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产业集群理论成为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产业集群提高了本地区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的竞争优势。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竞争优势,提出了如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培育企业合作网络, 加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关键词: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集群由于持续的创新而显现竞争优势, 成为区域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资源禀赋 资源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然资源, 如土壤、矿藏、湖泊、地理位置等;一种是非自然资源, 如劳动力、知识技能、资本等。从最初的产业集群现象来看, 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来发展区域经济。自然资源之所以对早期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在于交通运输及其相关交易成本的存在, 使得企业在选址问题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源的供应是否便利, 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 但是企业选址的首要考虑仍旧是资源的禀赋。 (二)专业化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分工可以分成企业内部的分工和企业之间的分工(亦即社会分工)。企业内部的分工是指在同一产权主体指挥下进行的分工, 他们之间的协作不必通过市场买卖, 只需根据事前拟定的计划来进行。而社会分工则是相互独立的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生产分工, 他们的协作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因此, 社会分工所带来的效益要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的多少。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 市场的交易也日渐增加, 此时市场交易费用就会展现出明显的空间成本。在地理位置上相接近的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由于相互之间的资源运输便捷, 信息交流及时, 就会比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的企业间的市场交易费用少很多。此外, 借助地缘的优势和乡情关系, 在地理位置上相接近的企业之间信任程度要远超过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的企业间的信任度, 而信任程度的强弱与否将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之间契约履行的保障程度, 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确定性程度, 所以, 在地理位置上相接近的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在进行市场交易时, 所产生的交易费用要远低于地理位置上距离相差太远的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费用。所以, 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均匀分布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出现, 必将引起技术的扩散, 而技术扩散的最终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群。其内在的机理是: 一项创新由于它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创造出更高的产品价值;或者能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或者能提高系统的功能而创造新的市场, 使得创新者与周围的生产者产生了一种差异, 为此, 周围的生产者就会为消除差异而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 由此技术扩散开始。随着技术扩散过程的开始, 创新者与最先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传输发生, 然后首批接受者又将此项技术扩散给更多的其他企业, 这样就会出现围绕创新起源点向周围地区逐渐扩散的现象。然而,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要受空间范围的限制, 也就是说地理位置上靠近技术创新源点的企业比较容易获得新技术, 因此, 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得到率先使用新技术的优势, 就会不断地靠近技术创新源点, 并围绕技术创新起源点的一定空间范围形成集群现象。所以, 技术创新及其扩散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之一。 (四)历史偶然因素 历史偶然因素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某个区域率先进入某个新兴产业, 收益递增将使该产业在那里生根开花, 率先生产者所取得某种先行者效益会带来实践的样板作用和诱导作用, 由此促使最初的优势不断地自我累积和强化, 从而形成该产业在该区域内的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一)成本优势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企业布局集中,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高度细化、配合密切的分工协作体系,以社会分工的优势弥补中小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假定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成本降低主要来自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劳动分工、交易成本和企业进入与退出成本。 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行业的企业间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从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在产业集群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相应地,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更大的生存机会,还使他们实现规模生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鉴于集群内较好的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技术工人、市场资源等,便利了企业的衍生和创建,形成创业空间集聚的正反馈效应。同时,集群内企业退出壁垒较低,加上集群内为生产性服务的金融与咨询等服务业较为配套、市场发育相对健全,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或企业并购的形式退出产业,这样使集群内形成比较完善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二)市场优势 产业集群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形成一系列的市场,并使产业集群与市场互相促进,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资源、物质技术基础、分工体系、产销网络等,相互集聚,滚动发展,为在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了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的发展。集群企业大都属于“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类型,它们能够利用其多方面的优势迅速壮大和不断提升,并借助于专业市场行销四方,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由近及远,先在地区推出其中较有影响的产品品牌,进而在全国形成名牌。借助于产业集群的各种优势,原来力量单薄的中小企业有可能增强竞争力,并利用产业网站和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经济联系渠道。由于集群形成了地区规模经济,企
