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平台广泛应用到我国教育领域中,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亦获得快速发展。为改善信息化教育质量和水平,学校应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构建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价,是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内涵式建设以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点所在。现阶段,在全新教育形势下,推动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结合,已经获得高等教育体系广泛认同。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收集、整理教育质量相关信息数据,同时进行分析与利用,生成不断优化与闭环反馈的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保障,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成效,有助于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真正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育质量持续提高。
一、信息化平台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全局性原则
信息化平台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评价,需以系统论观念为基准,以全局性视角考虑学校内部各教育要素间内在关系与综合性能,以及某个层面所具备的优势无法掩盖缺陷,切忌不可因某个层面十分突出便以偏概全。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中,可借助权重合理设置,着重强调部分要素重要性。合理且完善的评价指标应基于全局视角出发,所以在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时,应关注影响教育质量的各项要素及互相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主要矛盾,展开系统性与全面性评价。
(二)方向性原则
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应以提升信息化教育质量作为核心宗旨,将高素质与高质量人才培育视作根本,并重视推动学校各学科信息化教育质量与能力的提升,将信息化教育相关政策及国家教育方针视作根本依据,将社会各领域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作为导向,借助评价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始终坚定正确发展方向,推动学生群体充分发展与教师综合水平及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方向性原则,呈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应契合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态势,明确全方位和谐、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需呈现出个性化发展及全面化发展于一体的人才观,并在重视推动学生个体全方位成长、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大学生个体个性化差异。
(三)科学性原则
信息化平台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应具备较强效度及可信度,所以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应以科学性视角为基准,通过科学化的评价手段与指导思想,有效开展信息化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在此过程中,学校必须将科学性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视作指导思想,高度契合当下信息化教育特征及客观规律。唯有满足上述要求,教育评价工作才可这切实发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推动作用。
二、信息化平台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影响因素
(一)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认知偏差
近些年,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均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并在基础设施层面不断投入建设成本,校园内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逐渐实现普及化,信息化校园构建也取向个性化、规范化以及精益化发展,但部分学校仍存在信息化教育质量评价认知偏差的问题。诚然,信息化教育评价既属于技术领域问题,亦是管理领域的问题,要求管理人员按照具体状况持续修正并调节技术标准。然而,部分高校教师只是把信息化教育评价视为技术领域问题,并表示只要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系统两项工作落实即可,不需进行人为干预。这一偏差认知,对信息化平台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带来反向影响。
(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固化
近些年,我国政策拟定部门相继颁发诸多文件,而在这些文件当中,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关键性,把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渗透到教育领域,现已成为教育改革工作的核心思路。诚然,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各项工作的核心,而教育质量则是学校发展与生存之根本。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伴随国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事业重视度的持续提升,此类学校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持续深入发展,在这一环境下,对于学校信息化教育和质量评价工作提出全新要求,以往有着固化特点的评价指标已经无法顺应当下信息化教育发展所提要求,需要学校、教师及时创新,从而满足信息化平台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所提出的多样性需求。
(三)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尚未完善
现如今,部分信息化平台存在评价模式与手段单一化,评价视角缺乏全面性等问题,通常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实施,忽视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在整个教育质量评价流程当中,终结性评价工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或存在二者难以充分融合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学评价问题始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工作核心,教育评价不但具备一定诊断作用,而且亦具备甄别与鉴定等功能。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在传统评价体系当中,始终处在绝对性优势地位的便是终结性评价工作。该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个体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发展,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亦难以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获得有效呈现及提升,难以强化学生个体参加知识建构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信息化平台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一)确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以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展开评价工作的着眼点普遍在于教师具体教学层面,然而伴随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观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学校及教师们渐渐认识到身为教育、学习主体的大学生于整个学习活动中,所得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作教育质量评价主要落脚点,所以OBE理念渐渐被引进教育教学全过程当中。而在此教育环境下,学校对于教育质量的全面评价应致力教师课堂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师于学生群体学习活动中所提供的支持和引导,大学生们对知识习得的参加程度与主动性,借助课程知识学习大学生各项能力提升程度等。除此之外,授课教师对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群体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育、以及对创新性教育方法的运用等,均应是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主要指标。同时,针对不同种类的课程教学,应以其特征及人才培育目标为基准,确立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从而为课程教学开展提供引导。
(二)构建大数据教学质量分析平台
伴随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应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领域获得较大提升。针对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类历史数据信息,学校可通过云共享思维与有关技术手段,把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储存和应用,从而在加强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保证各项数据信息安全。凭借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构建,可最大程度确保教育质量评价成果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切实规避由于数据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数据片面性等问题所导致的缺乏客观性、合理性的评价现象出现。比如,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线上教育服务及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基础之上,助力教育工作者高效采集课堂教学和学习的真实行为数据信息,落实由课上到课下的全方位及全过程管理,不仅可使教师对具体教育工作更为高效与轻松,而且还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为教育质量评价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借助对于数据信息分析功能与平台的不断完善建设,学校可基于年级、学院、专业以及课程等各个维度展开横向比较,亦可按照历史数据信息进行纵向发展分析,同时借助图形化方式形象性与直观性地呈现教育质量分析结果,推动教师提升个体教育能力。
(三)健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质量评价层面的目标,在于推动教育工作者教育能力持续提高,切实保障学生们专业能力及知识的提升。所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可充分结合专家评价、教师自评、随堂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期中期末评价等维度,集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于一体,提高教育评价工作时效性,使教育工作者深刻认知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的弊端,从而针对性地加以改善,真正落实教育评价推动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唯有全面掌握学生实际需求,并正确认知个体实际教育状况,才可做到鼓励与尊重学生们个性化发展,转变其教育观念及方法,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个体教育水平及职业素质。为便于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顺利进行,信息化评价体系建设应首先普及移动端的运用,受众可灵活、便利借助移动端或者PC端实现调查下发、评价积极结果检索等工作,这一工作方式不仅可覆盖教育质量评价全过程,而且还可有效减少管理工作者既定工作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及成效展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是确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诸多影响要素的重要途径,更是确保教育信息化长效发展的基础条件。学校应确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大数据教学质量分析平台,健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设计,持续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郑谦,汪伟忠,赵伟峰,胡月英.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6(12):36-40.
[2]左春波.网络教学平台管理系统下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3):17-19,56.
[3]崔彦群,徐立清,王海洲.学生学习体验: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视角[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5(6):6-10.
[4]莫天生.新型质量观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探究[J].职教通讯,2020(5):90-95.
作者:周安毅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