者,演唱的作品不同,演出个性不同,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演出风格。人类发声器官材料构成虽然都具有一致性,而且其形状结构也基本相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因性别、年龄、体型不同,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不同,歌唱共鸣腔体使用的不同,在音色的表现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别。每一名演唱者的先天条件就不同,有的演唱者音色厚实、浓重,声带厚而长、弹性较松弛,有的演唱者音色明亮富有穿透感,其声带短而薄,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了自身先天资质,演唱者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音色训练,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声乐演唱艺术水平。另外,恰当的音色选择,不仅能体现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还能够使音乐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深刻、细致地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使得艺术演唱效果达到最佳。


  (三)表达作品的情感,提升作品的美学特征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与风格相符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声乐演唱艺术水平,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还有利于在演唱中表达作品的情感,提升作品的美学特征。在声乐演唱中,风格对于音色的要求较高,而情感则完全不同,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表演者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在表演者情感驱使下,其音色中融入了相应情绪,或悲伤、或愤怒、或喜悦,促进聆听者进一步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还是《魔王》进行举例,观众之所以能够对魔王演唱者有这么高的评价,除了演唱者本身所具备的音质外,演唱过程中融入了自身情感也非常关键,将魔王扭曲的内心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适合的音色虽然重要,演唱者对于情感的表达更加重要。作品中的音色需要随艺术形象以及剧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声乐演唱者在起声之前先蕴蓄好情感,将音乐的情感表达表现,才能演唱出动人的歌声。在演唱者情感的召唤下,不同的音域、不同的音高,伴以不同的节奏,或明朗、欢乐,或暗淡、悲怆,使得聆听者领会歌曲的思想情感,通过最富表现力的音色,加深演唱者音质的美感。由此可见,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美学特质不可或缺。


  三、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运用


  在声乐艺术歌曲中,通过演唱者音色的变化,能够有效地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歌唱依靠声音对人的各类情感进行呈现,运用歌声中的各类声音色彩来表达情感。在声乐演唱中,音色作为一种表现技巧,对于歌曲情感的表达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民歌《跑旱船》里,演唱者不仅需要通过音色的处理,演唱出豪迈奔放之感,还要使音色表达更加美、甜、脆亮。在《魔王》歌曲中,演唱者运用不同音色表达惊恐、失落、悲痛、慈爱等情感。在歌唱中,色彩变化主要通过演唱者的气息力度来掌控,气息力度如果不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人演唱同一音高时,效果也会大不一样,气息弱,其音色就会相对柔和,如果气息强,音色也会随着增强。如果音色暗淡,就会带来一种沉闷、凄惨与哀愁之感,如果音色明亮,就可以使身心愉悦,给人带来兴奋与积极之感。音色如同色彩一样,等级性也比较强,或是单薄的脆亮,或是丰满深厚,甜、脆、亮的音色是我国民歌追求的目标,在腔体打开的同时,声音的位置一定要靠前,这样,就可以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的音色美学特质,所以,在声乐演唱中,恰当地运用音色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音色作为音乐一种特殊属性,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熟的演唱者不仅能够正确地认识音色,还能够灵活地运用音色,并能充分发掘音色的美学特质,用各种复杂的音色表现作品思想内涵,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赵冬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