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0月27日下午,学校在xx第二会议室召开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党委副书记xx,组织部部长xx、宣传统战部部长xx、离退休工作处处长xx、团委书记xx、思政教学部主任xx,党总支书记代表xx、xx,专家学者代表xx、xx、xx、xx及宣传部有关人员参加会议。xx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大家首先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在审议和即将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为基本要求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谋篇布局,为我国凝心聚力迈向第一个百年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走过90多年风雨征程的执政党,其战斗力的根本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大家认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中央关于全面关于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治本之举,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落地生根,目标达成的保证。作为高校教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准则》和《条例》,对纪律保持敬畏之心,做传播正能量的表率,做遵规守法的坚决拥护者和践行者。
参会人员还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和本单位“十三五”规划编制等方面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展现对创建皖西大学的强烈意愿和关心、支持、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拳拳爱校之心。
xx在会议总结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是中华民族正处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在会议召开期间各党总支、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关注全会进程,仔细研读中央主流媒体对会议精神的解读,会议结束后要仔细研读会议公报、领会会议精神,并通过专题会议、座谈会、理论学习会和课堂教学等方式,迅速做好会议精神的宣传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和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传达到每位师生员工,在校内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
第二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誓和重要体现,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习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事。让“中国梦”越来越近。
通过这次讨论会,我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明确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今后努力的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一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必将以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历史贡献,永载我们党的光辉史册。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吹响了奋力加快改革进程的冲锋号,勾画了深化各领域改革的路线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我们作为学生党员,应该通过学习讨论,尽快将大会精神深刻领会把握实质指导实践。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要把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同中央《决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同本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掌握精髓、把握要义,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四中全会会议公报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就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通过这样制度上的完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而且要使这样一些创造的成果更加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通过深入领会大会精神,我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期望,更迫切的想要通过本身的努力,为祖国的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从过去习惯审批“画圈圈”,到不断自我消权,进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场“自我革命”。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再取消下放87项审批事项;将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取消19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同时,再取消一批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依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从十八大开始,先后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到如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今年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这一组组不断攀升的数据彰显了中国在新一轮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决心与勇气,更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创新经济增长新模式的真实写照。让民众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极与致富路。
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在已过去的30余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可喜成绩,但由于过度依赖投资,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结构变得不太合理,其中的“泡沫经济”也逐渐显现;同时,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也稍显过多,未能充分的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再次提速。那么,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激发社会新活力,创新经济增长点也就成为本届政府的一大要事。因此,十八大以后,“简政放权”不断地被付诸实施。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虽然该经济增长方式稍显缓慢,但路子走的“更实”。
经济结构的调整,非一蹴而就。政府“简政放权”的目的就在于优化结构,激发活力。但是对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国家不能“放权”,否则将危及到国家安全与民族存亡。同时,对于简化的项目,不能“一简百简”,还得加强监督与管理,使其在法制轨道上运行。不然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不但没能显现,反而绕乱了市场经济。再者,对于政府官员来讲,要从“官老爷”转换到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的“公仆”角色上来,从而打造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篇
众所周知,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以研究关于制定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主要议程,会议将起草下一个五年计划。此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和先进方向指导性,公管学院本科生支部也保持了高度关注和全程学习。
一、意义初探
为了关注本次会议,在支部书记的号召下,我们观看了会议视频、学习了会议相关内容。重要内容如下:
学习中我们得知,这次五年计划发展蓝图的制定,不仅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第一次蓝图策划,也是“十三五”结束之际目标实现的一重要节点。故短板和突破点都要划清意义,明确概念。学习中我们得知,这次五年计划发展蓝图的制定,不仅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第一次蓝图策划,也是“十三五”结束之际目标实现的一重要节点。故短板和突破点都要划清意义,明确概念。
1.从时间上看,此次会议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会议。时至20××年,离我党制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剩时不多,故此次会议提出的五年计划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
2.从内容上看,此次会议在财税人口等政策环境上做出了调整,并转变投资消费导向。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此次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是依据我所当前具体国情所亟需整治点,也是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环境控制目标将会在“十三五”规划里作为重点内容,而实现环境控制目标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高污染企业的gDp,因此“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或低于“十二五”规划时期。
关于投资消费导向,会议点明要将投资转向“中国智造”,未来5~10年,中国将以“中国制造2025”为基础,以“互联网+”为翼,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并在研究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问题上,可能更多需要关注的是怎么研究供给创造消费的问题。
二、精神学习
关于此次会议,本支部给予了重视,并及时了解和学习了会议要点,联系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讨论了各项政策的背后意义和实行前景。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安然同学说: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我比较关注的是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改革导向的规划,改革所涉及领域很广。上周,李克强总理的系列活动就处处着墨改革方向。在双创周上,他说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结构性改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在会见美国前财长鲍尔森时,他谈到金融和资本市场改革;在中央党校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李克强则强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把财税、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迟福林分析,十三五期间,改革要与增长、转型高度融合,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和简政放权这三个方面将是发力点。
