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比较庞大而复杂,其由财政、信贷及物价统计等经济部门构成,其中财政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综合部门,财政是一种反应迅速、效果明显手段,而且还具有信息灵敏特点,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作用重大。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时,常常采用财政政策,其有效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性密切相关,尤其在情势转变视域下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将探讨下基于情势转变视域下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性,首先明确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然后分析财政政策及宏观经济的情势转变特征,最后将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及作用原理分析出来,以此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方面理论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争论焦点与热点,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及看法。我国宏观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趋稳定,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其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密切相关,财政政策有效性也是宏观经济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含义
我国财政政策主要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针对财政工作及财政关系处理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及措施总和。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双重结构财政体制,双重结构主要指的是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财政政策的主要职能是:配置资源职能、分配收入职能及监督管理职能等等[1]。西方经济学界则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与定义,他们认为财政政策主要指利用政府开支及产出收入来达到一定目标,或者是利用政府预算对国家需求水平进行调节以此促进充分就业及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类型
财政政策依据需要实现目的及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作用,一般情况分成自动稳定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两大类。自动稳定财政政策主要是指某些能够依据经济波动情况将总需求变化自动消除,从而发挥出稳定经济作用的政策,其发挥稳定作用通常是通过税收及财政支出的稳定机制实现的,这种财政政策具有以下功能:1、税收自动稳定功能,这具体表现在有累进特征所得税制度上,例如个人所得税制度,其具有一定起征点并使用累进税率,经济处于萧条、不景气时期时,个人收入会随之减少,因此符合纳税人条件人数也减少,部分人还会从高档税率下降到低档税率。经济比较繁荣时,个人收入增加,符合条件纳税人随之增加,使用高档税率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国家的所得税收入增加,这样就能较好地抑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企业所得税也有这种类似的功能[2]。2、财政支出内在稳定器功能,财政支出中的各种转移支付项目都有一定自动稳定功能,尤其是政府向居民个人进行的转移支付,例如个人福利费用及失业救济金。这种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周期则具有增加个人收入作用,并能够抑制个人消费需求的过度下降,其在经济繁荣时期对个人转移支付会相应减少,还能起到防止经济过热现象。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主要是指政府依据一定时期经济形势,为了完成一定宏观经济目标,采取了相应财政政策,也就是政府使用国家财力对经济运行进行了有意识地干预,依据经济调节总量方面作用可以被分成扩张、紧缩及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又被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对社会总需求进行刺激的政策,政府常常采用这种政策减少税收获增加支出达到刺激经济目的。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会采用降低税率、免税或者退税等方法来减少税收规模。政府还会增加一些公共支出例如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物品及劳务等等,借助乘数作用取得刺激经济增长目的。2、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增加财政收入或者减少财政支出,以此达到抑制社会总需求目的,当经济过热及总需求膨胀时常常采取抑制措施。经济出现膨胀时,政府会通过提高税率、设置新税或减少退税等,并减少公共财政支出来减少社会总需求,借助乘数作用抑制经济过热。3、中性财政政策:其主要保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在此基础上维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这种财政政策具有保持社会总供需同步增长的功能,政策实质是不干扰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主动使用财政手段来影响总供需间关系,因此其对社会总供需关系没有倾向性调节作用[3]。
二、情势转变视域下的财政政策及宏观经济分析
(一)数据收集及使用
这里的实验研究收集选用1992年1月—2005年6月的月度数据资料,其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与相关信息数据库。分析宏观经济变量时,需要将通货膨胀率、工业增加值及消费等考虑在内,通货膨胀率采用消费价格指数(CPI)度量。本月价格与上月变化率的计算,应搜集价格定基数月度时序数据资料,并使用2001年之后月度环比通胀率及之前同比通胀率,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将1997年6月作为基期,之后季节调整要使用X-12进行,使其除以消费价格指数,求得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同计算方法也能算出消费增长率及出口增长率。财政支出及税收收入的财政政策主要变量,其是根据年度进行财政预算的,因为财政月度收支随意性较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变化不能够被真实反映出来,因此常常使用财政支出月度累积增长率及税收收入进行月度累积增长率。从收集的数据资料中能够分析出: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及财政政策变量波动非常剧烈在整个样本期内,其分布状况与正态分布差距较大,峰度高而且序列相关性比较明显[4]。分析这些数据统计资料也能够总结概括出:在整个样本期内,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结构性变化或结构性断点,这也为下一步建模提供了有效信息资料。
(二)选用模型及估算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分析时,其变化特征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可能会导致比较明显偏差,这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财政政策可能有明显结构性变化或结构性断点在整个样本期内有关,而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则弥补了上述不足,能够有效结合情势转变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系统,较好地捕捉到经济变量非线性动态特征,并将其应用至评估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中,因此最好使用这种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在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财政政策情势转变特征时[5]。这种回归模型核心思想主要是:向量自回归模型参数及条件异方差不是线性的,其伴随经济状态不同会出现改变,呈现出非线性特点,这种模型最常用的两种估算方法是:最大似然估计法与吉布斯抽样法,前者在模型估算参数较少时更加快捷方便,后者在处理比较复杂估算方面更方便。
(三)情势转变特征分析
