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CG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所指的“人”,比起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要复杂得多。用荣格常用的术语来表达,他所指的“人”是更趋于“完整”的人。事实上,世界科学界的许多“巨人”,无不承认人类对其自身及其本质特征的认识还很浮浅。正是基于此,了解荣格对“完整”的人的论述,对于理解人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人”的理解
荣格把整个人格叫做心灵。他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意识和潜(无)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它由意识、个体潜(无)意识和集体潜(无)意识三个部分组成。
莫瑞-斯坦在其《荣格:心灵地图》一书中曾把意识自我称为心灵的入口。意识自我即通常所说的“我”或‘自我”,指构成心灵的某个部分,它由很多容易被感知的思想、记忆和情感等组成,而这些思想、记忆和情感又位于意识的中心,因而它们很容易被“自我”所知觉到。
我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和感受到一些来自意识自我之外的一些力量。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远非有时我们所想象得那么简单。也许,确实还存在着像荣格所论述的主人格、次级人格等。这就涉及到个体无意识部分。弗洛伊德对之曾有过不少的论述,他认为在个体无意识中,沸腾着的是一些不容易被社会、道德所接受的内容,因此受到意识自我的压抑和控制,同时也受到代表道德和良心的“超我”的调节。在荣格看来,个人潜(无)意识概念的涵义比较简单、明确,较少会使人误解,它是指“潜(无)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情结是荣格分析心理学核心概念。在个体潜意识中,情结是充斥于其中的主要内容。荣格通过字词联想实验发现并证明了无意识中自主性、情绪性很强的心理存在,荣格形象地称之为“情结”。情结隐于无意识中并积聚能量,一旦能量足够大、条件成熟,便冲击自我。情结通常是由与个人经历的创伤相关的意象和记忆所组成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调,且具有自主性,带有一定的能量,在某种情境下可以削弱或吞噬意识自我的力量而成为主宰人格的主导力量。
荣格论述更多的是集体潜(无)意识。集体潜(无)意识是相对于个人潜(无)意识而言的,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种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代只有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却又对人类心灵产生着一定影响的心理内容。与集体潜(无)意识密切相关的一个理论就是原型理论。
原型在心理学领域里的运用主要基于荣格的自我分析及临床发现,最初起于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象的研究。他认为,这类患者的意象可被明确地划分为一些模式,而这些模式在很久以前留传的神话、传说和童话中就有过表述,这表明意象并非来源于知觉、记忆或意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荣格走访了很多的地方,研究了中国的道教、易经等,从实践中论证这些意象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体验和行为的模式,具有普遍性、集体性、深度性和自主性。因此,直到1919年,荣格才使用“原型”这样一个概念来表示祖先经验积淀中可以区分的一个种类或模式,并指出原型是通过“原型意象”的方式呈现给意识的。如果说充斥在个体潜(无)意识中的是情结的话,原型则是构成集体潜(无)意识的主要内容。荣格在其一生中辨别和描述过众多的原型,如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魔鬼原型、太阳原型、月亮原型、智慧原型,等等。
综上所述,荣格关于人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是:除意识自我这个主人格之外,还有不同的次级人格与主人格并存着,他们各自具有自身的能量,均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即人看起来只有‘一个”个性,但事实上是由一群次级人格共同组成的。
二、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解
在影响深远的“生命发展阶段论”中,荣格曾把生理发展的轨迹描绘为“太阳在早晨升起、正午当空、下午降落、夜晚最终落下”的意象,这或多或少地吻合了生理发展的轨迹。但荣格补充说,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有极大的不同,特别是人生的后半段。他认为,心理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生命的前半段,主要是形成人格面具和发展自我的阶段。这时,婴儿能够把自己的身体从与外界世界的关系中区分开来一与之并行发展的,便是其心理从内在的无意识母体中分离出来。当婴儿的意识从无意识中开始浮现时一早晨的太阳刚刚升起一身体成长、大脑成熟、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的力量与能力也开始发展。因此,生命的前半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自我与人格面具的发展,以便达成个人生存、文化适应与担负养育子女责任的目的。这种对外界环境的不断适应基于“母婴原型模式”以及后来的“英雄”模式。不管怎么说,所有文化都期待和要求年青人获得自我发展与适应。在所有的文化中,“英雄意向”与“英雄”都被确立为不同的理想。“英雄”是某些男人的一种理想意象,这些男人要仿效、仰慕那些理想意,并实现自我的发展;“英雄”同时也是为女性提供的一种原型意象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原型意象模式指导下,儿童才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成人。
在生命的后半段,主要的任务是自性化。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他对心灵发展的定义是,成为一个通过整合而颇具特色的个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合的人。换句话说,成为那个原本就潜存着的完整的、和谐的人。荣格称自性在心灵结构与意识中的浮现为自性化。
