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伦理道德审视
微博作为即时媒论文联盟http://体,它的即时、透明、公开,已经让大家有目共睹。微博已渐渐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宣泄感情,包括发泄心中愤懑的场所。它“开放式讨论”的独特优势,是人们在社会热点新闻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后讨论事故原因、思考经验教训的好场所。但是,突发事件中,微博在充当公开的助推器、社会监督者和救援平台的同时,由于缺乏引导和监管,又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工具。
一、微博信息化传播中,触及“伦理道德化”的出现
据央视《朝闻天下》栏目2011年8月2日报道, 某一署名为郭瑶的认证用户,通过微博谎称百天幼儿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遇难,并以一个母亲悲情和焦虑的口吻,通过微博向社会各界恳请帮助寻找幼儿在遇难中的几件遗失物。这则微博立即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转发用户达十万之多,其中包括众多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数百位微博认证用户。不仅如此,很多网友跟帖说已经给郭瑶汇去了慰问金。然而,在网络辟谣联盟的验证下,动车事故中并没有像郭瑶所描述的幼儿遇难,这只不过是一则微博造假风波。记者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发现以事故家属作为认证用户就有十多人,而这些用户的微博在模拟家属发言之外附带的链接都指向了交友网站和购物网站。
微博的特征之一就是无权威、无中心,因而它不存在一种对人们的言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体系,人们在微博交流中的言行往往因此而变得肆无忌惮,现实社会交往活动中受到种种约束的言行,在微博论坛中被彻底地“解放”。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人的某一行为不断重复进行,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并深刻地影响人的心理。正因为如此,生活在无权威、无中心的网络社会中的人们,长期受到这种无权威、无中心的影响,就可能形成一种无政府心态,从而构成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严重威胁。
除此外,微博会导致人们责任意识的淡化。微博之所以会导致人们责任意识的淡化,其根源在于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社会具有的虚拟化、隐匿性、无权威性等特点,都存在着淡化网络主体责任意识的巨大可能性。微博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后,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还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受众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提供传播信息。高技术“自由”给社会既定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带来了极大冲击,导致社会控制弱化。[1]人们在自己微博上不受编辑、审查的控制,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论是否属实。当这样自由化的微博传播与私密性的个人生活相碰撞时,伦理问题就出现了。伦理道德与媒介权威性出现了碰撞。
二、微博触犯伦理道德底线之成因
1.沉默的螺旋效应。
微博这个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史无前例的“追踪权利”,从药家鑫到郭美美到李双江之子,从甘肃校车事件,到小悦悦惨剧,到地沟油回流餐桌,一起起网络追踪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说微博这种追踪往往是“虎头蛇尾”,除了药家鑫真的死了,哪件微博热点话题又给了网友一个信服的结果,该死的人还都活着,该处罚的事情却毫无波澜,该杜绝的现象仍然存在。微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施展“意见交换”,可这种交换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正是由于微博展示平台的交互性,使得微博发布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充斥着谎言、讹言、毫无理性的胡言等等,微博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也因为这样,相当一部分人对微博上的种种信息,尤其是论坛中的言论抱着“无所谓”、不置可否的态度,或者只是浏览而不屑给以回应。这样,在“微博中可以畅所欲言”的假象掩盖下,出现一方保持沉默,另一方声音越来越大的“沉默的螺旋”。
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之后,微博用户郭瑶正是利用了网友对事故遇难者的同情心理发布假信息,换取更多网友对此消息的信任。于是,越来越多的网友没有认真核实该信息的真实度,盲目地跟从并掉进谎言者的圈套。微博上大量转载跟帖的内容慢慢形成了一种多数意见,而这种多数意见指导了微博上的“公共舆论”。
2.议程设置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对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受众而言,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大众媒介不仅是最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最重要的影响源。简言之,大众传媒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并能夺取话语权,受众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其能动性仅仅体现在对媒介信息的选择性接触和理解记忆上。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人们在微博上所关注的事件,由“公共舆论”的形式凸显出来,得到媒体和社会的注意,起到左右媒体报道议题的作用。微博维护了讨论的空间,并提供给社会人们在关心什么,最终发挥议程设置功能。
“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是乘客通过微博发出的第一条消息,紧接着微博论坛上出现众多帖子及议论。这个时期,大家对事故中遇难者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如何伸手援助遇难家属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此时,微博用户郭瑶通过微博,求助社会帮助寻找女儿在动车事故中丢失的遗物,更是激起博友们的同情怜悯之心。正是大家急于救助的心理,众多的微博用户并没有怀疑这是一起造假风波,而是在微博论坛上呼唤更多的博友关注这条信息,并希望得到媒体以及社会更多的援助。
三、净化微博网络传播环境的应对之策
(一)政府须主动设置公众议程。
