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之间的关联性
声乐艺术,只有融合全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永葆活力。20世纪初,清唱、齐唱、合唱、多重唱等艺术形式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化的之间的差异性冲击,为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以及技法都带来了新元素。西方的艺术发音被吸纳和融入到不断继承发展着的传统唱法技巧中,使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逐渐向时代化、民族化方向转变。
一、浅析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
(一)呼吸
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表演者这时的呼吸状态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采取生活实际中的呼吸状态进行民族声乐的演唱,是不能充分表达声乐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的。在演唱状态中,演唱者的呼吸与情感是息息相关的,要求演唱者在呼吸和旋律变化上的协调配合,达到对音乐色彩变化的表达。而在技术差异上,不仅是演唱与实际两种呼吸间存在差异,其在专业训练的方法方面大相径庭。总之,演唱的呼吸训练包括平缓、短促的训练、哭泣、闭嘴以及哈欠的训练,还应当包括气息控制以及蛤蟆音的训练。
(二)共鸣
喉腔、咽腔是人体主要的共鸣器官,对于演唱者共鸣的感官器官主要依赖于鼻窦、头骨和胸腔等。人体的喉腔部分是声乐发声的起点,“喉器”的移动来改变声道,喉口的收缩也可以影响到共鸣的整体效果。另外,喉腔中空气柱的震动也会对共鸣产生影响,喉腔属于人体发音器官的共鸣器官之一;对于咽腔来讲,喉咙上部到软腭背部的位置就是咽腔,其主要由管状结构、表面粘膜以及肌肉组织形成,能够影响人的嗓音,跟喉腔一样,也是一种共鸣器官,主要决定着演唱者的音色。在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中,共鸣能够帮助演唱者了解发声现象,是导致演唱者之间声色、声部不同的主要原因。
(三)语言
民族声乐中的语言,能够表现出演唱着的共鸣,也能够表达出演唱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实际生活中的发音不同,歌唱语言在咬字、吐词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以保证与演唱者的共鸣一致。这种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方式,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交流、表达演唱者的情感。因此,需要在日常的发音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演唱中,更应遵循声调的四声规律,以更好的减少方言发音等不必要的失误,尽可能的咬字、语气表达以及行腔等表达准确,以保证演唱情感的充分表达。
二、浅析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联性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对歌曲风格塑造的重要性
就演唱民族声乐而言,尽管可以通过演唱技术来完全歌曲的演绎,但并不意味着纯粹的演唱技术能够打动观众。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把自身的热情融入到歌声当中去。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关注的核心在于,如何针对已经娴熟的演唱技术上,做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继承。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演唱技法的科学性与歌曲风格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声乐艺术属于系统学科,包括了艺术规律、技能训练、审美表現以及科学理论等重要组成部分,演唱者只有通过专业的训练模式,才能形成科学的演唱技法。
(二)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之间的互动性
这种互动性主要表现在歌曲风格对呼吸方法的借鉴:首先,呼吸和换气对歌曲风格起基础作用。而语言是歌曲组成的基本元素,无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多大,语言的分句都是基础性要求。基于此,好的换气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演唱者的演唱速度以及换气时机。如果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气息不足,就会出现换气紧张的问题,从而破坏了歌曲风格的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恋》的过程中,其换气的时机掌握的不对,进而影响了作品情感的表达;其次,呼吸的对抗、平衡促进歌曲的演唱。在呼吸全过程中,包含着呼气、吸气两个环节,两种之间表现为对抗关系。在实际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演唱者要保持呼吸的平稳、集中与柔和,以保证演唱者有足够的气息支撑,从而实现歌唱的有力发声;最后,气息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歌曲的表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探讨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之间的关联性时,首先要从语言、喉腔、咽腔等三个方面来系统谈论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并结合歌曲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不管是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对歌曲风格塑造的重要性还是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之间的互动性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在娴熟演唱技法的基础上,融入曲艺、文化等内容,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歌曲风格的展现,为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马德春
第2篇:声乐演唱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群众文化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演唱更是人们急切需要的精神食粮。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群众文化生活中开展声乐演唱的基本情况以及群众声乐素养提升措施和作用。以供借鉴。