樊高君同学说:我对这次会议的了解是:10月26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期为4天,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勾画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结束之际,是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的节点,未来五年的发展决定着中国能否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议强调了“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遭遇新的挑战,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保持健康的持续的经济发展状态,不断深入推动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不仅仅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更是新一届领导人带领中国走向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的开端。
连震同学说: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主要议程为研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次会议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五年规划,是我党和政府对生态与经济相适应的不断尝试和突破。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和环保主义不断成为社会呼声的今天,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建设生态型社会,让人民生活在物质、精神和环境的三重小康中。
此次十八届五中全会我们的学习和认识还远远不够,我们支部会再次举行会议进行进一步学习和讨论。
第五篇
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中央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迈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境界》一文称此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中国一直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秩序优先、制度保障、法律指引作为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中国向前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目的在于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语境,让人民在公平正义中更加期待公平正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而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因此,法律的“模样”应该符合老百姓的想象,决不能“中看不中用”。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亚里士多德言“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严格执法是手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再好的法律也会是一纸空文。执法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每一个执法者都身肩使命。执政者如何执法,浸润在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最直接的行动传递着法治建设的脉动。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必须要有清晰的执法依据和充分的信息公开,有了这两样法宝,群众才有办法凡事都问个“是否合法”, 严格执法才能建立充分的公信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公正司法是核心。建立公正司法,就是要彰显文明,惩处邪恶,不让诚信者吃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根谈公平时曾经说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就是水源,如果司法不公,那么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必将干涸。在人的主体性伴随信息爆炸不断觉醒的时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谈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期待公正司法能够摒弃“司法神秘主义”,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向群众展现何为高效司法、权威司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民守法是目的。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即“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依法治国的最大语境不是国家,而是人民,只有人民自觉地守法,敬畏法律,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在契约社会,规则必不可少,在****面前,法律必不可缺。
17年,法治中国路蹒跚前行,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第六篇
正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公路管理处掀起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
一是突出责任担当,坚决落实新颁布的《准则》和《条例》。
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充分认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反对****、建设廉洁政治的坚强决心,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突出学以致用,扎实做好年度课题调研。
动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作为调研的先导和指南,积极开展年度15个课题调研工作,以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为重点,分析发展形势,明确发展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不竭动力。
三是突出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现代化试点示范。
始终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推动公路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上来,组织召开现代化试点示范项目推进会,督查推进12个现代化主题示范项目,保证按期完成。
四是突出规划引领,勾画公路未来五年发展。
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加强感知公路、综合执法等相关专题研究,定位公路发展坐标、主轴和方向,促进公路事业行稳致远、科学发展。
第七篇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奋发向前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愈加清晰。全面深化改革是必须打好的攻坚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必须解决的大课题,它们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幸福安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法治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彰显,法治必须且必行。
虽然我国古代关于法的思想相当丰富,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说法,但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法仅仅是王法、治始终是人治,没有也不可能有法治,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历朝历代,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他们需要的社会秩序,人民往往为法所役、惧法畏讼。直到晚清搞所谓立宪,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仍然规定“皇帝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法制重视不够,我国法制很不完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我们制订完善大量法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生活有法可依;积极推动法律实施,稳步推进司法改革,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合法权益;广泛进行法制教育,持续开展普法工作,提高了全民族法律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总结新鲜经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特别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法就是规范和秩序,法治代表文明和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治。从轻法到重法、从惧法到信法,这种变化实为不易。
然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可否认,同立法取得巨大成就相比,我们在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现实生活中,不懂法、不尊法,以身试法、知法犯法;搞变通、打折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随大溜、存侥幸,视法律为儿戏,藐视、践踏法律等现象和行为皆有之。这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损害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事实证明,社会越是发展越需要法治,法治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这就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里的“全面”,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各方面、各环节,就是一视同仁、一以贯之,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地和不受法律约束之人。
必须看到,实行法治不会轻而易举,达成法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艰苦努力、长期努力。关键在于从现在做起,真抓实干,以知促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全面深化改革,内在地包含打破一切不符合、不利于法治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内在地要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同全面深化改革一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必须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韧劲。归根到底是要厉行法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树立法治的权威、形成法治的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法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取得了法治建设新成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趋势,必将为我国法治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也必将使社会主义中国行稳致远、走向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八篇
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我校理论学习骨干高度关注,并组织理论提高班学员和理论学习小组学员对十八届四中全会进行了讨论。会上,学员纷纷表达了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关注和期待,并在会议召开之际,表达了自己对四中全会热点的问题的关注。
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将掀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党的领导下,此次盛会必将标定法治中国新方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立法程序,推进司法独立和司法公平,以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弘扬法治中国梦,推动国家治理的法制化、现代化。
行政改革
1978年的三中全会让全国人民记忆犹新,是党经济改革的里程碑。同样,这次四中全会,将在我国政治改革进程中留下非同凡响的历史。“依法治国”中包含的重要核心即“依法行政”。推进行政改革,杜绝权利的扩张及滥用,做到行政公平透明化,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推进行政改革,促进公平公正,促进人人平等,让制度说话!
