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化学视角与文化的定义答案(心理学社会文化观点代表人物)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4 03:00:45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66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英文“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作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为文化。我国关于文化的原始提法来自《周易》的《彖传?贲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化”是“教化”、“教养”的意思。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首先提出了一个集大成的文化定义,即“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此文化开始正式进人科学的大门,成为现代人类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并逐渐被社会学所接受,后来对心理学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心理学对文化的基本分析


  研究者考察本土文化或其他文化时,通常考察它所包含的文化产物,例如,美术、音乐、舞蹈、服饰、食物与习俗,以及它所包含的心理建构,例如,态度、价值观、信仰或规范。为了更深人地了解一种文化,他们还可以考察它所包含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历史、哲学、语言、生产技术。但是,即使他们获得了这些信息,他们对这种文化的了解仍将是有限的。因为如果作为某种文化的局外人着眼于这种文化,他们的理解将会与那些属于该文化的成员的理解有着本质的差别。


  因此,虽然可以通过某种文化的产物、心理建构、所包含的知识体系,了解与界定这种文化,但这些并不是文化的本质。正如GiovanniBattistaVico所指出的,如果我们并没有参与这些文化产物与心理建构的创造与再创造过程,我们将缺少局内人所具有的那种洞察力与现象学。创造与再创造某种文化的过程是连续的,发生于小孩子在这种文化中出生、社会化与其他文化成员相互作用的每时每刻。隐藏在文化的外在产物与心理建构背后的,是保持、共有与创造特定价值观、信仰、技能与目标的人类群体。文化的这些外在产物与心理建构具有特殊的意义并与其文化成员密切联系。例如,如果焚烧一块布,那么这种行为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果给它涂上并装饰上像某个国家的国旗一样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再公开焚烧它,就有可能冒犯某个国家的公民,但却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公民没有任何关系。同样,如果焚烧几张纸,那么这种行为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这几张纸碰巧来自某本经书,在某些虔诚的宗教人士看来,这种行为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冒犯行为。客观上来讲,这些东西就是一块布或几张纸,但人们已经为这些象征发动过战争,以及为了桿卫它们而英勇献身。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不是一个变量、准自变量或只是个体特征的总和。在个体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交互作用、控制与改变他们的环境的过程中,文化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出现的特征(emergentproperty),代表着共同利用自然和人力资源获得想要的结果。如果人们设定了不同的集体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和资源,实现这些目标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会产生文化差异。


  与普遍的看法相反,我们并不能直接或客观地感知现实。当我们看到一棵树时,树的影像投射在我们的视网膜上,三维立体的树变成一个倒立的两维影像,然后通过神经传递把这个影像传输到我们的大脑。所以,我们并不是直接或客观地感知到一棵树,而是经过大脑把它的影像加以重新建构,我们才把它感知为一棵树。我们通过感官还有符号和语言来感知现实。当然是文化提供给我们各种符号知识,使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使我们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控制环境。如果把这些符号知识转变成数字计算机语言,就可以用来控制计算机并创造一个新的被称为网络空间的现实。


  其实,文化如同人类的心理一样基本。文化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如果没有文化,人类就会像其他动物一样,还原到原始本能的水平;如果没有文化,人类将不能像现在一样思考、感知或行动。通过文化,人类才能够思考、感知、行动和控制周围现实的世界。正如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我们通过文化了解世界。因为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化进行思考,所以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正如一句谚语:眼睛看不到它自己的睫毛。对出生并成长于特定文化的某个个体来说,会感觉到其所在的文化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是他(她)进行思维、感知和行为的方式,因此,他(她)甚至感觉不到那种文化对他(她)的影响。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上,如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服饰、习俗、语言等各不相同。第二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上,不同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有差异,这正是目前许多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文化影响的第三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潜在假设.的影响上,这种作用是无意识的,但它却是文化影响的最终层次,它决定着人们的知觉、思想过程、情感以及行为方式即使这样,我们平常并没有感觉到文化对我们的这些影响,除非有意识地去关注。


