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安忆凭借丰富的小说产量和充盈的小说内涵征服了广大读者,同时也是由于她小说中充溢的生命意识,一次次让读者带着微笑和泪水从作品中走出来。正是对于生命本色和意义的探寻,让王安忆的小说充满着贴切的灵动之感。
关键词:生命意识;王安忆;主人公
王安忆小说产量丰富,自七十年代末发表作品以来一直笔耕不辍。无论是早期涉及的儿童文学和对个人经验叙写的“雯雯系列”,还是到后来对自己的不断超越与转变,都显示了其创作的生命力。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显示的作家对生命等超越性层次的持续思考以及生命体验的呈现常常令人感叹。这样持续的探索使作品总有深深的生命意识的流露。
一、成长中的思考
童年也许是每个作家永远都离不开的最初的思想源泉,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返回去寻找事情的根源,也许人生最踏实的回忆、最深久的感念都起源于这纯真的年代。“雯雯系列”、《忧伤的时代》、《上种红菱下种藕》等小说被一些评论家称作王安忆的成长小说。这些小说都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着似乎刚刚熟悉的世界,所有的事都是新的、第一次的,满是好奇与新鲜感。而成长中那些深刻的地方或许也是充满痛楚的,这痛楚来自于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抛弃与剥离,生命每一寸的细小蜕变都使稚嫩敏感的心灵体会最初的害怕、紧张和伤感。这些痛楚也就是生命在成长中必然体验的感受。这些感受的产生正是生命意识萌发的最单纯真挚的时候,没有既成世界的过多干涉,因此体验的影响也深刻恒久。
《上种红菱下种藕》中的秧宝宝因为父母经商不得以寄居在镇上的李老师家里。在这一年的寄居生活中,作者细心地记录了秧宝宝的一言一行及心理的流动。一个小少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身体在长大,心灵不断丰富,又交到了新朋友,而且在生活中也充满了烦恼、惊讶、感叹、挣扎与选择。和蒋芽儿、张柔桑的友情经历了小女孩特有的细腻的发展,猜忌、委屈、“做作”等等,和李老师家人的相处中的观察、感悟与情感的付出,都描写的精细而有味道。那些流动的印象一定会清晰的印在秧宝宝的脑海,总有一天会派上大用场的。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受是那样丰富,好像要把人生的所有细节都细细品味一番,以至于这些感受都充满了生命的跃动感。
成长总会有代价的。成长中我们渐渐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比如大人的认可,参与的权力,越来越成熟的眼光;然而我们也在失去,失去最初天生的纯真与坚定,失去那种不需要考虑就符合真理的价值观,失去与大自然、真理最切近的联系,这些失去让我们感到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留给我们每个人一些命题,等待我们在岁月里静静思索,等待我们在生活流逝的一点一滴中领悟。
二、在坚韧中参悟人生
王安忆小说强烈的生命意识还表现在作品对人生意义的执着探索。人生总是坎坷不断,也许正是在坚韧中,生命本身才渐渐凸显,让人们更贴切的接近它,感受它。在艰辛的过程中体认人生的甘苦,以及那些往往被称作意义的东西。
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很多,所以这些生命之思总是和女性紧密相连。王安忆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在一次访谈中她说:“我觉得我写那么多女性,就是因为我觉得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审美性质。”其中的审美性质也许就是指女性所特有的对情感的敏锐、对生命的细致感悟、对艰辛生活的感受所具有的较外显的呈现。一切落到实处的日常生活才能让飘渺的意义变得有根可寻,触手可感。写于八十年代初的小说《流逝》讲述女主人公欧阳端丽在文革中被抄家后艰辛的生活。一个曾经过着养尊处优的富太太生活的女人面对日益艰难的生活,要承担全家的吃穿用度,孩子、丈夫、公婆、小叔小姑都指望着她能把光景过的好一点。家里不是没有男人,而是这些男人都不顶用,端丽已经被淹没在了日常的零零碎碎的生活中,埋头于简单却艰辛的日常生活过程,这个过程花费了她太多的精力,她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小心翼翼地度过严肃生活的每一个基本考验。这些年的日子让欧阳端丽变得有了生活的勇气,什么样的日子没过过?生活使欧阳端丽懂得了坚韧的可贵,这种生活教给自己的品质也就是生命给予的奖励——明白人生是怎样一回事。后来文革结束,欧阳端丽家的家产归还了回来,他们再也不用过那种贫困紧张的日子了。生活由于经济的再次富裕似乎轻松了好多,然而端丽却不适应这样的生活了。她仍惦记着那份帮她度过难关的零工,闲下来的日子变得没劲。