三、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理解
人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自性”,完成“自性化”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自性化,有必要对以下几个相关的概念做一介绍:自性(self)、整体性(wholeness)、超越功倉巨(transcendentfunction)荣格用自性来指称埋藏在自我意识之下的原型。©它是所有原型意象的源头与中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心灵倾向性的源头和中心,这种倾向性指向心灵的建构化、秩序化和整体性等。自性属于一个人个体内在的、从一开始就有的潜在因素,是产生控制作用的组织中心,致使个性不断地发展和成熟。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潜藏着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具有使患病的机体趋于自救、自愈和自我发展的作用。在荣格看来,自性的原型是核心原型、秩序的原型。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解自性这个概念时,必须把它与我们个人的生存体验清楚地区分开来,因为这种混淆会导致把自性当做实体而犯实体化错误。因为,我们只是把自性看做是导致整体性的一种先天倾向,看做是自我情结和个性化发展的一种潜能。
“人”或‘个体”,只是一个意识中的自我,这只是构成人格的一个主要部分,荣格称其为“主人格”,此外还有一些“次级人格”。1944年荣格就曾在解答一些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重复过如下的话: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向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是在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很浮浅;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任何适当的方法,来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荣格所用的“整体性”这一个概念,就是指个体经过发展感受到的对心灵复杂性及其整合的涌现感。而自性化过程正是指导致对这种“整体性”产生的心灵发展过程。“超越功能”则是在自性化过程中,通过梦的分析或积极想象等方法创造出来的心灵连接,它对于人后半生的自性化过程特别重要。“超越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一个足够强大的自我,否则就会影响这一功能的实现。
显然,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看来,自性化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人”。因为,它意味着个体方方面面发展的和谐,意味着人身体与心理的和谐,意味着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和谐,它意味着知识、技能、智慧、德性的和谐,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人格面具与阴影的和谐,意味着情结等次级人格与主人格之间的和谐,意味着心灵整体一主要包括自我(ego)、情结(complex)、面具及阴影(personaandshadow)、阿妮玛与阿妮姆斯(animaandanimas)、内在儿童与智慧老人等内部的和谐,意味着心灵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和谐,意味着意识与无意识间的和谐,意味着成为那个原本就存在着的“潜在的你”的整体的和谐。而这一切,原本就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那里,即每一个人原本都具有一种和谐的潜在倾向性,只是后来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如在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中所指出的,一个天性内倾的儿童偏偏出生在一个以父亲或母亲的“外倾占主导”的家庭环境中时,这种潜在的和谐的倾向性便被破坏或者受到了干扰。教育正是要恢复这种倾向性,使分离的各个部分重新获得整合,使潜在的和谐呈现出来。
马斯洛的需要学说认为,人的需要是从生理需要向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逐级上升的,或者再加上弗兰克描绘的更高级的需要,即对实现生命意义的需要由下而上地发展的。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则认为,一个回归原始的那种和谐状态的人,一生所经历的自性化过程是从自我意识的表层进入到心灵内部,首先遭遇的是情结,其次是面具和阴影,再深入便是与阿妮玛与阿妮姆斯的相逢,最后才是整合情结、面具、阴影、阿妮玛、阿妮姆斯,直至自性涌现这样一个由上至下的一个过程。
荣格在有关人格的理论和研究中以及与健康和工作相关的理论和研究中发现,在多变的环境中,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典型的外倾人格类型的人仍然可以扮演一个卓越的角色。他发展了以自性为中心的整体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一种展开,这种展开始于一种原始的、与“整体”无差异的“整体”,经过了人格的所有不同系统,通过一个称之为“自性化”的过程,达到一种新的整合。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在这一意义上,荣格分析心理学关于“人”及其发展的见解,启发我们作如下思考。
第一,把握“完整的人”的丰富内涵,制定长期的教育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各级各类教育,应充分尊重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和谐的人”不同层次的内涵,研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第二,把“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真正贯彻落实到教育政策和教育行为中,使学生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使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