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长治”工程建设实践与成效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18 17:17:57 归属于农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38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总结了织金县“长治”工程的开展情况及工程建设成效,并就工程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探讨,以为”长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长治”工程;成效;经验;贵州织金
  
  1988年贵州省毕节地区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1997年9月毕节地区织金县被列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县,1997年11月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自1997年以来,织金县先后开展了“长治”4期小流域、“长治”6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长治”7期小流域等工程。
  1工程开展情况
  1.1完成情况
  截至2008年,20年来,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8.93 km2。其中:坡改梯1 665.85 hm2、经果林2 361.89 hm2、水保林5 193.43 hm2、保土耕作6 074.10 hm2、封禁治理12 178.19 hm2、人工种草490.61 hm2、小型水利水保471处。共完成投资2 047.6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 356.1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91.49万元[1]。
  1.2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支持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建设管理、技术支持培训、勘察设计、咨询技术服务、工程质量监理、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包括对示范户的培训,委托具有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在调查和与当地政府及农户协商的基础上按《参与式设计手册》所规定的内容,编写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对项目投入与产出质量和数量上作了解,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监测各项措施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2工程建设成效
  2.1综合建设结硕果
  据验收资料统计,到2008年止,全县土壤侵蚀量减少55%,侵蚀模数由6 246 t/(km2·a)下降至2 000 t/(km2·a)。20年内共营造水土保持林5 193.43 hm2、经果林2 361.89 hm2,并对疏幼林和覆盖度较低的有林地实施封禁治理,全县森林植被覆盖度从治理前的12.8%增加到42.2%,比治理前提高29.4个百分点。
  2.2多措并举显效益
  (1)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态环境开始转入良性循环。全县“长治”始终以坡改梯为突破口,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并配套坡面水系排、引、灌水利工程设施,大大改善了农业生态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单产稳步提高,使坡改梯成为高产、稳产的当家田,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奠定了基础。
  (2)防治区内兴修的大量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拦蓄了大量泥沙,使农田抗旱、防洪能力大大增强,有效地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经过20年综合治理,改造的坡耕地单产比原坡耕地增产825 kg/hm2,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量劳动力从土地束缚中得到解放,投身于多种经营,激活了地方经济,活跃了市场,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小流域在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同时,从发展山区大农业着眼,对陡坡耕地和荒山荒坡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果木林,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与20年前相比,治理区内农业用地在1 256.67 km2的基础上下降了7.0%;林业用地在367.27 km2基础上上升了66.0%;荒山荒坡下降70.0%,土地利用率较治理前明显提高。
  (3)各小流域在治理中,充分利用各自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市场需要的多种经济林果。几年来重点治理小流域内共栽植经果林2 300 hm2,人均经果林面积由治理前的6.67 m2上升到33.3 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年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使治理区内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品趋向商品化,农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较治理前增长40%。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已经为全县山区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全县在小流域治理中,坚持实行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为突破口,狠抓经济效益的治理方针,群众从治理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治理区人均粮食由治理前的138 kg增加到168 kg,增加21.7%;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000元增加到1 261元,增长26.1%,据收集资料统计,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236元,人均产粮374 kg。通过“长治”工程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群众安居乐业。

  3主要做法和经验
  3.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有力推动了水土保持“长治”工程生态建设
  全县自列入全国“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县以来,为确保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顺利实施,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织金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以书记或乡(镇)长为指挥长的实施机构,县政府办行文任命各乡(镇)1~2名水土保持监督员,水利局行文任命各乡(镇)村水土保持管护员,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长治”工程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
  3.2指导思想明确,为“长治”工程实施指明方向
  围绕全县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实现稳定发展粮食、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理与开发并重,近期与远期并重”的原则,推行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与技术投入相结合的技术路子,及“技、干、群三结合”的工作路子,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以绿化荒山,改土治水,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3]。
  3.3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加强技术指导
  为保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长治”工程上水平、成示范,在规划和治理中,打破户界(或乡、镇、村、组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施工、统一质量、统一完工时间[4]。对坡改梯,要求交通方便,集中连片,土地肥沃,坡度缓的地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石坎线要等高水平,做到大弯随弯、小弯取直、地面平整,配套排灌沟渠、沉沙凼、蓄水池和耕作道路。对水保林要求乔、灌、草结合,增加覆盖;对经果林要求大穴种植,并施足底肥;配套坡面水系工程和耕作道路,所有植物措施,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整地种植。小流域的规划设计,坚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土不下山、水不乱流,蓄水、灌溉、排洪结合,形成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5]。
  3.4严格资金管理,注重技术服务
  全县严格按照国家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规定,合理、合法安排使用水土保持项目资金,严格规定经费的使用范围,定额标准、审批程序、财经纪律,做到经费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人专帐。财会人员做到“手续齐备,帐目清楚,日清月结”,工程资金严格按各条流域的施工进度,分期下拨[6]。
  3.5大胆改革,稳步推进,加快水保产业化进程
  全县在流域治理中进行大胆改革,突出抓好3个结合,一是和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相结合,二是和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三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应市场,建设一批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优质高效小流域,使其成为有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
  4参考文献
  [1] 郭平.织金县“长治”工程生态建设成效及设想[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4):18-20.
  [2] 鄂竟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j].中国水土保持,2005(1):1-3.
  [3] 陈法扬.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问题探讨——以“长治”四期项目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2(4):6-7.
  [4] 李昌志,刘兴年.四川水力资源开发和长江上游水地保持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2):117-122.
  [5] 汪彦.破解“长治”工程建设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2008(3):44-45.
  [6] 张小林.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1996(3):216-22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