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班级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基础组织,其文化育人功能尤为重要。而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在实践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外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录取通知书的下达、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计划等方面初步探索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一、传统礼仪文化概述
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中华儿女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沉淀的关于人作为一种文明产物在社会历史生活实践中的物质和精神体系的总称。礼仪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具民族特色、最深入人心、传承最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蕴含的仁爱、诚信、孝悌、忠义、和合等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一个情感丰富、人格独立、善良博爱、崇尚人道、追求和谐、向往和平的伟大民族[2]。
二、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文化育人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重塑传统礼仪文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被打上了“封建礼教”的标签,几乎被全盘否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物质财富飞速增长的同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方面出现了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不懂礼仪、不讲文明、没有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源泉。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能让大学生在校园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重新认识和接触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重塑传统礼仪文化。(二)增进文化认同,践行传统礼仪文化。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民族繁荣昌盛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接受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走出校园、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才能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继承和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真正形成,经历了大学班级的传统礼仪文化影响后,对其便有了强烈地认同。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可增进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让大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实践,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三)增长文化外化,普及传统礼仪文化。如果能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中[3],大学生在这个每天都面对的组织中践行传统礼仪文化,就能增长其外化的频率和空间[1],从而将传统礼仪文化普及到每位大学生中。传统礼仪文化要不断地增长外化的频率和空间,唯有落实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不断地被强化和践行。这种传统礼仪文化的外化,一旦在高校的班级形成,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不断延续和传承,实现对大学生的终生教育,有利于整个社会传统礼仪文化的形成[4]。
三、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录取通知书,行书信之礼。录取通知书,是一个高中生接到的与高校接触的第一份书信。高校以专业录取形成了录取名单,并以此进行班级的初步编排,处于班级形成的最原始状态。从录取通知书开始,行书信之礼,将传统礼仪文化“装入”录取通知书中,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潜在的传统礼仪文化教育。这需要高校管理者,与有关部门对录取通知书进行版面的设计,嵌入传统文化礼仪的元素,也可以在录取通知书的信件中设计一封告知新生的信。让新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通过阅读信件和录取通知书,接受传统文化礼仪的教育。这样,在与新生取得联系之前,录取通知书就是一封赋有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的“书信”。通过录取通知书行书信之礼,可以让新生感受到高校的用心和对新生的一种尊重,会给新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二)新生入学报到,注重现场接待礼仪。对于新生而言,新生入学报到,是他们踏入自己大学的第一天。在这个重要的时刻,高校注重现场接待的礼仪,让他们在报到时充分感受现场的礼仪氛围,有助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培养。在接待现场的布置上,高校应该营造喜庆的氛围,从现场的布置到音乐的选择,从人员的接待到报到流程,可在每个场景中植入礼仪元素,让新生直观地感受现场礼仪教育。高校在接待新生入学报到时,应将新生作为校园重要的“主人翁”,像接待重要宾客的礼仪方式迎接他们的到来。学校从车站到学生入住的宿舍每个场所,从接待人员的仪容仪表、礼貌用语到礼仪行为每个环节,从横幅标语、大型动态视频、音乐选择到每个细小的温馨提醒等全方位、全流程、全员的一整套礼仪文化注入,让新生经历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三)新生入学教育,开设传统文化礼仪讲座。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从高中或中职阶段的学生角色向大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课程,包含了大学的适应性教育、专业介绍、党团知识等内容。在这一系列教育课程中,开设专门的传统礼仪文化讲座课程,让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可在新生角色转换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在入学教育系列课程中开设传统礼仪文化讲座的内容,高校可以从学生在校的仪容仪表、接人待物、行为举止等行为规范的内容入手,让新生在入学后的行为遵循传统礼仪文化的要求,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践行。这些入学教育的内容设计将在新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角色转换期的先入为主的教育,比起学生后期无引导、自主性的行为养成而言,其教育意义显得非常有必要和关键。(四)教学计划中,开设传统礼仪文化公共基础课程或公共选修课程文化的传承需要行为养成的延续性,也需要传承者接受系统性的文化教育。通过前期的传统礼仪文化嵌入,在专业教育中,开设传统礼仪文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对学生在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延续性而言,非常必要[5]。传统礼仪文化的课程可以在专业人才素质模块设立为公共基础课,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让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在前期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巩固,并为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在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中,由于课时受限,可以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地接受传统礼仪文化的系统教育[6]。(五)班级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中,践行传统礼仪文化。班级文化的形成有赖于班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中不断地通过现实的行为去实践。班级教学过程是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最为直接的途径。班级在每堂课上不断践行传统礼仪文化,对于高校班级良好的班风和优秀的班级文化塑造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土壤。课外活动是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不断践行传统礼仪文化,诸如以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一起共度在校期间的中华传统节日、以传统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对于高校班级良好的班风和优秀的班级文化而言,是非常滋润的雨露。只有在班级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中,不断践行传统礼仪文化,两种文化不断地融合才能生长出具有优秀素质的果实。(六)毕业典礼,注重班级离校文明礼仪。毕业典礼是班级在校期间走向分离的一种仪式,也是班级在高校现实生活中结束的关键庆典,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重要仪式。这个关键的时刻,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和班级在大学期间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了他们和班级成长的点滴,向他们发出随时欢迎毕业后返校重聚的盛情邀请。高校可以在毕业典礼的各个程序和具体细节上注入传统礼仪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次隆重地接受学校对他们和班级的尊重和期望,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和班级在校的成长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学生们毕业后重返母校相聚和继续发扬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上好最后一堂礼仪课。
四、结语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高校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认识: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乃至学校各基层的后勤人员等全员率先践行传统礼仪文化,在高校班级从形成到结束离校全过程注入传统礼仪文化教育,重视优秀班级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清醒地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将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以及高校自身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
参考文献:
[1]于丽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6.
[2]于丽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6.
[3]李忠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转化[J].智库时代,2019(9):281+283.
[4]赵自亮.初中历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培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
[5]陈亚惠.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N].贵州民族报,2017-10-19(A03).
[6]蔡雨桐.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与礼仪文化的融合性研究[J].艺术科技,2019(6):88.
作者:郑晓旋 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