根据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估算结果,可以分析总结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的情势转变特征。情势转变视域下,实体经济处在紧缩状态时,经济会持续性表现出明显的繁荣状态,紧缩状态维持概率是0.984,这种状态平均维持时间大约是63个月,此时工业增加值、消费及出口平均增长率分别是-0.01%、0.53%及0.32%;扩张状态维持概率为0.978%,其平均持续时间是45个月,该时期工业增加值、消费与出口平均增长率则分别是1.6%、0.88%与1.81%。我国实体经济在1993年上半年出现了短暂扩张,随后就进入了较漫长紧缩期,一直持续到2000年逐渐复苏,并在2001年初出现反复,最后进入了持续稳定扩张期在2002年下半年[5]。我国经济低通胀状态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高通胀,当低通胀维持概率是0.906时,低通胀平均持续期则是10个月,平均通胀率为0.16%;当高通胀率持续概率是0.555时,高通胀率则为1.05%并持续2个月。我国1995年之前经济处于高通胀与低通胀状态之间进行交替转变,而且每种状态持续时间都比较短,总体上这时期通胀率比较高。之后我国经济总体处理低通胀状态[6]。财政支出则处于低增长状态,且持续性显著高于高增长状态持续性,我国财政支出整体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紧缩态势小部分时间内(1993年下半年-1994年上半年、1999年下半年—2002年下半年),剩余大部分时间经济总体上则表现出相对扩张态势。我国财政支出政策表现出比较显著的相机抉择性,多数时间财政政策表现的扩张性符合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反映的反周期特性。
三、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分析
(一)利用模型估算结果
情势转变特征在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这里使用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稳定效应,首先是借助模型来估算结果。宏观经济波动性主要包括实体经济波动性及通货膨胀波动性,这里使用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HP滤波消除趋势后各变量绝对值进行度量分析。财政支出政策及税收政策力度使用财政支出累积增长率及税收收入累积增长率绝对离差fg与ft进行捕捉、估算及分析。
(二)分析脉冲响应
结合上述模型估算出的结果,借此能对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估算,并使用其进一步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性产生的影响,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其实是一种非线性模型,传统脉冲响应函数并不适用,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脉冲响应函数,其能够对非线性动态模型高斯信息脉冲响应进行考察分析,也能分析情势转变带来的冲击影响。从相关估算结果及其展示图能够分析出财政支出政策相机抉择变化对宏观经济各变量波动影响明显不同。工业经济增长因为财政支出政策短期内的相机抉择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而且在1个月后其影响达到最大,但是工业增长波动2个月后出现了明显反向反应,这也表明相机抉择财政支出政策在工业增长稳定十分有利,而且稳定效应达到最大在4个月后。随后其稳定效应则逐步减弱,虽然减弱但其持续性还是较高的。此外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有利于消费增长及出口稳定增长,并且在短期内能达到最大,这种财政政策有利于实体经济稳定。而宏观经济受税收政策相机抉择变化影响则不同,这种财政税收政策总体来说并不利于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但还是有一些财政政策给工业经济增长波动带来了正向冲击,并且在1个月后达到最大,但是这种政策短期内能够促进消费增长及出口增长稳定,这种稳定影响仅仅维持1个月,但是对出口影响较大、时间也较长,持续了4个月。相机抉择税收政策对稳定价格作用也非常显著[7]。宏观经济给各个经济变量波动水平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方面冲击较大,而且当宏观经济出现下降情势转变时,经济由高波动状态向低波动状态转变时,各经济变量波动水平与相关财政政策都表现出跳跃性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出口增长波动与相机抉择财政支出政策,消费增长与通货膨胀波动相对较小,这与消费增长及通货膨胀波动变化比较平缓有关。
四、财政政策在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性的作用原理
(一)三大宏观经济模型关系分析
制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常常使用三种宏观经济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及AS-AD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是最基本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也成为凯恩斯交叉图或45°线图,它能解释IS曲线,而这个曲线则被流动感偏好理论解释,结合IS曲线与LM曲线能够共同得出IS-LM模型,该模型解释了总需求曲线。因为总需求曲线又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一部分,经济学家常常用其解释政策变动等给国民收入带来的短期影响[8]。使用收入—支出模型目的在于说明财政政策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使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财政政策的具体状况,以及怎样才能将其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使用AS-AD模型主要说明依据宏观经济形势选取合适财政政策类型。下面我们将主要分析前两种宏观经济模型。
(二)财政政策在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作用
收入—支出是最为简单宏观的一种经济模型,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决定分析常常使用这种模型进行。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常常使用实际单位表示,计划支出与计划收入对等,而且计划收入又等于计划产出。这种状态可以使用45°线模型表示,详细如图1所示。
借助该图对财政政策作用分析时,应明确认识到两点:第一,从图中能分析出: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缺口时。政府会从增加总需求角度分析考虑问题,并即刻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该模型并没有将扩张性财政会出现赤字及弥补赤字方法分析出来[9]。第二,当政府面临失业与通货膨胀双重问题时,这种模型只能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而且会加重另一个问题,例如如果政府主要目标是调控好通货膨胀,那么其会降低需求,需求减少后则会进一步加剧失业状况。
(三)财政政策在IS-LM模型中的作用
IS-LM模型比收入—支出模型更加完整,其不仅从结合商品市场及货币市场分析了国民收入均衡情况,也对均衡利率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非常贴近现实宏观经济分析,这种估算模型图示如图2所示。
IS曲线的移动可能是以下几种因素:企业信心增强,使得财政投资支出增加;政府采取的减税财政政策促使消费支出数量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的显著增加等等,减税及增支均属于政策财政政策,对此从这些事实中能够分析总结出:当财政政策发生变化时,IS曲线会出现变动,而且政府财政政策促使IS曲线移动的方法研究分析时需要借助上述图1进行。总需求增加财政政策会使该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减少则会使其向左移动。
五、结语
我国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情势转变状态下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重点探讨分析了基于情势转变视域的财政政策及宏观经济稳定性,首先明确财政政策含义及种类,然后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情势转变特征,明确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得出我国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效应的作用机制作为指导,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作者:王琳 来源:中国国际财经 2016年8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