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8:16:53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52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新一届政府如何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能否找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路径,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际实体经济已经形成了“三角”分工局面。近20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全球化促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走向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对经济要素进行重新整合。而中国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分工逐步形成了实体经济的“三角”格局。

  在这个三角形中,中国成为最主要的全球生产中心,接受着国际资本流入,享受了新技术的自发性扩散,发挥着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逐步形成大国开放经济的实力,但过度依赖出口;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的主要消费市场和技术创新基地,起到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但过度依赖负债消费;此外,资源富集国家,如中东国家、俄罗斯等,则通过出售价格不断提高的初级产品(石油等能源)获得极大利益,但产业结构单调化问题突出。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结构性的危机,而全球性的结构调整还需要持续较长时期。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调整。第一是资产负债表调整,首先是金融机构被迫调整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到居民、企业、政府;第二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调整,依靠技术创新进行实体经济的调整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还有全球贸易结构与生产链调整以及经济体制与机制调整(美国监管机制、欧元机制、国际金融体制、国别体制)。因此,2013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认为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 ;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

  基于以上的判断,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当国际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因为有很大的国际市场等待我们去占领。而现在,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已经没有那么高的出口增速的可持续性,那么,“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风险

  2013年,主要的国际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欧元区危机可能加深,能否得到及时处置;二是美国能否避免短期内的大幅度的财政紧缩。

  首先来看欧元区的危机。欧元区危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第一种就是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如果他们退出欧元区,比如说,希腊的货币要贬值50%左右,要产生高的通货膨胀,由于影响巨大,希腊不会主动选择这种方式。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德国退出欧元区。在欧元区中,德国的产业竞争力比较强,其贸易顺差也较大,如果德国退出欧元区,理论上讲,德国货币将升值15%~20%,利率将上升2%,其国际竞争力将大幅下降。而且,如果德国这个核心国家退出欧元区,欧元区基本就解体了。

  如果把欧元区不解体作为一个底线,目前的选择就是推动欧洲财政一体化。但是,推动财政一体化是非常困难的。其中非常大的隔阂就是法国和德国,他们在如何解决债务危机上立场大相径庭。法国希望先进行财务整顿,债务可以慢慢还,欧元区可以先发行欧元债,分担债务包袱;但德国反对这样做,德国希望先掌控各成员国预算,防止某些国家趁机“吃大锅饭”。

www.xinyi.net

那么现在一种妥协的结果既要实施财政整顿,同时又得到一部分的救助,来保持财政整顿和经济发展的平衡,这个结果就是保持长期低速增长的态势。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区的经济预测进行了下调,欧元区预计2013年只能是负增长,继续在通货紧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的情况,2013年欧元区负增长将进一步的衰退,这种情况会对世界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是目前世界经济最大的风险,对中国经济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财政紧缩的风险比欧元区的风险相对要小一些。根据国家机构的预测,美国2013年经济增长比2012年要低一些。年初美国遭遇了财政悬崖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暂时缓解,但由于面临债务上限的到期,美国政府之后能否避免过度的财政紧缩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消费恢复缓慢、投资恢复缓慢、债务率高和失业率高。2013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有所恢复,这对于刺激消费能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他方面还都比较脆弱。

  2013年,预计日本经济将温和增长。2013年1月,日本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0.1%区间不变,并引入2%的“物价稳定目标”,取代此前1%的通胀率目标。这一“开放式”的量化宽松政策远远超出预期,短期内将会刺激经济小幅增长,但是,这种宽松政策的作用从长期来看难以持续。

  总体来说,2013年,以至更长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将依然复杂多变,且将保持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我国经济将面临外汇储备缩水,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宏观调控应转向以需求和供给管理相结合

  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应按十八大的部署做出一定调整,由需求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以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的宏观政策体系。需求管理在应对经济危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容易引发通胀等问题。因此,需求管理必须与供给管理相结合。

  在需求侧,宏观调控政策在总需求管理上要审慎灵活,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在供给侧,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深化改革,减税放权,放松准入,创新驱动,化解制约中国长期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深层制度因素,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长期助力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加了一项新任务,就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个任务的提出是基于对国际经济形势判断的调整。

  按照规模区分,城镇可以分为国际化大都市、大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国际化大都市受地理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条件、经济全球化融入程度不同、就业机会多变和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极少数特大城市急速扩张,人口和交通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大中型城市成长相对缓慢,就业机会相对有限,生活吸引力不足;小城镇数量众多,但多是生产供给型产业群。

  “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城市群的政策导向和建设网络化城市的发展模式。“网络城市”是通过轻轨、地铁、其他公共交通和通讯系统,把不同区域内的大城市和中小城镇整合起来,在合理的运输半径内(如“1小时经济圈”和OECD国家提出的网络城市构想)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同城化”,以此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在这个模式下,大城市将更多提供市场和就业机会,而周边处于合理运输半径并被纳入城市网络的中小城镇侧重提高产业专业化分工职能,并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住房和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

  此外,未来需要加快推动财金改革和金融创新,为城镇化融资创造良性循环的条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中国应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适当扩大斥资规模,继续把结构性减税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2013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2013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在于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除了需要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及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外,我们还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当前除了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扩大消费需求之外,还要在防止过剩产能进一步扩张的前提下,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在稳定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比以往更加关注投资结构的优化,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有四个方面的投资方向:

  第一,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中央财政可以安排更多的资金,以贴息的方式支持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技术改造。

  第二,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资力度。2013年应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进一步提高所占比例,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继续加大对教育、社保、保障性住房、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强化薄弱环节,多补社会事业“短板”。应该制定和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有效的新措施、新政策,切实降低一些服务业如医疗、教育等的进入门槛,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要素向有利于民生事业发展的方向流动。

  第三,适当加大对重大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2013年在稳定投资增长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增加赤字规模,应当增加中央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当前迫切需要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引入灵活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以吸引民间资本向重大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第四,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下降,究其原因,从需求面来说,主要是因为外需增速的显著下降。2012年1-10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只有7.8%,比2011年的20.3%下降近13个百分点。进口增速1-10月份只有4.6%,比2011年全年的24.9%下降近20个百分点;从供给面来看,主要是因为潜在增长率的下移,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潜力逐渐下降 ,产能过剩,技术创新困难,转型升级难度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综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可能已经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年均10%左右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年均8%左右。

  在我们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影响潜在产出的主要外生因素包括七个方面:人口与劳动力增长率 、FDI(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国际经济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城镇化率、研发投入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率。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我们可以设定中国经济发展的乐观情境、基本情境和悲观情境三种情境假设,并通过模型计算预测出2013-2025年中国GDP、投资、消费、进出口、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三次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

  模型预测的结果显示,“十二五”时期的GDP增速在乐观情境、基本情境和悲观情境下分别为8.2%、7.9%和7.7%。而在“十三五”时期,预测的GDP增速在6.7%-7.5%之间;在“十四五”时期,预测的GDP增速在6.0%-6.9%之间。

  从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看,按照预测模型,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会进一步提高,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会逐步减弱,资本形成依然是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作者: 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9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