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正在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话语力量。政府议程、媒介议程、公众议程与网络议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影响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得不借助网络的力量。因此,政府部门须通过网络传播来设置公众议程,以净化微博传播环境。首先,要重视网络信息的发布。对于一些可能会引起网民集中关注的事件以及问题、政策等,要提前制定网络舆论引导方案,主动在网上发布信息,主动提供对事件的解释,表明政府的态度,用公开、透明的信息来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空间;对于网上的虚假信息,要及时验证并澄清、说明真相。其次,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政府主管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将所掌握到的信息在网上发布出来,并随着处置工作的开展及时补充、更新相关信息,引导网民理性关注事件的发展。最后,要妥善应对网络事件。当网上尤其是微博论坛中出现网民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时,特别是就政府的政策、举措和决定提出质疑时,政府须及时回应,主动引导舆论,以主流的意见引导非理性的声音。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论文联盟http://你想要理解任何一条消息,就必须先有一种消息告诉你如何理解它。”新闻事件发生后,不管与政府的工作是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地方政府都无法置身事外,必须在第一时间不仅说明事件的真实情况,更重要的是应表明政府对事件的立场、主张和态度。第一时间表明政府的态度,就等于告诉网民和受众如何理解新闻事件,为网民理性思考提供思路,从而压缩猜想和谣言的传播空间。以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为例。政府在传播议程设置中占据主导,掌握主动:一是抢在外国媒体之前发出中英文报道;二是主动邀请境外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三是在新闻报道的同时,发出深度评论,有事实有观点,可信度高,被外国媒体援引率也很高。这样有利于揭露事件真相,为危机的解决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舆论氛围。
(二)高度重视微博网络监督。
网络舆论,尤其是微博论坛,在公开信息、舆论监督等方面呈现出一种强势的体制外力量,有力推进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信息公开。但网络的舆论监督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2012年4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刘正荣、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赵志国,就整治网络谣言的有关情况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将依法严厉惩处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绝不容忍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损害公共利益,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网络谣言已成为社会公害、网络“毒瘤”,不仅使善良的人们上当受骗,损害社会诚信,破坏公共秩序,影响正常社会生活,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直接危及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
目前,微博舆论监督的发展令人瞩目。2011年,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连续曝光基层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将各级政府和官员推到了舆论监督的前沿。网络监督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论坛帖子,在网民的不断转发之后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产生强大的蝴蝶效应。除此外,微博网络还出现志愿组成的网络监督小组,专门监督微博网络信息来源的真实度,比如,“辟谣联盟组织”,他们专门挖掘网络中的虚假新闻及帖子,还为验证新闻来源的真实度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官方网站,对一些虚假信息进行确凿的事实验证并公之于众。早在2008年湖南株洲建立面向社会的“网络反腐中心”,杭州市纪委专门建立了网络监督信息快递反应机制。2009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其中增加了网络举报新渠道。这些都意味着官方对网络监督的正式认可。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绿网”建设,占领微博舆论阵地。建设健康的互联网传播环境,要发挥国家重点网站、专业网站和政府网站的作用,多提供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内容信息,用“绿色”内容占领网上阵地。伴随着微博的兴起,微博舆论应运而生。有人将其界定为“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或言论”,[2]是公众通过网络媒介传播信息从而形成舆论。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不仅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一致意见,而且是遍及全球的无声意见的交互过程,[3]即上网者只要赞同某种观点即可成为舆论主体,不一定要在网络中提交自己的意见。也正是网络才实现了自由、开放的跨越时空的交互,公众逐步在网上形成舆论。刘建明在《舆论传播》一书中提到舆论场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无数个人意见在‘场’的作用下,经过多方的交流、协调、组合、扬弃,会以比一般环境下快得多的速度形成舆论,并有加速蔓延的趋势。而构成舆论场的主要因素是同一空间人们的相邻密度与交往频率较高,空间的开发度较大,空间感染力或诱惑程度较强,具备这些因素往往可以在这一空间形成舆论场。”[4]试想,在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舆论场中都是“绿网”的影子,那么微博伦理的建设与管理还会如此难以把握吗?
除此外,须推动微博实名制。网上发言使用微博真实身份注册,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2011年12月18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公布微博管理新规,提出任何组织或个人注册微博帐号,应该使用真实身份信息,用户“实名注册,发言可用匿名”,网站应在三个月内规范现有用户。12月22日,广东省在7家试点网站试行微博实名制。这7家网站分别是:腾讯网、金养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奥一网、嘀咕网和饭否网。
(三)提高微博使用者的媒介素养。
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问题频发的社会转型期。网民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微博上传播的社会问题,避免陷入群体极化的“陷阱”。否则,极化的漩涡将把网民们带入一个怪圈,即只相信微博而不信传统媒体和官方机构。身处信息洪流中的微博使用者必须谨防这种“微博一言堂”局面的出现,这也就需要每一位用户都成为自律的信息传播“把关者”,在发布微博消息时,注意叙述事实的真实性,避免在表达中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其次,微博使用者应注意培养自己的辨识能力,在大量的微博信息中保持理性的思考,提高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盲听盲从,避免暴力网络围观。第三,微博用户需要把握好转发尺度。转发意味着认可,所以,在转发之前,你还得对转发内容做一番调查。如果有足够的空间,你甚至可以在末尾添加自己的评论。你转发的东西,正在演变为人民衡量你的一种方式。许多人认为,与关注者人数相比,被转发留言数量是一个衡量影响力的更好尺度。最后,微博管理者需要加强微博道德观念教育。微博工具有利于道德观念的快速传播,特别是一些道德榜样和道德示范、道德宣传的传播十分迅速。这就需要微博管理者倡导“网德”教育,完善网络伦理原则。
微博终究不过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技术力量。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够被工具奴役和异化。要正确使用微博工具,将微博为我所用。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