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探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
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尚处在发展阶段,培养经验积累相对不足。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尤为重要。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了解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实情况,笔者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教师问卷分别从办学现状和专业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学生问卷分别从专业现状和专业办学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共计发放教师问卷52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47份,问卷总有效率为90.4%;发放学生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1份,有效问卷157份,问卷总有效率为95.2%。从调查数据总体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现有的各个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态度和创新的培养方式,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为幼儿园输送了大批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的专业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对象为研一和研二学生共计157名,其中研一91人,占比58%,研二66人,占比42%。
其中,男生16人,占比10.2%,女生141人,占比。
1.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知度较高。高达79.9%的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其中9.5%非常了解,43.8%比较了解,26.6%基本了解;20.1%的学生表示对学前教育专业不了解,其中18.9%不太了解,1.2%完全不了解。在将来从事工作意向上,7.6%的学生明确表示愿意从事学前教育工作,11.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1.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
而对于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目的的调查显示,因为“喜欢”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只占5%,为了“更好的就业”占26%,为了“提高学术水平”占56%。从调查数据可见,虽然出于喜欢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多,但是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心目中已经渐渐成为朝阳职业,很多学生看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正在慢慢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这势必会带来我国学前教育生源的逐步变化以及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的改变。
2.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认可度不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选择上,50.3%的学生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38.5%的学生选择学术学位研究生,11.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可见,在学生心目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倾向于就读学术学位研究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优势和特色不突出,学生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这一结果与对学生进行的七个维度的专业办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3.专业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实践性能力考核体现不足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专业课程都会有考核手段,不同的课程性质、培养目标,考核形式也不同。
专业硕士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其课程考核形式应该以考核和提升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构建多样化考核体系,来确保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本次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主要存在四种形式,依次为学术论文85.2%,开卷考试65.1%,闭卷考试50.9%,实践考核59.1%。可见,目前采用学术论文作为考核形式的学校居多,而实践考核的比例相对较低。
4.毕业论文题目未能完全以学前教育实践来源为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其毕业论文选题应以学前教育实践问题为研究主旨,选题应紧密结合实践,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在被调查的学校中,的学生认为其论文题目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另有21.9%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论文主题并非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
(二)对教师进行的专业现状评价调查与分析对教师信息的调查中,被试对象涵盖了导师、授课教师两类人员共47人。
1.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待提升从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的质量保障角度来看,无论是导师队伍还是授课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都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教师队伍自然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教师的学历层次情况为:6.4%的教师具有学士学位,27.7%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65.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说明了教师队伍在学历层次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有待提高此次对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调查中,笔者发现76.6%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21.3%的教师具有中级职称,2.1%的教师具有初级职称,结合被试总体身份分布信息来看,无论是导师队伍还是授课教师队伍,其中级职称的分布比例都偏多,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3.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急需调整作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团队,其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学术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她决定了这个专业未来的深耕性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突出反应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即具有学前教育背景的教师只占49%,另38.2%的教师是教育学背景,12.8%的教师是心理学背景。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过低,这将是后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
上述教师队伍存在的这几个方面问题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不令人满意。这个结果与对教师进行的七个维度的专业现状评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质量监督最符合教师的主观需求和标准,而教师队伍则较差。
(三)对各院校办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双导师制在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实践中还没有完全推行双导师制是给研究生配备校内学术指导老师和校外实践指导老师,通过校内外、学术与实践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一种制度。目前,双导师制在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中发挥的实效已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是一种较好的导师聘用模式,可以使研究生将学校的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间隙,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双导师制开始逐步在专业硕士培养中得以使用。但是,本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双导师制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还没有完全推行。
2.课程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但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总称。对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课程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但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讲授、课堂讨论、小组研讨三种教学方式占比均高达90%以上。
3.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但见习、实习仍为主体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和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就实践教学形式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专业硕士培养工作所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但传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仍为主体,这两种形式占比平均高达90%左右。
4.专业实践教学时间普遍为4~6个月,与国家教指委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时间是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国家教指委颁布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前教育专业)》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可见,与教指委的要求相比,绝大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时间不足。
