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暴力和社会语言暴力(校园语言暴力完整案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4 03:02:25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42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教育来修剪。这种修剪有一个必要的前提:不要伤害学生。”[1]这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园地,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而教师的语言则是最直观最常用的传播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2]

  1.语言暴力的概念

  语言暴力一词最初来源于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在我国还不是一个通识的概念。随着20世纪中叶语言学研究从纯粹的语义学转向语用学,哈贝马斯、福柯等一批后现代哲学家先后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伦理和政治意图,从而把“语言"和“暴力”联系在了一起,把语言暴力概念从哲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学、甚至教育领域。[6]所谓的“语言暴力”,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的暴力行为,可以比较具体地描述为“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的行为。”[7]

  2.对校园语言暴力的反思

  2.1从精神分析视角批判语言暴力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攻击本能。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每种本能都有根源,目的,对象和强度这四个特征。[8]人的攻击若指向自身则为追求死的本能,若指向外界,则表现为伤害他人。语言暴力属于攻击的一种。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的不良经验对其今后一生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童时代的“语言暴力”是构成孩子心理创伤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小学时代,教师在儿童心目中是知识和权威的化身,教师的话语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权威效应”。学生总是容易被自己认为的重要他人所影响。心理学中有一种“罗森塔尔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在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效应,而消极的期望则会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行为。因为当这些学生被贴上“差生”或“坏学生”、“不可救药”的标签后,学生自己也相信自己是“失败型”的人,把自己拴在无能和失败这根绳索上,失去信心,朝着教师对其低期望的方向行动,最后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会因为其特有的权威地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教师的暴力语言作为教师的一部分也在改变着学生的认知。

  2.2从行为主义视角批判语言暴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很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一些攻击行为。社会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观察学习,即观察身边的榜样行为来习得;二是直接学习,即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老师课堂上的一句玩笑话,就有可能在学生之间互相传播,从而形成一个让受害者难以忍受的“绰号”;而受害者也可能为达到心理平衡,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直接学得一些暴力语言,并应用在其他人身上,甚至会寻找宣泄点以发泄被压抑的情绪。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们津津乐道于老师的一些“骂人的趣事”,并如法炮制的攻击其他学生,而班级这个大集体给了学生传播绰号的平台,因为在群体中人们总是很容易产生“去极化”,所以他们被单独揪出来受罚的可能性变小了。[5]当大部分学生都称呼某一学生绰号时,其他学生也有可能会依从群体的行为,最后这个绰号众人皆知,挥之不去。就这样老师的一个所谓的“无心之过”,不仅造成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压抑委屈,而且会使语言暴力现象常态化,不断加剧。

  2.3从人本主义视角批判语言暴力

  美国心理学家谢弗说:“在他们生活的这一段时间(青春期),父母给孩子最贵重的礼物就是自尊。”[5]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学校学习,校园是他们成长的第二个家,他们需要被尊重,被关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这一点:尊重孩子的人格,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一些不顺的境遇便有可能使他们产生一些叛逆偏激的行为。

  人本主义学者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成功的可能和潜能。这即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多元化地看待和评价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它是有多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可以表现为言语智力,数学-逻辑智力,也可以表现为空间,音乐,运动智力,甚至还包括社交和自知智力。同时,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人的潜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早晚的差异,如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大器晚成”,“人才早熟”等,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只不过有的学生早结果,有的比较晚而已;(2)表现的领域不同,俗语常常说的“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意思。总之,教师要清楚地认识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潜能,若仅仅因为学生考试成绩差就否定,指责甚至冷落学生,那么就等于犯了我们常说的“鼠目寸光”、“一叶障目”的错误。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只要提供给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总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哀莫大于心死”。在强调人文关怀的今天,语言暴力就像一个毒瘤时刻侵袭着人心。对于校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学生应该积极应对,但是对该现象的消除则需要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