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机构改革最新政策,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改条款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4:04:12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6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目前,我国道路货运市场呈现出过度分散竞争的市场状态,社会不断增长的高品质运输需求与运输业的低效率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当下,分析了道路货运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道路货运业对实现社会资源迅速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加强道路货运管理,克服货运市场现存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实现中国道路货运业高效快速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

  一、道路货运经济管制体制

  (一)管制历史概述

  交通部于1983年正式放开运输市场,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198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这一时期主要实行“经营许可证”的管制办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公路货运行业的结构失衡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调整公路货运行业的结构问题。

  (二)与公路货物运输有关的法律

  目前,我国在公路货运方面涉及到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价格行为,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起实施,旨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二、道路货运市场现存的问题

  (一)道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较之东部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西部地区道路运输条件较差,主要体现在路网结构不合理、路面技术等级偏低、货运企业信息化程度低、货运站场建设滞后,不能适应道路货运市场发展需要。

  (二)运输车辆装备落后

  营运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普遍以敞篷车辆为主,而高效低耗的特种专用车辆所占比例过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货运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使得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高效、快速、准确的发展需要。

  (三)道路货运市场集中度不高

  由于道路运输市场开放搞活政策的支持,运输市场完全放开,形成了个体户和小企业居多、大企业太少、集中度不高的局面。个体户和小企业大量进入货运市场,造成了过度竞争,为谋求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相互之间打起价格战,过分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道路货运市场低层次供给过剩,高层次供给不足,供给与需求错位。

  (四)车辆超限超载与空车行驶现象并存

  一方面,货运市场集中度较低,利润空间较小,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多数承运商通过不断提高货车实际载重量来分摊运输成本提高利润率。这种表面的成本降低是以安全无保障为代价的,会造成道路货运市场的混乱,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综合运输体系尚不完善,运输组织不合理,各运输方式及各运输企业之间欠缺协调配合,空车行驶现象比较普遍。

  (五)缺乏有效退出机制

  进入货运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以每年近万户的数量猛增,如此庞大的运输主体其规模、设备、技术参差不齐。各运输业主之间的盲目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利润率低的经营企业或个人占有货运线路和运输设备资源,不肯通过与其它运营较好的企业合并的方式退出市场,造成了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三、道路货运经济管制的改革建议

  现有产业经济理论和经济管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发达国家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实践研究基础之上的,借鉴其成功的实例,针对我国道路货运行业管制对象和背景的特殊性,提出如下交通运输经济管制改革建议:

  (一)加强道路运输经济管制理论依据和改革方向研究

  道路运输具有自己的技术经济特点,部分运输领域具有自然垄断性,因此需要研究符合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环境条件的,并且符合行业技术经济特性的经济管制政策,建立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特点的产业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管制与放松管制的效果评估方法。

  (二)加快道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应合理规划路网结构、提高路面技术等级、加大公路主枢纽和县级以上货运站建设的力度。建设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县乡镇的货运网络体系。依托计算机、电子商务等高科技术,建立健全货运高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以实现运输服务业的信息化、网络化。

  (三)完善道路货物运输系统化管理

  公路货物运输系统化是指对车辆、站场、货物流、票据单证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运输企业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环节、工序,从系统的角度在空间上、时间上合理安排和组织的过程。它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将运输需求(货主或托运人)、货流、经营方式、资源配置与布局、运输组织形式、运输生产过程、运输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等多因素有机地结合,形成公路货物运输系统。公路货运系统化程度可以从子系统内部要素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度来体现。

  (四)完善道路货运市场准入、退出管理机制

  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造成了大量没有规模的运输业主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有规模的经营业主却没有规模经济,所以应严格进入机制。可通过制定严格的准入规定限制达不到一定资质和规模的企业进入,提高道路运输市场进入壁垒。

  为适应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应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培植鼓励大企业的发展,使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退出货运主市场,转而将其投放在适合小型运输主体发挥其长处而又对运力有所需求的线路和地区。这样,不但满足了偏僻线路的货运需求,而且实现了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管制政策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目前,公路运输站场的投资项目立项、审批主要是省市运管部门负责,应逐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今后运输企业在跨地区投资建设运输场站、服务网点投资项目时,若不是用政府资金,应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政府一律不审批,而采用备案制或核准制。 政府更多的采用投资补贴、价格管制、贴息、税收来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的运输结构和地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作者:杜蒙 杨园 来源:科技探索 2012年8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