  从生理上来说,人类的缺陷更为明显,但文化可以极大地弥补人类在生理方面的局限性。例如,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既聋又哑又盲,因为她的残障,她被囚禁在自己的身体中,不能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当她发现可以通过手势语进行交流时,她觉得整个外部世界对她敞开了大门,她可以通过手势语和盲文了解世界,并教导其他有残障的人。因为她生活在一个文化的世界里,在那里,她获得了符号与技能,使她能够发挥作用并对世界做出贡献。同样,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虽然具有严重的躯体残障,但他还是对理论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符号理解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使得人类能够了解、预测并控制他们的世界,同时创造并改变文化及形成相应的心理。


  文化通常与对过去的研究相联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如历史、哲学、艺术、文学、语言和工艺等,这些都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的产物代表着文化的过去,但它们并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创造这些产物的人及其心理。根据对过去和现在的了解,人们推断出将来会发生什么,从而通过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和技能独自或集体地劳作以实现这种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发生了改变,人的心理世界同时也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



  二、心理学研究中主观文化的主要成分


  文化究竟是观念性的东西、物质性的东西,还是表征性的东西?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化是环境的人工部分,可以分成物质文化和主观文化。物质文化包括如服饰、食物、住宅、公路、工具和机器等成分。主观文化则是群体感知其社会环境的独特方式,包括曾经起作用的因此值得传递给下一代的各种观念。语言、经济、教育、政治、法律、哲学和宗教系统等都是主观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关于审美的各种观念以及关于人们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各种观念也是主观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但主观文化最重要的成分是群体中潜在的各种假设、标准操作程序及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行为。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主观文化的主要成分。


  概念(concept)。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某种文化中人们所使用的概念,从而对这种文化进行更多的了解。例如,本土心理学家经常研究文化中特殊词汇的涵义,如“娇宠(amae)”在日本文化中的涵义,或“philotimos”在希腊文化中的涵义。这些词汇在其他的语言文化中并没有与之相应的涵义,因此它们可以使心理学家更多地了解某种特定的文化。“Amae”意味着某种期望他人迁就的心理,是一种在母亲和孩子之间才能发现的情感。“Philotimos”按照字面的意思是“仗义的朋友(friendofhonor)”,是传统希腊人用来描述自我的一个常用的形容词,可以意译成,一个通常按照家人和朋友的意愿行动的人。研究表明城市里的希腊人并不像农村地区和岛屿上的希腊人那样经常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心理学家不仅可以了解这个词汇的涵义,还可以了解谁在使用它以及使用它的频率。


  在研究概念时,心理学家会发现某些文化中的人能够用更多相应的词汇来描述某一特殊的事物,而其他文化中的人对该事物则几乎没有什么相应的词汇。例如,爱斯基摩人可以用很多词汇描述雪;而我们则可以用很多词汇描述汽车。这同时说明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更多地涉及到雪,而我们的生活则更多地涉及到汽车。概念还可以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举止。例如,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北部的波尼县人用同样的词汇称呼“自己的舅母(婶母、姨母或姑母)”、“自己的妻子”和“自己妻子的姐姐或妹妹”,从中我们可以意识到未被现代文明同化的波尼县人与所有这些妇女都有两性关系。


  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由Osgood、May和Miron进行的一个广泛的研究表明,人们经常把评价(例如,好的、漂亮的和道德的)、效力(例如,强壮的、重的和大的)和活动(例如,迅速的、有活力的和喧闹的)等概念联系在一起。[6]因为这些联系经常出现,所以认为它们具有文化的普遍性。但同时它们也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因为它们是在特定文化中的联系。当心理学家对文化进行比较的时候,有必要使用具有文化普遍性的建构,但当对文化进行描述的时候,有必要使用具有文化特殊性的建构。例如,当对苹果和橘子进行比较的时候,可以比较它们的具有普遍性的成分,如重量、大小、皮的厚度、价格等,但通过这些信息显然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这些水果,还需要了解苹果和橘子的味道、它们的果肉组织等,这些是具有特殊性的品质。因此,当把水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可以比较它们的具有普遍性的品质,例如,可以这样说“今天的苹果比橘子贵”,但如果想对它们进行描述,应该描述它们的特殊品质。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考察概念之间的特殊联系更多地了解某种文化。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韩国“民族”和“社会主义”等概念经常联系在一起,在美国却不会这样。这会透露出韩国政治文化的某些特点。最有趣的一种概念联系是刻板印象,它把一类人与某些特质联系在一起。例如,“美国人是自我中心的”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只是一种偏见。


