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北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量化指标体系。在这一体系建立过程中应以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核心,遵循完整性、可行性、可测性、适合性和经济性等原则,并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最终评判标准。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可行和不断完善的量化指标体系,才有可能用以指导湖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
1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确立的理论视角和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A·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高潮。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层出不穷,这一趋势也波及中国。当前我国各地在发展过程中纷纷建立起各式各样的指标体系,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绿色GDP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良莠不齐,有的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有的指标体系自身不是很完善,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决策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以来,国内学界与政策研究部门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和标准化,把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转化成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分阶段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6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建立了本地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如2006年2月,湖南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3月,重庆市发布新农村建设的量化标准,分别就产业发展、生产条件、农民收入、人居环境、农民素质、农村道路、社会事业、农村社保、文明风尚和民主政治等10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4月,《江苏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从制定依据和原则、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对该省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内容作了详尽说明。
与此同时,湖北省内一些城市也纷纷出台本地的新农村量化指标体系,如:孝感市正式提出了该市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量化指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70%,100%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解决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等。黄石市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则从农村综合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生活水平、文明建设和民主管理、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五大方面对本市的新农村建设作了系统的规划。这些城市的新农村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推动整个湖北省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无疑具有积极示范的作用。
当前湖北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借鉴国内外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合于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量化指标体系,用以指导新农村建设全过程、评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当然,为了使量化指标体系在湖北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核心,遵循完整性、可行性、可测性、适合性和经济性等原则,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最终评判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确立的基本原则
新农村建设的量化指标体系是我们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科学依据,其目的是将中共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转化成可操作性的、可量化评估的目标体系。因此,建立湖北新农村建设的量化指标体系既要结合湖北实际,又要坚持科学的原则。
(1)必须坚持准确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测量的首要目标是兼顾准确性和一致性,即测量的结果既要有效度、又要有信度,失去其一,就不能算好的测量。新农村量化指标体系作为测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主要依据,对于指导新农村建设全过程、评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因此,在湖北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建设进程中,应重视指标体系测量效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即通常所讲的效度,“是指实证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在运用一项指标体系进行测量时,如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的实际情况,那么这项指标体系必然将被抛弃。在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体系内的所有指标都应以能准确地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基本要求。
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即通常所讲的信度,“是指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在运用指标体系测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重复测量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这就表明该指标对新农村建设的测量没有信度,即不适合用来评价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当然,准确性和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对矛盾。过分强调哪一个方面都会损害另一个方面的效果。比如,在测量“生产发展”方面,一味强调“粮食自给率”要达到何种比例,要精确到何种程度,这必然会导致重复测量时会出现结果存在较大程度不一致的情况。可见,在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应努力在准确性和一致性之间寻求平衡,兼顾量化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必须坚持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相统一的原则。从全国看,湖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虽然处于中部地区比较靠前的位置,但距东部发达地区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从湖北省内看,既有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也有宜昌、襄樊、黄石、荆州等经济发展较好的中等城市,还有鄂西山区、大别山区等正在寻求大发展的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整体情况,同样反映了湖北农村发展的现实,即湖北农村发展排名处在全国的中等位置,省内各地农村发展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既有象武汉这样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现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有江汉平原这样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同时也存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的地区。由此可见,湖北省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起点存在较大的差异。
(3)必须坚持合适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讲,比较合适于新农村建设的量化指标体系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这种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具有技术上的适合性;这种量化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对湖北省内各地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既适合于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情况,又适合于各市、州的具体情况;这种量化指标体系应适合于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测量湖北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当然,在建立湖北新农村量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经济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湖北新农村量化指标体系的经济性是指:在使用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考虑使用的成本问题。如果使用某一指标测量成本过高、且效用有限,就应将其剔除掉,否则会影响到指标体系的使用效果和实际价值。
(4)必须坚持稳定性与完善性相统一的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力求做到科学、稳定,并应兼顾可比性和连续性”,从而在相对的稳定中不断完善,这样才可能使指标体系发挥最大的效用。任何指标只能测量和反映新农村建设在某一个时间段的发展状况,并不能完全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全部过程和趋势。为此,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在建立过程中有必要做到:既要保持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又要形成动态的完善机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修订量化指标体系。
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的完善性是指该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地加以修订和完善,而修订的基本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以及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明显缺陷等等。同时,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湖北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受人们的认识能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等因素的制约。
(5)必须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最终评判标准的原则。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最终评判标准,这同样也应作为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最基本标准。如果在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论证,没有考虑群众的满意与否,那么这项指标体系测量效果的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例如,如果在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中加入既不能反映新农村建设初衷、也不能让群众满意的指标,包括要建多少新房、新房要有几层才算达标等等诸如此类的指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新村建设”,也不是“盖新房运动”,一味强调盖新房的多少除了透支农民的财力、导致农业生产性投资减少以外,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实惠。用这种指标(或指标体系)测量出的新农村建设结果的好坏,不仅与群众是否满意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而且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初衷。
3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上所述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只是一种大体的框架,在实际运用这些原则来制定量化指标的过程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原则体现的是一种思路。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体现的只是一种基本的思路,也即是在建立量化指标过程中应考虑的基本问题。这种思路对于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原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存在它的局限性,即运用这些原则并不一定能建立起非常科学的指标体系;但是,运用这些原则来指导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是这些原则还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3)原则是相对的。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是相对的,它所代表的只是农村建设进程中一些典型特征的抽象。为此,在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应科学地把握这些原则,而不应生搬硬套。
(4)原则是可选择的。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绝不是教条、一成不变的,相反这些原则都是可选择的。因此,应针对湖北省内各地的具体情况,灵活的理解原则的内涵,并选择比较适合的原则来指导湖北省内不同地区新农村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胡本田,胡亭亭.安徽省“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乡镇经济,2006(11)
(责任编辑高平)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132)“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与阶段化目标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