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软、硬件选用,会计人员上岗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括实施初期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及实施后期的功能扩展等。下面我将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导致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
(一)由于传统的手工记帐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各种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帐的基础上,因此,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另外,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作到以下两点: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以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制度,制定内部防范原则。
二、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方面不规范,是导致电算化人员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培训内容不全面
在实际培训中,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不作讲解,忽视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自然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培训时间不连贯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软件不断更新,操作系统不断升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培训中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即既要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的培训,还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相关内容的培训;同时,既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应用前的培训,也要重视后续教育的再培训。
三、法规、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电算化舞弊事件时有发生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效率,但是,因会计电算化而引起的损失也与日俱增。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舞弊所引起的损失很难解决,因此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成了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手段的种类
1、篡改输入: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输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舞弊目的。
2、改程序:在电算化过程中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达到舞弊目的。
3、篡改输出: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或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手段来达到舞弊目的。
(二)防止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段
1、加强法制建设
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其加以有效控制,用健全的法制来预防电算化犯罪。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岗位设置合理。手工环境下的岗位牵制原则对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仍然有效。即要保证出纳和会计严格分开;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严格分开;系统开发人员和操作人员严格分开;还应将操作岗位和系统维护岗位隔离开来。这是因为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作为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编写者和修改者,有机会了解软件系统运行的内部技术信息,他们有可能利用掌握的信息隐蔽的从事会计舞弊活动。
第二、权限管理有效。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一一对应关系。权限分配能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从而使“经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舞弊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防止 .用户名、密码管理核心是为用户生成密码以及利用密码来确认不同用户,以保证不会有越权行为。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