  信念(beliefs)。概念也以其他的方式相互联系。例如,“如果某个亲属请求你的帮助,你必须提供帮助”,在某些文化中这是一种强烈的信念,但在其他文化中却不是。在其他文化中,人们会具有一些更复杂的观念,如请求是否合法及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亲属。


  态度(attitudes)。态度是预先影响行为的带有情感(情绪)色彩的观念,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任何概念都可能是某种态度的核心,例如我的家人”,这个概念具有一种认知成分(这个概念包括哪些人)、一种情绪成分(我喜欢我的家人的程度)和一种行为倾向成分(哪种行为对我的家人来说是恰当的或是他们所期待的)。当心理学家在不同的文化中研究态度的这些成分时,会发现显著的文化差异。例如,就“我的家人”而言,其认知成分的文化差异表现为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的家庭结构,如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一妻一夫或一妻多夫、很多亲属住在一起的大家庭或人数不多的小家庭;其情绪或情感成分的文化差异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可能扩及到所有这些人,或存在一种更复杂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中,父系亲属比母系亲属受到更多的尊敬和喜欢或相反;其行为倾向成分也可能非常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个体如果在银行设立一个帐户,就要预计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会使用这些钱,而在有些文化中,存款却是一种个人隐私。


  规范(rules)。规范是关于某一群体的成员所期望的行为的观念。在某些所谓“严格(tight)”文化中,人们被期望完全按照规范所具体指定的行为行动。而在其他所谓“宽松(loose)”文化中,允许人们的行为偏离规范。在严格文化中,个体如果没有按照规范行动就会受到惩罚;而在宽松文化中,个体较少受到惩罚。在某些情况下惩罚非常严厉,在其他情况下则比较宽松。当一种文化比较同质,其中的人们相互依赖,并且可以对他们施以严格的管理时,这种文化通常是严格的。当一种文化处在许多其他文化的影响之下,或其中的人们并不怎么相互依赖,或难以对他们加以管理时(比如,人们相互之间居住的距离较远),这种文化更有可能是宽松的。文化的严格或宽松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美国文化在空头支票的流通方面非常严格,但在选择谁做室友等方面则相当宽松。综合这些方面,就可以知道某种文化倾向于严格还是宽松。例如,总体来说,泰国文化是宽松的,美国文化处于严格和宽松之间,曰本文化是比较严格的,而阿富汗的塔利班文化则是非常严格的。


  角色(roles)。角色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是关于在社会群体中担任某种职务的人们的正确行为的观念。例如,工头、父亲、老师或姐姐都是一种角色。角色既包括规定性成分(例如,父亲应该劝告、保护他们的儿女),又包括禁止性成分(例如,父亲不应该伤害他们的儿女)。


  任务(tasks)。可以把一系列行为界定为一个任务。例如,通过一项法律可能包括一系列行为,从而成为一个任务。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应于一个任务存在不同的行为序列。


  价值观(values)。价值观是关于事态的合乎需要的状态的观念。Schwartz在大约五十个国家对价值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把它界定为有关合乎需要的状态或行为的信念,这些信念超越特定的情境并指导行为和事件的选择或评价,以及被按照相对重要性加以排列。


  提出并由他的妻子Florence加以操作化的一组更广泛、更抽象的价值观,体现了价值观的取向。它们包括:(1)先天的人性--可能是恶的、中性的、善与恶混合的或善的;易变的或一成不变的。(2)人与自然--可能涉及到屈从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或征服自然。(3)人与他人的关系可能是直系的、旁系的或个人主义的。(4)时间关注--关注于过去、现在或未来。


