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基于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被引入了课堂教学,是对传统式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有益补充,正在高校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从师生对话逐步过渡为生生对话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互助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往研究缺少对互动式教学效果与传统式教学效果的直接对比,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直接对比,并与大学生对互动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合起来,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考查互动式教学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以北京市某高校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课程共四次课,8学时,0.5学分,由多名老师授课,采用统一的课件,其中一些班级使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内互动与课堂外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形式包括案例教学、电影赏析、课堂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学生个人分享、自我剖析、课后家庭作业、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共506人,其余班级使用传统式教学模式授课,共2000余人。按照互动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人数比例,在平衡专业人数差异的基础上,共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互动教学组300份,传统教学组900份,回收问卷分别为249份、762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995份,其中互动教学组246份,传统教学组749份;男生598人(互动教学组136人,传统教学组462人),女生397人(互动教学组110人,传统教学组287人)。
2.2 研究工具
2.2.1 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及互动式教学满意度问卷
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及互动式教学满意度问卷,通过预测和修订,确定两个问卷的最终版本。其中问卷1(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问卷)由18道题目构成,内容主要涉及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同时对互动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大学生进行施测。问卷2(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互动式教学满意度问卷)共由12道题目构成,内容主要涉及对互动式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只对互动教学组大学生进行施测。两问卷均采用4点量表计分,其中“1”代表非常不满意,“2”代表比较不满意,“3”代表比较满意,“4”代表非常满意,要求被试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进行评分。问卷1、2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是0.96、0.94,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分别是0.90、0.88,具有较高的等值信度。
2.3 研究过程
2.3.1 问卷施测
本研究的主试由高校心理教师担任,问卷的施测均得到学生的同意,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施测过程大致需5-10分钟。
2.3.2 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后,采用excel录入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
3.2 问卷的描述统计
考查不同组别、不同性别大学生针对问卷打分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
3.3 问卷的方差分析
对问卷1进行组别*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方面,组别主效应极其显著,F(1,991)=7.45,p<0.01,d=0.13,互动教学组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性别主效应、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对问卷2进行性别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F(1,244)=0.13,p>0.05,d=0.001,性别差异不显著。
3.4 互动教学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互动式教学满意度的描述统计
由表3可知,互动教学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35,整体评价得分较高。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大学生对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态度,将被试对问卷2每个题目的打分为“3”或“4”的界定为“认可”,打分为“1”或“2”的界定为“不认可”,所得数据见表3。 4 讨论
4.1 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分析
从互动教学组大学生与传统教学组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比较而言,本研究结果显示,互动教学组大学生所评价的课程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这种大样本的数据比较,客观地说明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式教学模式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互动式课堂的整体满意度更高,生动形象的教学更容易深入问题的本质,更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对自己和人际关系的了解更深入,也让大学生感觉趣味性更高,学生感到教师的教学能力更高,对教师更满意。
从互动教学组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的评价而言,无论是针对互动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的直接比较,针对案例教学、小组互动等具体教学形式的评价,针对互动式教学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还是针对互动式教学对大学生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现实影响的评价等多个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互动式教学方式都表达了肯定的态度。这些评价,充分说明了互动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94.3%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积极参与了课堂互动,95.5%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从课堂互动中收获比较大,96.3%的大学生承认课堂互动效果较好,98.4%的大学生认可互动式教学适用于本课程,99.6%的大学生认为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100%的学生承认互动式教学更灵活、多样,这些数据在百分比例上的递增,一方面说明虽然有一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但其中的一些学生还是从互动中获得了收获,感受到师生课堂互动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个别大学生虽然没有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从中有较大获益,却能够客观地观察互动式教学的效果,他们作为见证人,客观地印证了互动式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还体现在大学生对课程的文字评价上,很多大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的期末论文中对互动式教学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一名大学生在论文中写到:“心理健康课程结束了,坦白来说这是我所学的课程中唯一对我的日常生活有影响的课程。一门课能通过短短几次课对一名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我觉得这就够了。”另一名大学生写到:“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确实很好地融入了课堂的氛围中,老师举的例子贴合实际。在课堂上,我会设身处地地来考虑问题,并将试图去解决问题,这是先前所没有过的;不仅如此,课堂上的小组交流讨论也让课堂变得热闹有趣,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大家交流讨论,得出各种各样的或新奇或怪诞的想法,让人在放松之余却也认真去看待了自己的心理。虽然在小组讨论中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就是最完美的,但是也让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收获。”还有一名学生写到:“通过互动式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理论上学不到的知识。我觉得互动式教学是最适合心理课程的教学方式。”
4.2 互动式教学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机制探析
虽然存在适用于所有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而言,心理的独特性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独特性,这就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顾及到多数学生普遍心理特征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只有这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传统式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关注普遍性,很难兼顾特殊性,因此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己身上。而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每个人的交流都是自己独特性的呈现,在课堂互动交流中,每个人都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会有利于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并从中成长。
因此,互动式教学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机制可以概括为,在立足于大学生普遍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强调和关注每个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特点,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独特性相结合,真正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并从中获得成长。
4.3 如何做好互动式心理健康教学
互动式教学已被证实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但好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恰当的运用,并与教师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手段等较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效果的最终实现。互动式教学要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做到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他们探索自我、关注心理健康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让大学生真正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索者。这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最大挑战。要克服这一挑战,就要通过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互动式教学能否发挥应有效果。本研究在针对大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内互动与课堂外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采用了案例教学、电影赏析、课堂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学生个人分享、自我剖析、课后家庭作业等多种手段。但实际的教学手段并不限于本课程所使用的,角色扮演、情景剧、微电影制作、自画像练习、放松训练等都可以纳入到互动式教学中来,甚至可以由教师自己开发出一些独特的方法。如果说传统式心理健康教学更强调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互动式心理健康教学则在保证课程科学性的同时,更加体现了课程的艺术性。因此,每一名采用互动式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同时是一个艺术家,充分发挥艺术家应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去进行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进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而不能墨守陈规。
本研究所研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针对大一学生的必修课,考虑到一方面大一新生在学习积极性、上课参与度方面相比于高年级更高,一方面大学生对待必修课的学习态度相比于选修课更好,这就为针对高年级大学生所开设的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方面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互动式教学形式灵活多变,课堂互动中的不确定性更大,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程能够有综合掌控能力,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能力和投入精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采用互动式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个人能力,量力而行。如果不能解决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议教师先不着急运用互动式教学,而是先从传统式教学入手,在对学生慢慢了解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逐步由传统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化。 另外,心理具有独特性,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互动式教学虽然关注大学生心理的独特性,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且有些学生的问题或困扰带有隐私性,不方便或不适宜在课堂上分享。针对这一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尝试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例如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或是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这些新媒体的共同特点是,即可以实现群体互动,又能实现私人互动,可以在最大限度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潜在功用。本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平台、QQ群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
总之,互动式教学虽然有效,但也要考虑到如何真正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只要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持续一生。 本文由wWW. 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
参考文献
邵拥军.(2006). 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6),14-16.
张西茜. (2011).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评述. 中国成人教育,(3),111-112.
潘柳燕, 刘惠珍.(200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初探. 高教论坛,(5),54-62.
叶琳琳. (20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蒙衡,吴汉荣,王礼桂.(2004).《健康心理学》互动式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25(2),160-161.
邓旭阳,戴兆骏,郭晋林,赵波,伍耀豪. (2003).大学生情感心理与性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成效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2(3),189-19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