业往往能在价格、质量上取胜,保证按期交货,在谈判中增加筹码,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 (三)创新优势 大批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既加强了彼此的竞争,又可能产生互相学习的效应,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其具体原因在于: 1.创新的激励效应。由于在较小的区域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无情的竞争规律形成强大的压力,并转而成为多数企业的强烈创新动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或者提升产品质量与产业层次,改善服务;或者将同质性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和工艺。 2.创新的学习效应。由于区位接近、经济联系频繁、信息交流便捷,产业集群免不了发生企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扩散,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这些企业之间,有的有正式的分工协作关系,为共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新产品,经常、固定地交流信息;有的属于一般的贸易来往,在彼此接触之间自然地产生信息和技艺的交流。无论何种方式,都能促进产品信息和技术的传播,进而为集群的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 3.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服务体系。众多企业集聚在一个地区,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使协作创新、加强地区竞争力成为产业集群的共同愿望。集群内特有的创新文化氛围成为创新的重要催化剂,激励集群企业不断积累新知识和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服务企业及提供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的机构。这些机构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又便于企业人员的学习提高,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积累,有力地支撑了集群企业的创新。 (四)扩张优势 1.横向规模扩张。由于集群具有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使其所在地区能不断吸引新的投资。纵观世界产业资本的流向,基本上是流向已存在产业集群,流向具有聚集经济优势的地区。集群的市场优势又使投资者更容易发现市场机会,减少投资风险顾虑,萌发创业愿望,也有助于新企业的大量增加,从而导致区域内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2.纵向规模扩张。随着大量生产要素进入集群所在地区,能在原有产品和产业之外,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同时组建大量配套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使集群区域出现全方位的高速扩张,规模成倍增长。 3.整体合力扩张。产业集群与小区域经济的耦合强化了企业间的协作。在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引导下,各部分集群企业追求的市场各有差异,出现了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因此,各关联企业之间更多的是协作关系,容易形成共同的利益,荣损与共,由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合力,加速了产业集群的对外扩张。 三、启示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政府没有正确发挥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中小企业集群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集群内缺少完善的市场机制, 企业间各自为战, 交易成本核算高;忽视了共同地域的制度文化环境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因此, 如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培育企业合作网络, 加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应该从集群整体观念角度发展区域经济, 培育高级资源要素, 优化集群结构。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资源的培养方面, 应通过培训和引进并重的原则。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 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扩大集群的知名度。提供基础设施、大学、研究机构等公共产品, 为市场的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的市场行为, 规范竞争, 促进合作, 为合作提供恰当的激励方案,并担当知识交流的促进者和调节者, 促进正式和非正式的知识交流, 使集群成为竞合型组织。在市场引致的集群形成过程中, 集群行动是建立在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的规制和激励方式基础上的。这意味着政府作用从直接的干预向间接诱导转变, 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市场引致的集群提供激励的制度环境。 (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所存在的劣势, 不完全是因为这些企业规模过小, 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孤立和分散所致。在一定环境下, 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若能形成产业集群, 发挥集群的创新优势, 既不会损失单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所具备创新行为优势, 又可以获得大企业才具有的集群网络创新资源优势, 克服由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张而导致企业内部组织成本过大、市场反应刚性、官僚主义严重等弊端, 降低由于不确定性大、机会主义等原因引起的交易成本, 从而实现创新活力与创新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 (三)制度文化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 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该区域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判断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准, 是区域内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间具有高度的内在联系, 即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相邻而结网,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愿望。因此, 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产业集群的区域, 重要的是培育区域内的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 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 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1]唐立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2]王纬,梁嘉骅,孙亚芳.产业集群形成因素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3]余泽海.谈产业集群竞争优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8).[4]邢志俊.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分析[J].北方经贸,2005,(5). [5]马宗国,张咏梅.产业集群的理论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1 ).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