在坚韧中感悟人生真谛,在这个人们迷失于物质的年代里是多么宝贵的品质。无论是欧阳端丽还是王琦瑶,或者富萍,无论她们在坚韧中得到多么不同的答案,但是坚韧定然是人生意义的出口。从这里可以窥见人生的秘密。而那些不同的答案也许是因为每个人各异的人生道路吧,又名命运。
三、有关命运的思考
在人生与各种充满痛感的体验的书写中,有关命运的主题也自然地出现在了王安忆的笔端。相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命运一开始就显示出它的神秘与混沌。命运是什么?就像濛濛雨雾中的身影,把握不住;又如同逝去的流水飞花,无奈伤感。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中?在自己?在宇宙?不论怎样,命运的影子总会紧紧地缠绕在作品中人物的身上,揪起人的思索。《流逝》、《冷土》、《大刘庄》、《悲恸之地》、《长恨歌》、《富萍》等小说都有关于命运的探讨。甚至作者还有更直接的命名,如小说《命运》、《命运交响曲》。在命运的艰难险阻中,在困扰的纠缠中、在与困扰的激烈争斗中我们深深地感受着生命的存在,感受到阵阵的生命特有的疼痛,感受着他切肤的质感。生命总会逝去,对存在的感觉才是活着最直接而感人的证据。而最令人难忘的感受就来自与命运较量时激发出来的智慧、情感等内容,命运也就在这里显出他神秘、恼人、又诱人的样子。
《悲恸之地》好似一则传奇,尽情地显示了命运神秘的面孔。一个人的命运不知被捏在谁的手中,是自己?而自己又不知被什么引领着往前走。小说是有真人真事做根据的。一群山东青年到上海卖姜,其中的一个青年刘德生在与同伴在某一商场逛时失散,并不可思议的跳楼了。在二人走散后,小说叙事节奏一度紧张起来,比之前那种无法名状的隐隐的紧张感更强烈。而且,命运仿佛都安排好了一切,一步一步的把刘德生引上歧途。整篇小说的节奏很快、情绪很激动,好像一步一步往前赶,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似乎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了预示什么,比如初到上海的兴奋、疑惑,都带着一种初涉险途的意味。当年轻人们发现姜在上海不像九哥所说的那么有市场,这次卖姜之旅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异样的阴影。刘德生和九哥失散后,他们两个人如同被施了咒语一般,一次一次错过对方,当他们想到自己可能站错了门口而导致对方找不到自己时,也就预示着他们再也不可能聚合了。这时,作者发出了命运的预言:刘德生和九哥都不知道,悲剧就要发生了。命运就这么不可抗拒地发了话,他无端地宣布一出悲剧的上演,而当事人还浑然不知。(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揭露。)刘德生在慌乱中迷失方向,慌乱与迷失中承受着人们冷漠和鄙夷的目光,他又在慌乱的情绪下,他鬼使神差的就朝楼上走去,在恐惧和愤怒的心情下一步一步走向楼顶,又在几分羞愧和混乱中纵身跳了下去。悲剧真如预言所言,发生了。这出悲剧不知到底是被谁安排了,老天?自己?作品中对刘德生的心理做了较详细的呈现。当刘德生在迷路后“第二次,他有些急躁,来不及多想地跨上了一条岔道。第三次、第四次他便不在开动脑筋,就像押宝似的胡乱走了下去,当他走到第七条岔路时,他才算明白,他是迷路了”。事实上,刘德生不是一个反抗命运的形象,人物并不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以命运面目出现的神秘的行为轨迹铸成了这一悲剧。悲剧来源于人物自己和外界的不可测因素。在这个命运的寓言里表达的是生命的悲剧,生命只有一次,哪个人能按着自己的意志好好来过呢。
王安忆小说中命运的意识若隐若现,在人物与命运难分难解的相伴中,反抗显得艰难而执着,甚至有些荒诞,但作者总是准确的表达出人物面对命运时真实动人的一面,并且这种表达会给人很多启示。命运的面目变换无穷,我们只能以有限的人生竭尽全力地去面对。
王安忆的小说就是这样,在它孤独的气氛中穿梭着对生命的思考。她总是蜗居在自己的角落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观察着,思考着人生与命运。这样的姿态并没有是她的创作沉溺在个人的漩涡中,相反,这种静静观看的角度,正好浏览人生,正好关怀我们匆匆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永远的雨——我认识中的王安忆 陈世旭 散文选粹 1999年10月.
[2]反抗与栖息——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意识 王永岭 南昌大学学报 2007年11月.
[3]我是女性主义者吗? 王安忆 刘金冬《钟山》2001年第五期.
[4]难题的探讨——给王安忆同志的信 周介人 《星火》1983年第九期.
作者简介:杨秀丽,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为10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