5.学前教育实践背景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的实际教学在本次针对导师队伍的调查问卷中,数据结果显示:高达81.4%的导师赞同学前教育实践背景对自己的教学非常重要,其中,非常赞同占44.4%,赞同占37%,一般占13%;不赞同的占1.9%,极其不赞同占3.7%。
6.与政府及地方学前教育机构合作不够政府是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的主体要素之一。一般来说,政府会站在全局的角度调控整体教育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向,可以起到帮助高等学校和其他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中的主体要素进行沟通和协调的作用,这是其他主体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而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仅靠高等学校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除了政府的指导和协调,学前教育机构的参与必不可少。调查表明,7%的学校都表示与政府及学前教育机构有过合作,另有13%的学校表示没有合作过。
7.未能全部设置专门负责专业硕士培养的机构组织机构是保障一项工作顺利实施和完成目标任务的物质前提和条件。组织机构的设置可以使各项管理工作得以更好的协调和开展,使各项权责有所依托,避免实践上的落空。在本次调查中,90.7%的学校设有专门的专业硕士培养机构(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处),另有9.3%的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可见,对于专业硕士培养工作各校的重视程度还不一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解决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包括两个方面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度,二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的认知度。
当前有一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度欠缺。调查显示,研一、研二的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不了解,这与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有关,因为它的发展距今为止仅仅有五六年的时间,因此学生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对自己所报专业应该有个全面细致的了解,避免随意性和盲目行为。
由于受到传统的重学术轻视技术思想的影响,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心理上还是不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为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含金量高。事实上,我国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层次是一样的,无论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还是学术型研究生,都是在本科基础上的提升。因此,学生要了解国家的政策,改变以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的狭隘想法,平等地看待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
(二)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高低与研究生个人素质与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每一名学生都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了解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新精神,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前沿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增加导师的学前教育实践背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导师,绝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上仍然按照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这显然是不合适的1。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导师,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要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幼儿园学习和交流,了解幼儿以及幼儿教师的情况,这样才能有血有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改变单一教学形式及考核形式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也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差异。对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授课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的讲授、课堂讨论、小组研讨为主;教师仍然一言堂,即使是课堂讨论,绝大多数也是在授课教师的控制下进行,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授课教师应增加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现场观摩、团队研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主要存在四种形式:学术论文、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以及实践考核。所有的任课教师应该严把质量关,无论采用何种考核形式,对于听课学时不达标的学生不让其参加考试;课堂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让其通过。我们要改变严进宽出的一贯做法,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延缓毕业。
(五)导师严把论文质量关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同大学本科一样,实行‘‘严进宽出”对于未能以学前教育实践为来源的论文以及写作质量不高的论文,大多实行修改论文、学生延期毕业等方式处理。对此,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淘汰机制。发达国家的淘汰率大约在40%左右,我国淘汰率在10%左右,以后应逐步加大淘汰的比例,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六)优化师资结构导师对研究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研究生质量的高低,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最关键的因素。调查显示,研究生导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均有缺陷,亟待提高和解决。在学历方面,有的学校博士较少或没有,中级职称所占比例较大,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过低。因此,培养单位必须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培养单位要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岗前培训、岗中研修,下到幼儿园,带薪挂职锻炼,弥补先天不足,以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指导水平。
(七)全面实施双导师制尽管培养单位的理论导师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这就需要导师一定要深入幼儿园,和一线的幼儿教师取得密切联系,建立健全以校内理论导师为主,校外幼儿园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双导师制度2。
但调查显示,部分院校至今仍未实行双导师制,这显然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单位的领导要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双导师制,切实发挥校外实践导师和实践基地的培养作用。实践导师的聘任要充分考虑到地域、层次、个人能力水平等因素。双导师要分工明确,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参与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既跟校内导师学到理论知识,又跟校外导师学到实践经验,以使学生在校所学真正应用到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
(八)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育硕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地操作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实践能力较强,而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组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教学、科研基地,以增强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教学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是仍然以实习见习为主,今后应该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教育调查、微格教学、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收集与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管理,切实提高专业实践环节的质量。
关于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规定要不少于一年,但是各个院校并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实施,实践教学时间普遍为4~6个月,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差距较大,这不符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与要求,因此,培养单位的领导要提高认识,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凸显实践性,不要把专业硕士研究生按照学术型研究生来培养。
(九)设置专门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而宏观和微观的科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水平。除了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的宏观管理外,还有微观的各培养单位针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而制定的各类制度规定,其中包括研究生的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因此,学校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管理机构,并由既懂管理又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对与各具体的研究生教学单位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
