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伴随着全球低碳时代的到来,构建低碳社会,实现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世界人们共同的呼声。城市居民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应对气候变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 城市居民 低碳生活意识 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国务院已经要求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碳排放量将持续增长,电力、工业、交通、居民生活四部门排放量最大,约占总排放量的90%以上。�豍而从生产领域入手实施碳减排对我国GDP增长有较大影响,越早开始实施碳减排 GDP损失率越大。�豎因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城市居民生活入手,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以减少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活动产生温室气体为宗旨的低碳生活方式更具有现实意义。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把人和自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认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本内涵。首先,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存在发展的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以实践为中介,能动地从事着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制约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共同影响着人类的劳动实践过程和社会活动,形成了生态关系与经济关系结合的生态经济关系。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人类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而人与社会的关系必定会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只有首先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能真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使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
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以一定的低碳生活意识理论为基本内容,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对一定的教育客体,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低碳生活观念教育,如:低碳伦理意识教育、低碳法制意识教育、低碳自觉参与意识教育等,以使教育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而使其生活方式向低碳生活转变。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其目的在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与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偏差有关。目前,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非理性的价值观还有较大的市场。在这种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人们关注的只是经济的增长,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受力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没有考虑到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构建低碳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为此,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创建与低碳生活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使个人生活方式与道德价值观变革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低碳生活意识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认为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人的价值观或社会发展观问题。因此,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树立科学的低碳生活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改变传统的高浪费、高透支、极端物质化等“异化消费”的生活方式,代之以低消耗、健康合理、全面协调的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使城市居民了解生态的重要价值,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积极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中,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推进应对气候变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近些年来,大气污染、酸雨、沙尘暴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社会破坏自然环境、高能耗的生产模式以及高碳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气候变化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减少碳排放不仅是政府、企业的职责,它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参与。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城市既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的集中地,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之地。城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力量,城市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是影响城市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城市高碳生活方式根源在于人们对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的依赖性的增强,更乐意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而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和对低碳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将直接制约着我国低碳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执行,会影响应对气候变暖的历史进程。据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生活用能具有巨大的节约空间,在基本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单是在住房(采暖、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汽车、摩托车这几项就可以节约能源2176.3 万t标准煤,占年居民生活行为用能的11.0%(按2002年统计),相当于每年减少1628.8万吨碳的C02排放。因此,我们应该将“低碳生活” 的价值理念深植入城市居民的思想,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节约能源,践行低碳生活,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2007年,我国成为首个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节能减排计划实现相对碳排放,并已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在应对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提高城市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自觉将低碳意识深入到行动中,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居民在践行低碳生活方面的作用,通过示范和宣传获得广泛的公共支持,是推进应对气候变暖历史进程的重要路径。
三、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议,首次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目标。“两型社会”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正确认识上,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是对我国较低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增长质量的反思,而环境友好则是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以及生存环境的考虑。
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生活作息时要尽量减少所耗用的能量,有效降低碳特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在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其核心是要把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降到最低限度,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与“两型社会”建设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要求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人类活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其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给人们的生活,居住、就业、消费等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涉及社会经济问题,也涉及资源和环境问题。低碳城市作为一种区域和空间概念,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载体。城市居民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其习以为常的方式与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低碳生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可以说,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实现低碳城市,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实施积极有效的城市治理,维护广大市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利益,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主体是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必须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树立低碳生活观念,倡导节约、简约,反对浪费,炫耀性消费的现代生活理念,推行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珍惜地球资源,物尽其用,从而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最终要靠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要靠教育。思想意识是支配人类行为的原动力。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观念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只有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才能确保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目前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淡薄,公众低碳生活观念欠缺,与“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严重影响着我国两型社会的创建,也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从日常生活着眼,加强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让 “低碳生活”的价值理念深入公众的思想,强化公众参与,促成公众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