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要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开拓农村市场,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文章从农民收入情况、增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着手,分析了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这一问题。
【关键词】农村居民;扩大收入;消费需求
在2004年中央1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的大背景下,2005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也是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农民收入提高了,开辟了最广阔的市场,对加速消费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育和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真正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随着高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满足,其边际消费倾向逐渐下降。真正有消费需求的是低收入阶层,即广大农村居民,但他们收入水平低下,所以,只有增加农民收入,让老百姓的腰包迅速地鼓起来,才能促进农民消费。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农民收入十分低,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已连续4年下降。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5.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1834元,就只有200美元多一点,比其他很多国家实在偏低。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500元以下的占2.16%,500~1000元的占9.85%,1000~1500元的占16.3%,1500~2000元的占16.78%。
农民收入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市场上销售其农副产品而获得的收入;二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的收入;三是非农产业的收入,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分析
1.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在13亿人口中,9亿人分布在广阔的农村。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的十六大赋予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内涵。在“三农”问题中,农民增收是第一位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就必须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开拓农村市场来实现。
2.收入不足严重制约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滞后城镇消费水平8年。表现为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趋缓,与城市市场增幅相差7.1个百分点,相差悬殊甚大。资料表明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村居民消费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不足40%,如果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现在的不足40%提高到50%,就意味着新增8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如果农村人均消费增加50元,全国消费总额便可增加400个亿。
许多居民虽有增加消费的欲望,但缺乏满足这种愿望的现实购买力。在农村,诸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且农用电价格过高,使城镇市场已趋于饱和状态的家用电器难以在农村市场打开销路。2002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为60.5台,电冰箱14.8台,洗衣机31.8台,照相机3.3架,收录机20.4台。远的不说,只说农村2.1亿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达到现在城市居民家庭水平,就需要彩电1.4亿台,电冰箱1.5亿台,洗衣机1.3亿台,照相机8500万架,以及大量的组合音响、影碟机、录放像机等,这是一个极其广阔的消费市场,具有极大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力。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家用电器的需求将逐渐转向农村市场,成为消费热点。
由此可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现金购买力是开拓农村居民消费市场的首要问题和前提条件。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表明,穷人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富人则具有较高的边际储蓄倾向,因而穷人的收入提高比富人更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三、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分析
农民增收难和农村消费市场不活跃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政策难点。农村市场物价的低迷,使农产品价值实现较低,加上劳务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增加愈发困难,影响消费。农民增收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增收难度大、增收渠道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的市场问题没有解决,目前,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其中供大于求的占有相当比例,出现了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有些地方蔬菜水果丰收了价格却一跌再跌,甚至出现西瓜几分钱一斤,西红柿1角钱一斤,这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由于这种结构性产品过剩,卖难问题日益突出,使农民增产难以增收。
2.从农产品的价格水平看,除大米、大豆的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近外,小麦价格已比国际价格高 80%左右,玉米高60%以上,棉花高10%以上,菜子油和豆油高40%以上,禽肉高35%左右,中国农产品已全面进入高价段。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较低,制约着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回升,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中国已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政策将逐步取消,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进一步明显上涨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靠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也不现实。
3.城市就业压力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较慢,依靠从事非农业增收的难度加大,并且受到农民外出务工新增数量趋缓和工资上升有限等的制约,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空间难有较大突破。
4.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下岗人员增多,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减慢、购买力减弱,受此影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
5.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状况表现在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8.96%,小学文化程度占33.65%,初中文化程度占46.05%,高中文化程度占9.38%,中专文化程度占1.5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4%。对于这样一个素质较低的群体,文化水平较低显然限制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是正相关关系已被广泛认同。从这一点上讲,农民增收也显得十分困难。
四、实现农民增收途径
1.中央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的税率,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这样也就相应增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继续完善农业补贴直补到农民的具体办法,简化手续、降低收费,制止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农村税费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是农村的行政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因此要加大力度精简多级政府机构,改变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据统计,因基层机构臃肿给农民造成的负担占农民实际负担的40%左右,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农民各种负担减轻了,有钱才可能消费。
2.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这是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继续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要依靠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把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变劳动力“包袱”为财富,让有限的土地等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出更好的效益,积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要突出特色抓调整,做大特色产品,做强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作为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增值。比如,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可以少种一些粮食,发展外向型、城郊型的现代农业,重点发展有市场需求、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有特色的出口农产品生产。这样不仅能促进当地农民收入增长,还可以把粮食市场腾出来让给粮食主产区,使粮食主产区发挥它的优势,让那里的农民也增加收入。总之,农民收入增加了,在市场上才有钱可花。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按照“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方针,做好有关农民工的各方面工作,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做法,坚决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工资拖欠、劳动保护和巧立名目的乱收费等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4.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而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通过加快人口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提高农民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扩大户均耕地经营面积。同时通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转移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现在农业户籍劳动力已经占到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很大比重,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总量,增加农民的货币收入,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减少农业人口,增加非农业人口。农民变为城里人,每一个农民进城,就意味着减少一个农产品的生产者,增加一个农产品的消费者,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升高一点,农民的收入也就随之增加。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上求得新突破。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建设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项目,特别是支持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和乡村道路建设等,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快农村水、电、交通、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便可解决农村消费的“瓶颈”制约,为农机、家用电器和电话等进入农民家庭创造良好的消费条件。各种消费配套条件具备了,农民有钱才能花。
6.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总体上讲中国农民素质较低,观念、思维方式落后,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也就必然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就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以便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扩大就业范围,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增加收入。同时,农民素质提高以后,对文化教育消费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增加农民收入,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突破一切妨碍农民增收的思想观念,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增收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把改革发展、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倾向,才能切实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靠内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占全国人口总数70%的农村市场才会启动起来,潜在的市场需求才能够转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徐恩仲,姜宁.从农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促进农民收入增长[J].新长征,2005,(9).
裴汉青.寻找消费热点 拉动经济增长[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
姬便便.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5,(5).
赵翠英,蔚登保.开拓农村市场的难点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