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苏轼;人生如梦;《圆觉经》;如幻三昧作者简介:郑群辉,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广东潮州521020)
苏轼“人生如梦”的观念,非常引人注目。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这一题目发表的学术 论文 就不下10篇,主要就苏轼的词展开探讨,涉及苏轼这一观念的思想来源以及对这一观念持“消极”说的重新评价等。这些论文对所探讨的问题还不够深入细致,或仅满足于从苏轼某篇作品进行引申发挥。另有一些学者在其著作当中附带提及这一问题的,例如较早注意到苏轼喜写梦的孙昌武先生,认为苏轼深受佛家“人生如梦”观的影响,而佛家讲“如梦”,是因为我、法两空,比
腰跨金多于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渔家傲#8226;临水纵横回晚鞚》)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第10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319页。
我材濩落本无用,虚名惊世终何益。(《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第8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246页。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
⑤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第9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414页。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你想他还会为这些“身外之物”而汲汲于求吗?可知其为人处世方式肯定不同于既往。同样,对政治迫害或由政治上所带来的种种磨难,他不再像刚到黄州时那种“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在极端痛苦中煎熬,而是泰然处之,不以为意: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过岭二首之一》)⑤
吾侪皆可庆,宁复戚戚于既往哉。公议皎然,荣辱竟安在,其余梦幻去来,何啻蚊虻之过目前也。(《答廖明略二首》)
⑧⑨b11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6、593、1665、1815页。
他的这种观念甚至连陪同他过贬谪生活的儿子苏过都受了影响,在儋耳时所写《大人生日》中也有“世间出世何由并?一笑荣枯等幻尘”之句
四川大学中文系:《苏轼资料汇编上编一》,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32页。
。
不仅如此,苏轼还进一步对“身内之物”也予以否定。对于人身的存在、病痛以及精神上的喜怒哀乐,等等,这些最易被执为“我”的对象,苏轼也表现得愈来愈豁达:
我观此幻身,已作露电观,而况身外物,露电亦无有。(《鱼枕冠颂》)⑧
一病半年,今又一时失去,无分毫在者。足明忧喜浮幻,举非真实。(《与蔡景繁十四首之一》)⑨
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第8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310页。
人生悲乐,过眼如梦幻,不足追,惟以时自娱为上策也。(《与王庆源十三首》)b11
元祐三年(1088),他在京师时还专门作了《乐苦说》,以声、影、风、梦为喻,说明快乐和痛苦的虚幻不实性质,无须执着。
以上所引文句,均出于苏轼谪黄州之后各种不同的人生际遇,有的作于春风得意时,有的作于忧患磨难时。这说明其“人生如梦”观不再是仅出于对“政治的退避”——政治坎坷时期的自我排遣,而是其统一的“人生如梦”观在各种生存状态下的相同体现。
不仅人生的一切如梦,人死亦如梦。这种彻底的如梦观在他回朝做翰林时已明确地表达出来。在讨论古人的前生后世轮回转生时,他说“前梦后梦真是一,此幻彼幻非有二”(《王晋卿前生图偈》)
苏轼:《苏东坡全集》(下),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