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国家审计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审计已经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各单位、部门制定发展目标以及重大决策顺利实现的重要机制,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国家审计; 审计体制; 公告 所谓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人员依据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各级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合理、真实、正确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国家审计的特点: 1.独立性强。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国家审计机关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二是工作上的独立性。审计人员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独立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审查、评价,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三是人事上的独立性。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由各级政府提名,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四是经济上的独立性。国家审计的审计经费及收入有稳定的来源,不受被审单位的制约,经费是独立的,列入财政预算,由各级政府承担,以保证其执法的客观公正性。 2.强制性大。一是主导地位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在业务上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是不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意愿为转移的,构成了国家审计在整个审计组织体系中主导地位;二是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立项是以法定程序和自我工作需要为主要依据的,而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方面的左右和干涉;三是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也表现出国家审计的强制性;四是审计处理上的强制性。被审计单位倘若不执行审计决定时,审计机关可采取相应措施使审计结果得到强制执行。 3.权威性高。一是规范国家审计行为的《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把审计监督制度确立为国家财政经营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审计法》是具体规定国家审计监督的基本法律,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法律。二是国家审计具有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力的权威性。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根据《宪法》规定直接在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行政首长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 4.综合性广。一是国家审计通过对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鉴证和评价,从不同侧面、不同环节上监督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其他经济督无法替代的综合性作用。二是一般的专业经济监督,其监督职能只是在特定范围内的单项监督,而国家审计,则可以对这些专业经济形式各种业务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再监督,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经济监督网络,使国家审计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 一、建全合理的国家审计体制 首先,改革审计机关领导任免方式。制定审计组织法,将审计机关的设置、内部机构的设立、人员的任免、岗位任职资格条件法律化。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由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提名,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免,并报上级审计机关备案,在地方各级人大闭会期间,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其次,建立基层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由于审计机关工作内容繁杂、覆盖面大,评价基层审计业绩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后,改进审计经费制度。参照国际上通行做法,先由审计机关根据职责、任务和计划及定员定额标准编制预算草案,无须政府审批,由财政部门在本级年度预算中单独列示,报经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执行。这样可以使审计经费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二、提高国家审计的风险意识 树立风险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经济工作中的失误会使企业所有者倾家荡产或企业停产,审计工作的失误会使审计机关降低威信,甚至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国际形象。因此,审计工作者一定要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树立对党负责,对审计机关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的思想观念。其次,严格执行规范,改进审计方法。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准则和具体审计规范,是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减少审计风险的重要前提。如果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审计法规去实施,执法水平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但是审计规范只是些繁而不细的规定,也就是说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的科学性、严密性、可操作性很差,这就必然使审计工作存在许多漏洞和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把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对审计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融为一体,才能真正使审计工作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在审计工作中还应当积极、主动地借鉴注册会计师操作指南的规定。 三、加强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是指专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独立地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经济效益的优劣,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鉴于目前的审计技术与手段,较为妥当的方式是逐步增加效益审计在国家审计机关工作量中的比重,然后向合法性与效益性审计并重发展,并最终过渡到效益审计为主。此外,要加大审计调查的力度,通过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揭示全局性的问题,分析症结,提出对策,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和提高社会效益服务。 四、加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机关要确实行使好通报或公布结果权,积极地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结果,使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得以实现,以便于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等社会各方面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审计机关早在2003年就提出计划在2007年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的审计结果报告基本上全部向社会公开。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审计仅仅查处问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审计意见,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减少违规行为。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应正视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政府必须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以减少经济和贸易活动中繁多的政府行为,这也意味着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能必须相应变化。审计对象从有形转向无形,从会计资料的检查转向对经济活动运行的监督从对会计核算结果的检查转向其核算过程或信息生成的监控,审计的重点将出现多元化的格局,对知识和信息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审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无形资产的审计、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评价、信息系统功能和程序的合理性分析等将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从重视监督职能为发挥监督、鉴证、评价的三位一体职能,从重视事后监督为强调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加强效益审计和审计调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决策。 五、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作为我国经济与宏观监督的国家审计机关,在人才上的吸纳上也应取它山之石,要具有前瞻性,尽可能网罗复合性人才,这是提高审计队伍人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因此,各级审计机关都应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应着重解决好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及增强综合能力等问题。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应着重做好这些工作。一是全面充实和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知识,还要懂得审计对象的营运管理、投资预测、国际经贸、宏观经济等知识,全面拓宽知识面,使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重点加强专业外语及会计审计电算化的培训与提高。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加强了审计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但这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真正掌握专业外语及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本领,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审计人员素质的这一发展趋势,既是审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审计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智力保证。就目前审计机关人员素质的现状,加速培养现代化审计人才,乃是当务之急。同时启用人才应打破体制贯性和思维定势,开展好引才、留才、用才工程,努力培养和使用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项文卫.《国家审计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03月第二版. [2]潭民俊.《国家审计分险与控制对策研究》《当代财经》,2004年,第1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