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如何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7:27 归属于化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17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读思达”教学法对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最新苏教版化学1(必修)“氯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为例,探讨“读思达”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化学作为选考科目,想要被学生青睐,单凭化学可报志愿较多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以本校915名2021届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选考化学的学生数量并不乐观,见表1。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同样作为选考科目,选考化学的人数是最少的,只有选修生物人数的一半。化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选修化学的人少了,意味着我们为国家输送这方面的人才就少了。那么如何优化化学课堂,让化学成为学生们“追捧”的科目呢?作为化学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率地学习化学提供可能和帮助。

  一、“读思达”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为化学教学打开了“天窗”——指明了教学方向,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能更好地落实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课堂转型的关键[2]。传统的化学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主体,课堂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美其名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教师教得相当辛苦。老是会听到部分同行感慨:“原题重现都不会,现在的学生,上课的效率怎么这么低?”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读思达”教学法对于改变这种困境,很有帮助。

  (一)阅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数据显示:人类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占了83%,听觉占了11%。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看,“自己读”呢?“自己读”,不是让教师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让课堂转型,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通过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个人再备课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所有备课资料整理归纳,并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借助智慧教学手段或者借力“微课”模式,让学生围绕教材进行阅读,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在读的过程中应“动眼、动手、动脑”。“读”是大脑对认知的输入和对信息的吸收,阅读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不会阅读的学生,其实都是潜在的后进生。

  (二)思考: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思考需要阅读作为基础,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思考出问题,思考出办法,否则就成空中楼阁、无源之水了。“思”即思考,思考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品质,事实证明,善于思考的人必定会受益匪浅。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完成教师关于本节课所设置的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思考,以及阅读过程中对疑惑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三)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只有能够准确清楚地把阅读和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才能让别人知道他的意思,才能打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彼此的心灵才能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共鸣。只有表达出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才能为自己所用。“读思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阅读”是基础,是课程得以开展的前提保障;“思考”是关键,是理解课程的重难点和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核心环节;“表达”是提升,是对课程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小结,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真正概念上的学习。

  二、践行“读思达”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最新苏教版化学

  1(必修)“氯气的性质及应用”是学生步入高中以来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Cl2不仅是卤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同时为后面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接下来,笔者以“氯气的性质及应用”为例来讲解“读思达”教学法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上课的前一个晚上,笔者将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定的导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这个导学案包含有三大内容,分别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流程,其中导学流程又分为四个环节:基础感知、探究未知、典型事例、当堂检测,要求学生借助导学案,提前预习。第二天上课时,因为学生已经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笔者会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如下例:教师:身边的化学:大家在清洗厕所时,为了提高清洗效率,有没将84消毒液与洁厕液混合使用?学生:两者混合出现气泡。(让学生“表达”)教师:投影84消毒液与洁厕液的说明书和注意事项。指出二者混合使用出现的气泡就是Cl2,会使人中毒昏迷。学生:为什么会产生Cl2?(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表达”所见现象,通过“阅读”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Cl2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接下去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二)开展实验教学,提升多元能力

  教师:能否设计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想?教师演示:取一干燥洁净的无色透明塑料瓶,挤压,排尽空气,将84消毒液和洁厕液迅速混合,拧紧瓶盖。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扇闻气味。(请学生代表“表达”实验现象和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结合导学案和课本“表达”实验结论,落实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温故而知新,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的非金属的通性,预测Cl2有哪些性质?打开课本第60页,观看视频,完成表2.教师小结:在一定条件下,Cl2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视频信息,“思考”预测实验现象,最终结合导学案和课本,“表达”实验现象和结论,完成表2,落实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同种类别物质的性质相似,推理分析:O2不易溶于水,CO2能与水反应,那么Cl2能否与水反应?结合课本第61页的实验探究。学生:1.氯水久置与新制成分上有何不同?2.干燥的Cl2有没有漂白性?3.新制氯水应怎样保存?(让学生“思考”)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大家的猜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产生合理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学生:(1)Cl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2)新制氯水的成分:Cl2、HClO、H2O、H+、Cl-、ClO-、极少量OH-久置氯水的成分:H2O、H+、Cl-、极少量OH-(3)HClO有强氧化性、漂白性。(4)新制氯水的保存: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让学生代表“表达”实验结论)完成表3: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实验方案,产生合理实验方案后,分组实验,最终请学生代表“表达”实验现象和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于此,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分析推理、实验探究和动手试验的能力。

  (三)结合身边化学,培养环保意识PPT展示

  Cl2泄露的新闻情景和提出问题。教师:如何应用化学知识处理Cl2泄露?(让学生“思考”)学生:用强碱吸收,常用NaOH来尾气处理。(学生“阅读”导学案,“达”出结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新闻信息,“思考”补救措施,“表达”可行操作方案,落实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态度,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应正确合理地利用化学物质。PPT展示:工业生产漂白粉的工业流程。学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通过“阅读”信息)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工业流程,“思考”反应的实质,“表达”应用的原理,落实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回归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四)激发合作意识,扩散高阶思维

  教师:完成本节课关于Cl2的性质与应用的思维导图制作。这个环节允许同学间互相帮助,交流讨论,然后请一位学生代表上台讲解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鼓励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教师:小结:Cl2是种有毒的、黄绿色的、可溶于水的气体,该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氯水,氯水的成分有:Cl2、HClO、H2O、H+、Cl-、ClO-、极少量OH-,其中有漂白性的是HClO,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应避光保存。Cl2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满足非金属的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绝大部分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Cl2有毒,常用NaOH来尾气处理,工业上可用于生产漂白粉。完成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总结课堂的重难点,“思考”讨论,制作出Cl2的性质与应用的思维导图,最终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并“表达”制作该思维导图的依据,落实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三、“读思达”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

  (一)践行“读思达”教学法初见成效

  现在,笔者的化学课堂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前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加强了,能独立专心地阅读预习资料,积极高效地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人人踊跃参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很好的体验,分组活动,分工明确,生生探讨,师生探讨,互相学习,表达流畅,加强了创新意识,实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课堂效率大大提升;课后学生们若是还有问题,会继续探讨,实在争执不下的问题,或请教教师寻找答案,或通过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能认真独立完成教师课后布置的巩固练习,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二)践行过程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即使教师将导学案提前分发,也静不下心来阅读,没有耐心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信心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这些学生,笔者的改进措施是: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分配引领作用,教师积极配合小组长,用心引导这部分学生利用学习资料,适当鼓励,尊重、赏识学生,适时根据学生的思维起伏、情感波动调节教学环节,及时点拨,及时调控,确保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版[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周业虹.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化学教学,2016(8).57

  作者:曾玉云 单位:莆田第四中学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化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