(十)加大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于2009年,2010年才开始独立招生,但绝大多数学生仍来自于调剂。目前,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学生,对专业硕士的定位还不清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没有得到应届生的普遍认可,一部分人认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学术型硕士的补充与附属,更多的则倾向于考取学术型研究生。因此,国家、政府一方面应给予政策、资金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吸引优秀生源;另一方面加大社会媒体的正面宣传与引导,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使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全日制专业学位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识。
作者:郭莲荣,赵杰(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第2篇: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应对策略
专业硕士教育自1990年在我国开展以来,二十几年间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手段,职业导向性是其典型特征。近些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发展迅速,专业硕士招收比例逐年增加,并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2015年计划实现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形成1:1的比例①。
然而表面上风光无限的专业硕士教育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为研究对象,阐述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一、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机构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以培养“即插即用”的高级幼儿教师为其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要参照学前教育机构需求的幼儿教师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也就是说,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zikaoonline.com
然而,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现实状况来看,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却处于严重的“失语”状态。在我国,大多开展专业硕士教育的高校为公立学校,其教育决策权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社会力量在招生和培养专业硕士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甚微,代表“市场”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现实需求未能得到重视,导致出现权力失衡的体制结构。
(二)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未能有效彰显尽管教育部已经在2009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突出专业硕士培养的特色,强化其与学术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过程以及就业方面的差异性并没有受到相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其培养的特色化,尤其是毕业生在就业与从业方面的实践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彰显。例如,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多是学术型硕士教育的浓缩和翻版,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大量的较长时段的高水平的实践等①。对于专业硕士来说最为重要的实践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的专业化不强专业硕士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过程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相比更加需要专业化与精细化。然而,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来看,其专业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课程体系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与学术型硕士课程、本科生课程甚至专科生培养的课程体系趋于雷同,并无较大差异。同时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的比例设置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专业硕士培养规格的需要。课程设置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培养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课程远远不够。
其二,导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需要同时配备理论与实践两位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实习活动的指导。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实施“双导师制”,而是由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同时承担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而来自幼儿园教育一线的校外导师虽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但由于工作繁忙,或者不了解培养要求与目的,缺乏人才培养的经验,再加上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欠缺,因此指导效果也不甚理想②。导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欠缺大大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其三,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培训化倾向严重。很多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项创收项目来对待,教学资源不断地向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倾斜,专业硕士培养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办学成本,甚至将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压缩成短期教育培训,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外部调控不力与其他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一样,外部系统的调控作用是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宏观保证。这里所指的外部系统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等在内的各个机构构成。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外部调控功能被弱化,导致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成为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教育与实践几乎脱离,所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既缺少必要的幼儿实践教学技能,又在学前教育理论层次上逊色于学术型硕士,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外部系统调控不力:政府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在专业学位发展中存在职能不清,以及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④;而作为对人才和市场最为了解也最该发声的社会用人单位则更是被排除在专业学位教育之外,毫无发言权可言。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幼儿教师职业任职资格的衔接不畅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幼儿教师职业任职资格的衔接不畅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就业前景不及学术型硕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幼儿教师职业任职资格之间并未实现有效对接,这就造成学前教育的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基本同质化,其培养缺乏必要的来自职业领域的约束机制,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幼儿教师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机制,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和学前教师职业注册相互衔接的配套机制,以此确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特殊地位与职业选择优势,保障专业硕士培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层次定位与特色发展不清另一个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社会认可度的主要因素是其层次定位与发展特色不清。尽管我国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作为不同的学位类型,二者只有培养规格的侧重,并无层次的高低,专业硕士学位与相应的学术型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①。然而一直以来,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相比一直处于不等值不等价的地位,学术型学位始终占据压倒优势。很多高校高度重视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将专业硕士培养置于其附属地位,并长期游离在高等教育的边缘,一些学校甚至将其作为一项创收“事业”来办,完全异化了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内涵与意义。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的“重学轻术”思想阻滞了专业学位的发展②;另一方面,社会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
