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好声音”是最近兴起的一种代表审美市场化的文化现象,其背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经使其成为一项蕴含无限商机的文化产业,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分析了其现实经济效益和理论依据,并由此得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文化现象 文化产业
一、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现象 《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购买了荷兰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版权,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该音乐节目在荷兰、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家喻户晓,它干净真实的实力展示、盲选式的评委点评让浙江卫视耳目一新,认为这种节目在中国文娱发展中有很大空间,因此,积极引入到中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好声音》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没有了以往选秀类节目中出现的华丽的服装、炫目的造型、激情的伴舞,镜头中只有学员认真投入的表情,导师随着歌声变化的神情,以及余音绕梁的歌声。首期节目播放完毕,观众通过微博“奔走相告”,节目迅速占据了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第一名。“中国好声音”不仅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 《中国好声音》已经成为中国一种审美市场化的文化现象。 二、文化现象背后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在全国各地拥有约4亿观众,平均收视率达到12.7%,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总决赛期间,平均收视率更是高达19.16%,这也为浙江卫视带来了巨额的广告收入,《中国好声音》从第一期至总决赛,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元,涨到最低115万元,每期仅凭广告就能带来近2000万元的收益;加多宝以6000万的冠名费冠名《中国好声音》,在《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高频语速念叨的加多宝广告,屏幕下方不断闪烁的加多宝饮料瓶,让这家处于品牌权纷争的饮料品牌赚足了眼球。“中国好声音”节目及后续演唱会等相关节目,仅就广告、冠名、销售等方面实现的税收几千万元,以及对厂家销售的推动,对参赛歌手本人签约、广告造成的效益,这种文化现象已经不容置疑的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此文化产业背后蕴藏着已经开发出的巨大经济效益,还有尚未被开发的巨大经济潜力。 三、“中国好声音”的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好声音”节目主要对五类经济主体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们分别是电视台、赞助商、参赛选手本人和政府。以下为“中国好声音”现象经济效益的分类分析,同时也反映新兴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一)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电视台主要通过三大项目获得盈利:冠名费和广告收入 1.蕴含巨大商业效益的冠名权 据了解,为购买“中国好声音”节目冠名权,加多宝投入了60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加多宝整合了包括平面媒体、户外广告、广播以及网络在内的媒体资源,同时结合线下进行数万次路演宣传为《加多宝中国好声音》造势。加多宝并非慈善家和“中国好声音”迷,为什么会投巨资在这档节目的冠名权上呢?当然是取得冠名权后巨大的商业利益。冠名权为加多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几千万的冠名费也为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盈利。可以说,这是一份成功的商业策划,它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一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经济推动力,也使人更清晰地意识到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巨大商业潜力。 2.广告收入 与近年来大多在偶像剧中多种饮料广告充斥整个画面相比,作为2012年度“中国好声音”赞助商———加多宝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逊色。从选手喝的、评委桌上放的,到处都是该公司的产品,就连在直播现场主持人也不忘代言,口中不时地蹦出两个字“加多宝”。
peixunjia.com
看“中国好声音”,观众的一致感觉就是广告多而且长。根据不完全统计,3小时的淘汰赛,每隔不到30分钟就会插播一段5至10分钟的广告。有时,主持人甚至会“善意”地提醒,“接下来送给大家一段很长的广告时间”。广告虽然令观众心烦,却给浙江卫视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广告收入。据悉,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的广告报价为9月13日,总决赛广告招标会,15秒广告,第一选择权,标底价45万元,111万中标;第二选择权,116万中标;第三选择权109万……12条15秒广告卖出约1100万,刷新了卫视15秒广告的新纪录。对于这个广告报价,传媒公司和浙江卫视广告部的人员虽然出言谨慎,但也毫不讳言,一场近3个小时的比赛直播,上千万元总归有的。 此外,除了浙江卫视从此次“中国好声音”的比赛中获得巨大广告收益外,“中国好声音”比赛涉及的地方媒体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广告收益。 (二)赞助商的经济效益。 赞助商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销售。冠名权的取得和广告的宣传,极大的增加了销量,使赞助商成为“中国好声音”的第二收益者。加多宝与浙江卫视有约在先,对于此次合作的具体数字不能公开。尽管如此,加多宝无疑对目前的收益非常满意。 第三方的数据显示,更名后的加多宝凉茶同比增长已超过50%,在广东、浙江等凉茶重点销售区,同比增长甚至超过了70%,加多宝凉茶的销售创造了阶段性新高峰。加多宝凉茶在全国各地火热销售的同时,“怕上火喝加多宝”也已成为观众和网友们热捧的口头禅,喝着加多宝凉茶,品味着17年的专注滋味,欣赏着《加多宝中国好声音》,已经成了今夏的潮流之一。 (三)“中国好声音”所创造的政府税收收入 中国好声音的品牌目前值几个亿,但更令人折服的是这个数字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税务部门介绍,按照税法规定,广告取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适用5%税率,如此算来,单场广告税收可实现100万元。伴随“中国好声音”出现,中国好声音品牌延伸的产业链前景将非常诱人,会极大带动地方税收的高速增长。据估计,“中国好声音”就短信、广告、冠名、销售等方面可实现税收上亿元。 (四)参赛选手的签约及广告收入 据了解,本届“中国好声音”参赛选手仅国内收到邀约80场,趁热打铁的20场巡演计划10月底启动。16个学员出场费分为10万元和15万元两个价位。某商演公司负责人说:“现在好声音选手太牛了,16强选手报价都是10万以上,这还仅是劳务费。”暂时还没有论据证明这一数字,但尽管如此,像奥运冠军一样,知名歌手的签约和广告的收益是不容忽视的。 四、“中国好声音”的理论依据浅析 “中国好声音”是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现象,根 据网络经济学或媒体经济学的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此类文化现象的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按照n次方的经济效益拓展。一个网络一旦构建,其边际成本是很小的,几乎为0,但收益是递增的,甚至是无限的。如同一个电话网络,电话线路的初装费用(固定成本)是很高的,此时收益较低,而电话线路一旦构建完善,成本便会大大降低,而边际收益会大大提高。文化产业也是如此,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在电视,因特网等媒体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角落的当今社会,媒体的商业运作中,边际成本很低,而边际收益则会大大提高,从而为媒体和商家创造巨大的商业利润。 与此同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现实的制度需要变革,大到宪法,小到一般的法律法规,中国原本没有的制度逐渐完善,对现实节约了大量交易成本,有利于经济更快、更好发展。随着我国与西方文化艺术以及审美标准交流的扩大,大众逐渐接受了这种民主投票的选举方式和游戏规则,逐渐习惯了参与媒体的评论和运作,进而使类似“中国好声音”的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此外,从营销理论分析,关系营销理论在“中国好声音”运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同时,也证明不以单渠道营销的立体营销或整合营销模式在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中国好声音”带来的的启示 (一)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一类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蕴含极大商业价值的文化产业。在这类文化产业中,企业宣传和媒体运作有机结合会产生极大的商业利益,而且会极大的加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文化产业可以赚钱,早已得到人们认可,但此次“中国好声音”表明,文化产业不仅可以赚钱,而且可以有完整的产业链,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适应流行时尚和大众效益,同时无污染的创造经济效益。 (二)文化产业的监督机制。 因为超女,我们知道了这种叫“海选”、“PK”的方式,知道了吸引观众的新方式。观众希望真正参与节目、表达自己,这种希望能够造成很大的经济效益。一轮又一轮赞中国好声音的报道之后,令人担心的情况终于出现,中国好声音操作过程中的弊端,被不断曝光。这些弊端被冠以一个耸人听闻的词:黑幕。但是由于它的结果是建立在公开的、票选的平台之上,评委可能会左右部分人,但不是绝大多数。因此,尽管中国好声音也可能有不少内幕,但相比其他的比赛,这样的内幕少很多。但它为文化产业相关的监督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第一,评选结果尽可能建立在公开的、票选的平台之上;其次,主办方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机制上做出一些调整,以尽量减少“黑幕”的产生;第三,媒体加强报道,宣传和曝光,使“文化产业”更加透明、民主,此外,媒体的曝光还能够为它的改进提供方向。 (三)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但潜力巨大。 世界上的文化产业大国首推美国,其电影产值甚至超过了汽车的产值;其次是日本,动漫产值已经成为第三大产业;在英国,布莱尔被称为“电影首相”,可见其文化产业的地位。相比之下,在中国,十年前,当电影票还是几毛钱的时候电影产值是十几亿人民币,十年后的今天,电影票价已经涨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时候,电影产值还是十几亿人民币,没有太大增长。十年时间,中国的文化产业没有充分开发。 然而,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但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比较落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文化产业,是我们该好好挖掘的一块领域。 (四)第三产业和区域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新模式。浙江是一个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浙江卫视开发文化产业为我们发展第三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的文化产业已经在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一类文化产业的运作方式和巨大经济利益无疑为我们开发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模式。 (五)市场经济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助推了流行时尚文化、网络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强势地位,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有些文化现象和事物确实可以提供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不应该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应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战略。非主流不一定是错误,对于“中国好声音”,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其文化性和艺术性,尽量减少其“低俗”的部分,致力于开发其做为文化产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易兵.“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湖南文化产业应对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24)。党安宁.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青春岁月,2011,(14)。周磊.浅谈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大舞台,2009,(5)。 吕庆权、吕秀霞.发展文化产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刘刚.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措施.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