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雾霾”成为困扰多座城市的难题。尤其是2013年1月份爆发的特大规模“雾霾”,波及北京、上海等29个省市,这些城市也因之获得了“雾都”的称号。事实上, “雾都”现象揭示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的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工业经济的不合理发展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目前我国处于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率一直以超过1.5%的年均速度增长,gh2000年的36.09%飙升到201 1年的51,27%,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污染、后治理的“雾都”模式值得反思和警惕,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也应予以调整甚至摒弃。
1雾霾,最大的公地悲剧。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公地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力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大规模雾霾的爆发,无疑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公地悲剧。在这一过程中,空气是人人共享的资源,且没有权力阻止别人使用,但是出于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考虑,每个人不会放弃自己更多使用的机会,私家车主不会考虑环保而不开车、企业不会考虑环保而停产、城市管理者不会考虑环保而淘汰落后产能,每个人个性中自私的品性在这里被最大化,共同酿造了“雾霾悲剧”。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的问题已经引发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牺牲自己使用空气的权利来做出节能减排的承诺,历届世界气候大会一次比一次惨淡的收场就是很好的证明。
公地悲剧的根源除了人性的自私之外,还在于“公地”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管。 “唯GDP”的发展理念导致了各地政府重发展轻环保,甚至有些地区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严格而有效的监管更无从谈起。尽管早在好几年前, “绿色GDP”的政绩考核呼声很高,但最终囿于地方政府的阻碍,没能取代现有的GDP政绩考核体系。就连单位GDP能耗“十一五”降低20%的目标,都是勉强完成。而“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的201 1年,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得更加不好,其中单位GDP能耗全年只下降了2.01%,没有实现下降3.5%的目标。同时,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各种高耗能的产业振兴规划频频出台。2008年之前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稳定,但受益于汽车业振兴计划,2009年的汽车产销量一下子飙升到1 300万辆,激增46%,之后的201 0年币a201 1年都高居在1 800万辆以上,据中汽协预计,2012年这一数字至少会有2 000万辆。
在2012年12月中旬发布《全球疾病负担》报告称,亚洲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汽车使用量的激增,已导致这些地方成为全球空气污染的“核心地区”。亚洲地区在2010年以来有超过21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小汽车和机动卡车排放的柴油烟的微小颗粒。在上述死亡数字中,有120万人位于东亚地区和中国。
公地悲剧“悲”在无节制地、开放式地利用公共资源,像空气这种资源的产权不能明确地归谁所有,处于“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人人有责任、人人不负责任”的局面,个人、企业、组织、城市甚至国家都千方百计把成本外部化,最终牺牲公共利益。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期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公众的利益,这似乎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悲剧。
2城市。能否绕过“雾都”陷阱。
从历史上的伦敦到当今的北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突飞猛进都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遮天蔽日的雾霾给城市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值得庆幸的是,1 952年“大烟雾”事件后伦敦通过立法等措施成功防治理了雾霾,逐渐摆脱了“雾都”称号,这似乎为雾霾困扰中的北京带来几许希望和期盼。同时,这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命题,城市的发展能否绕过“雾都”陷阱?“先污染、后治理”是否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发展壮大的主要推动力,英美国家的城市化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革命和工业发展,这种经验传到中国,形成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观念。随着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的变化,一些城市凭借第三产业迅速成为区域的增长极,像迪拜、拉斯维加斯等,伦敦、纽约等传统城市也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似乎表明,城市发展并不一定要走工业化之路。然而,迪拜等城市的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在金融风暴、经济危机来II缶B'-t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与此同时,靠工业化起家的英美城市经历了“去工业化”之殇后,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数据显示,1950年,制造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7%,占美国就业总量的31%。然而到了2010年,这两个比例已分别降至12%和9%。截至201 1年底,美国制造业岗位不到1 200万个,而在美国制造业顶峰时期的1979年,这一数字是1960万个,平均下来,大约每年流失逾23万个制造业岗位。无独有偶,过去30年中英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持续下降。1 990年,制造业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还有22%,到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这种现象让很多英美城市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活力。H1由此可知,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区域发展举足轻重的经济部门,中国有660多个建制市,其中有可借第三产业起家的城市,大部分城市还需靠工业化来带动区域发展,但并不表明要继续发展重污染的传统工业,这也是国家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要绕过“雾都”陷阱,关键在于技术和监管,工业企业的环保技术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是核心。
其次,要深刻反思城市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一直以来,大城市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消费中心。在大城市里,食不仅求饱、更求美,衣不仅求暖、更求丽,这种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正是造成极大浪费和严重污染的另一源头。2013年年初雾霾的另一个根源是汽车尾气,201 2年2月,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500万大关,总数达至JJ501.7万辆,其中私人车辆占到机动车总量的七成以上。同时,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小汽车出行距离5kin以下的出行比重为44%,存在过度使用现象。15勺匕京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固然有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出行需求的因素,更深层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更值得深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政府也多次提出要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如何引导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放弃高碳生活方式,选择低碳生活不容忽视。
城市是雾霾的重灾区,也是始作俑者,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已经使部分城市遭遇“雾霾”陷阱,其他城市能否绕过“雾都”陷阱、怎样绕过“雾都”陷阱,不仅要从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来入手,还要求城市管理者和居民都从民族命运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将“环保”内化为自觉意识的同时,外化为城市素质和生活习惯。
3治理,谁都不应是围观者。
雾霾发生之后,各大媒体、论坛和微博都纷纷给予了关注,各种言论不绝于耳,尽管不乏自省之声,但更多的是在问责政府的施政不力、应对乏力和少作为。与以往的微博问政相同,人们仍然习惯于“围观”,要求政府给个说法。但是治理雾霾,围观并不能解决问题,这场战役中谁都不应该是围观者。
公地悲剧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自私和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人性中存在自私的一面,都希望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所以才需要更高层面上的监管。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再全面,自私的人们总能找到应对之法,解决公地悲剧的关键在于最大程度地去除人性中自私的弱点,或者说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降到最低程度。
这固然可以通过社会教化、知识普及让人们认识到自己自私的行为将会造成的恶果,更应该通过立法和严厉处罚来提高犯错成本,使当事人自觉地压制自私的欲望。
雾霾治理的主要矛盾表面上看来是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事实上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是个别群体与国家大局的矛盾。各方利益群体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总想通过各种名目和方式在这场博弈中成为胜利者,但雾霾不除,短暂的胜利终将成为镜花水月。因此,着眼于长期利益和国家大局,每个人、每个群体都要自觉地放弃打擦边球、钻空子以博取局部利益的想法,也不能“等、看、拖”,在围剿雾霾的战役中,谁都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4结语。
大规模“雾霾”天气的爆发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是公地悲剧的典型案例。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工业不合理的发展对城市雾霾的产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味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区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和今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城市生活方式也值得思考和改进。国家和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个人和居民转变生活观念和方式,多管齐下,共同应对雾霾,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城市绕过“雾都”陷阱。
参考文献:
【1】陈新岗“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Ⅱ]山东社会科学,2005,(3):75.
[2]倪金节 雾霾天警示经济转型不n-T,{ggLg[N].新京报,2013—01—16(02)。
【3】董立林。全球紧盯中国恐怖雾霾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N/OL].(2013一01—15)[2013—02一01]http://intemational/txt/2013—.
[4】蒋旭峰,张越男。欧关“再工业化”虚与实U].嘹望,2013,(4):18.
【5]法制晚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d1500万私家车占七成[N/OL】。 (2013—02—18)[2013—02—01]http://.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