正是由于社会以及学前教育机构自身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层次及其定位有着认识上的偏差,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一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教育与学前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以及学术型硕士教育相比较毫无特色而言,招生过程遭受冷遇就很自然了。
(四)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过程偏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过程的偏移也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专业化不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③。因此,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应更加突显实践性与职业性,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性需求,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专业硕士培养的本质诉求所在。就专业硕士的培养而言,其目标是获得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而满足行业需求。专业学位获得者既要具备特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从业基本条件,又要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④。这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必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专业化过程。相关研究指出,尽管一些高校在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文本上,提到了要培养技能与理论兼修的高素质人才,但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偏移,最终培养目标也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而已。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外部调控机制有效的外部调控机制是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欠佳、社会声誉不高的直接原因就是外部调控系统没有在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外部调控机制,发挥政府、教育监督与评价部门,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引领、调控、监督与评价作用,已经成为关涉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发展的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建立有效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外部调控机制,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建立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发展过程中的专项调控与监管制度。在我国,政府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专业硕士的管理行为虽然一直存在,但是管理的力度、效能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应建立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发展的专项调控与监管制度,将其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监管由理论落实到实践,逐步走向正规化、程序化。
其二,建立学前教育机构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之间的沟通机制。构建“订单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幼儿教育机构提出所需人才的规格与相关标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参照其提出的相关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培养,达到为幼儿教育机构直接输送合格幼儿教师和管理人才的目的。要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教学空间,抓好实践教学环节,让幼儿教育机构参与到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来。
其三,重视社会舆论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将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提升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动力。
(二)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幼儿教师任职资格之间的互通机制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幼儿教师任职资格之间的互通机制是突显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特殊内涵与价值的需要,是区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需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我国必须建立起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入制度。从事幼儿教育必须取得幼儿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专业学位的同时获得幼儿教师职业资格可随时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学术型研究生若要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必须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督促社会用人单位对政策变化给予及时的呼应。由于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以及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硕士的认同度不高,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学术型硕士,而全曰制的专业硕士则处处碰壁。为此,政府需要监督并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依据教育政策以及职业准入制度的改革随之调整人才招聘方向。
最后,要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幼儿教师任职资格之间的互通机制,必须调动社会用人单位(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参与到幼儿教师的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来。我国职业资格的认证方式单一,基本基于“学历认证+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用人单位即行业协会的参与度不高,这也是造成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之一。让幼儿教育机构介入到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来,可以让用人单位更直观地了解并认同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二者实现良性互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之间的等值等价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之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面对二者之间所存在的现实差距,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推进二者的等值等价。
首先,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的宣传力度,要让教育机构自身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形成客观、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促进其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有必要加强宣传力度,向学生介绍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以消除他们对专业硕士教育的误解和疑虑①。
其次,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本着“扶弱济贫”的原则,在制度与政策方面向专业学位教育倾斜。例如,设立专业学位教育专项基金,鼓励应届毕业生选择报考专业硕士,降低专业硕士的学费标准,设立专项奖学金等。引导并督促社会用人单位调整人才招聘的原则和方向,为专业硕士提供平等的就业环境。
再次,高等教育机构自身要转变观念,将学前教育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置于同等的发展地位。在推进专业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各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狠抓特色,从而达到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声誉的目的。
(四)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的监管,促进教学过程的专业化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加快其专业化建设的步伐是首要任务。
这个过程需要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积极支持与监管,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建设的监管,规范其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一直不高,随意性很强,甚至很难找到一本专门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特色与规格要求的专业化教材。因此,提高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建设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教育过程专业化的重要起点和关键环节所在。
其次,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监管,逐步推进并完成“双导师型”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教师队伍建设;要督促有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必须严格遵照“双导师型”标准建设专业硕士的师资队伍,达不到建设标准的必须严格予以取缔,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再次,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制定出专门化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实施明确的引导、监督与评价。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教育机构也要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责。
总之,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其与学术型硕士的等值等价。
作者:田晓婧(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