反腐倡廉
反腐与发展成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主旋律。持续高压反腐基本做到了让官员不敢腐,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让他们不能腐、不想腐,是当下制度建设的重要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反腐将迎来从治标到治本的新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仍存在不少法制法规漏洞,社会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这次会议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运而生,解决个别地方人情大于法制的问题,从制度上铲除贪官污吏得以生存的条件,相信这次会议会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党内纪律建设
全面改革攻坚期,依法治国深化时。希望我们的党能直面问题,克难奋进,带领全国人民以长效机制建设为中心,反腐倡廉,标本兼治,进一步提升党内纪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祝敬爱的祖国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八届四中全会举世瞩目,中国社会对此充满了期待。依法治国是这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依法治国的概念于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被写进大会报告,1999年被明确写入宪法。 “依法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切忌行政思维,行政活动取代法治,同时转变治理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希望此次四中全会能在巩固依法治国基础上,加大反腐力度,进一步加强党内纪律建设,提高法制建设水平,更好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直面问题,勇迎挑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将对健全法律体系,深化法制建设,推进法制建设进程、建设法治中国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梦”为中华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法制中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中全会的全面召开之际,我校理论学习骨干也将继续关注、深入学习,为法制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第九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已于20××年10月26日开幕。历经37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大复兴之梦。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之后,邓小平不是让改革停下脚步,相反却加快推进改革,“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五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充满期待。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第十篇
依法治国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和矛盾是依法治权,从根本上解决“权大于法”的现象,使权力及其运用受到法律的约束,确保权责一致,并对权力及其运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有效惩治。
依法治权就是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治权要设计良好的法律制度,解决权力****和权力不公的现象。重点解决好一把手的权力约束,使权力及其运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法律约束,避免有权有利而无责,用权不公,用权牟利和用权交易等现象,这需要制定详细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如对市场建立起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对政府建立起保留的权力清单制度。
依法治权需要对权力及其运用中的违纪违法现象进行严厉、有效的监督和惩戒。一些地方官员胆大妄为,欺压百姓,无法无天,无视法律和法规,甚至说出“我就是法”的狂言,更不怕百姓告状。说到底,是权力形成了利益保护伞,制度对权力约束和制约、监督无效。法治国家需要好的制度来治理官员的权力及其运用。
依法治权需要发挥群众的有效监督作用。仅仅依靠上级监督和组织监督不够,甚至会出现官官相护、权力相护的情况,还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上级监督下级、组织监督个人属于少数人监督多数人,其效果和威慑力不足。而群众监督是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其效果和威慑力就会大大提高。群众监督需要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对涉及民众利益的决策和权力行为实行信息公开,不仅是征询意见,也要赋予民众的法律知情权、参与权和诉讼权。群众监督应包含媒体、舆论和社会监督,要鼓励和保护群众各种形式的举报,并建立起对权力行为不当和权钱、权色、权权等交易的查处制度和机制。
依法治权也需要对权力行为本身进行规范,一切权力行为于法有据。对企业设立和经营活动,做到“法无禁止(限制)即可为”,对政府行政行为和权力及其运用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使行政审和事中事后监管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执法和司法公开、公正。
第十一篇
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大复兴之梦。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之后,邓小平不是让改革停下脚步,相反却加快推进改革,“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五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充满期待。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第十二篇
依法治国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和矛盾是依法治权,从根本上解决“权大于法”的现象,使权力及其运用受到法律的约束,确保权责一致,并对权力及其运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有效惩治。
依法治权就是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治权要设计良好的法律制度,解决权力****和权力不公的现象。重点解决好一把手的权力约束,使权力及其运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法律约束,避免有权有利而无责,用权不公,用权牟利和用权交易等现象,这需要制定详细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如对市场建立起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对政府建立起保留的权力清单制度。
依法治权需要对权力及其运用中的违纪违法现象进行严厉、有效的监督和惩戒。一些地方官员胆大妄为,欺压百姓,无法无天,无视法律和法规,甚至说出“我就是法”的狂言,更不怕百姓告状。说到底,是权力形成了利益保护伞,制度对权力约束和制约、监督无效。法治国家需要好的制度来治理官员的权力及其运用。
依法治权需要发挥群众的有效监督作用。仅仅依靠上级监督和组织监督不够,甚至会出现官官相护、权力相护的情况,还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上级监督下级、组织监督个人属于少数人监督多数人,其效果和威慑力不足。而群众监督是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其效果和威慑力就会大大提高。群众监督需要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对涉及民众利益的决策和权力行为实行信息公开,不仅是征询意见,也要赋予民众的法律知情权、参与权和诉讼权。群众监督应包含媒体、舆论和社会监督,要鼓励和保护群众各种形式的举报,并建立起对权力行为不当和权钱、权色、权权等交易的查处制度和机制。
依法治权也需要对权力行为本身进行规范,一切权力行为于法有据。对企业设立和经营活动,做到“法无禁止(限制)即可为”,对政府行政行为和权力及其运用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使行政审和事中事后监管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执法和司法公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