  三、文化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界定与角色


  当科学心理学从欧洲引人北美并在那里得以发展时,心理学家在对人类心理活动的抽象与普遍规律的研究中,采用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模仿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心理学家希望通过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实验、推论统计)和以科学哲学(例如,客观主义、元素主义、实证主义及决定论)为基础,建立一个关于控制复杂行为形成的人类行为与心理规律的“周期表”。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客观的、抽象的与普遍的关系。不能被直接观察的心理现象(如意识)被认为是噪音从研究设计中被排除,心理建构(如焦虑、动机或情绪)被作为中介变量包含在研究设计中,而文化则被当成背景因素排除在研究设计之外。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忽视、回避歲排除文化的做法,使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陷入种种困境。于是,心理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文化的存在。文化被心理学家纳人研究的视野之后,出现了文化转向的心理学研究,并形成了多种研究取向,主要有跨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这些不同的研究取向对于文化具有不同的界定,对于文化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理解。


  (一)文化在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界定与角色


  跨文化心理学首先把文化作为一种识别符号,用来标示不同的人类群体,因此,可以把跨文化心理学理解为对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比较的研究取向。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比较研究,验证已有心理学理论、概念与方法的普遍性,以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心理学体系,这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其次文化在跨文化心理学中还是一种刺激变量,具有社会刺激的意义。因此,还可以把跨文化心理学理解为考察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取向。通常,研究者采取实证主义的观点,把文化作为准自变量,把行为作为因变量,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研究者不能像在实验室中控制自变量一样控制文化,所以把文化作为一种准自变量。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跨文化心理学仍然是主流心理学的分支,因为它采纳的是主流心理学的科学理念和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寻找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普遍规律,或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普适性加以检验,从而建立起具有普适性的心理学体系。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文化被视为一种准自变量,从而同人类心理、行为一起被对象化和实体化了。总之,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文化作为一种实体,处于研究的边缘。


  (二)文化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界定与角色


  文化心理学致力于使文化问题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对文化心理学家来说,文化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即人类的生存和优化过程及其结果,人的心理与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文化并不是外在于人而单独存在的一个变量,它依附于人、内化于人,通过人的阐释获得意义。人类通过种种方式创造文化,创造出来的文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的心理构建,如此反复以至永久。人类的心理文化属性决定了人类必须以文化为工具去适应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在文化心理学家的眼中,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系统。文化不是作为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客观限制或便利,而是存在于人类的实践和建构活动中的意义系统。文化作为一种意义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表象功能(representationalfunctions),涉及到人类共有的对经验本质的理解;二是规范功能(prescriptivefunctions),为人类提供行为的一般准则;三是创生功能(constitutivefunctions),可以定义并创造生成某些事实。因此,文化是人们寻求意义的源头和价值追求的导向;是一个不断创生的过程,这两方面的性质都与人的心理密切联系,与人的心理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任何对人的心理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的参与。总之,文化心理学把文化视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视角。


  (三)文化在本土心理学研究中的界定与角色本土心理学家对待文化的态度非常明确。子本土心理学家来说,文化不是被界定为一个变量、准自变量、范畴(例如,个体主义的或集体主义的),或个体行为的综合,而是个体和群体在与自然和人类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特征,从而可以把文化界定为形式变量的一个标题(arubricofpatternvariables)从文化局外人的观点来看,文化可以被看作是对人们的思维、感知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但从文化局内人的观点来看,文化却是基本的和自然的,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例如,当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尽管他有习得任何语言的潜能,但通常以习得某种特定的语言而告终。因此,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他们所说的特定语言是很基本的、很自然的,而其他语言则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陌生的与新异的。


  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达成一种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研究者能够自主意识到文化的发展态势,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文化的创新与整合。这要求研究者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出与研究对象性质相应的理论、概念、方法。文化自觉要求研究者具有积极的反思意识,对自己的理论预设、价值立场不断反省和批判,不断寻求更多可能的道路。这就不是以西方现成体系为准则的套用、挪用、滥用。本土心理学研究所要达成的所谓文化自觉并不是要抛弃现有的理论、方法,而是转变固守某种理论、方法的研究惰性,把西方的理论、方法作为一种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视角,寻求各种研究路径的交流与对话。


纪海英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天津30007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