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建设,不但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还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而声乐演唱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更能够在人们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艺术水平。所以群众文化要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然离不开声乐演唱。
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声乐演唱的基本情况
如今在我国的各个城市的公园、广场随处都可以看到群众性的声乐演唱活动。这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群众性的声乐演唱活动有的是社区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无论是社区组织的还是群众自发的,这些声乐演唱活动都为各个城市的公园、广场增添了很多精彩。
在这些精彩的群众演唱活动中,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比较快,很难有多余的时间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大多数都是有老年人参加的,这些老年人退休以后,不忘发挥自己的余热。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当中。在群众文化中所涉及到的声乐演唱一般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流行唱法三种演唱演方法,涉及到的演唱的形式一般也三种:独唱、合唱、大合唱。由于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所以在目前的群众文化演唱最多的是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另外声乐演唱形式大多数都是合唱的形式最多。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为了搞好这些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们老有所乐,我们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都会在每年的重大节日的时候,积极组织各类演唱比赛以及文娱活动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例如,在许多革命老区举办的红歌会,是最能够深入人心的演唱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演唱活动的参与度。
群众声乐素质提升的措施和作用
具体措施。音乐是人类行为过程的结果,它形成于某种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信仰的影响。艺术歌曲旨在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共同作用,激发出一种灵感和氛围,让听者能够透过某种语言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审美韵味。所以说好的声乐作品可以鼓舞人们的精神,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的声乐演唱的方法不相同,他们的练习方式自然也就不相同。
美声唱法:美声唱法的基本原则是声区一致、声音连贯、母音一致、声情并茂等。
要想尊崇这些原则,就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发声技巧来实现。要掌握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就必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气应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抽进去。切记,在呼吸时,不要吸得过满,另外在我们吸气时,产生的向内向下吸的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气息保持力量。还要注意歌唱中用气的正确方法,要深、稳、通、活。如果气息运用不当会唱坏嗓子;其次是要打开喉咙;最后要有充分的面罩共鸣。这三个要素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三者缺一不可。
民族歌曲的演唱方法。民族歌曲一般都有较强的民族风格。它主要是对咬字、吐字、语言的不同处理以及强调程度。一般在风格处理上也不同,在演唱北方民歌时要豪放悍犷一些,在演唱南方民歌时需要委婉灵巧一些,在演唱高原民歌时需要高亢嘹亮一些,在演唱平原地区民歌时要舒展自如一些等等。
流行歌曲唱法。流行唱法的风格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演唱风格追求自然、随意,强调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感情自然流露,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所以在进行流行唱法时必须要借助扩音器。
在声乐演唱中,更重要的是演唱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只有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投入真实的感情,在充满自信的同时,认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才能唱出最美的歌曲。
所以说歌唱是一门时间艺术,声音艺术,而不是随随便便扯着嗓子吼几声就可以唱歌的。也不是有了一副好嗓子就可以随便成为艺术家的。只有在专业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掌握到正确的发声方法,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锻炼以后才能够真正的成功。
声乐演唱的实际作用
声乐是一种演唱者和听众情感共鸣的歌唱艺术。无论歌唱者还是听众都是在对自己心理的调节与控制中,追求声乐对人积极、有益、正面的效果。如今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演唱是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也是最能唤起民众,最容易感染群众的。最容易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比如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地方各级政府举办的红歌比赛、红歌会等等,在让人享受到歌唱力量的同时,更加营造了一种团结、和谐、感恩、努力进取的正文化氛围,使得爱国、拼搏、关爱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实现了人们陶冶情操与文化艺术修养的发展与提高。从真正意义上发挥了群众文化的引领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给现代人们更多的精神食粮,就需要目前的群眾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整合,使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而声乐演唱是一种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文化形式,特别是那些经典的革命歌曲,激励着人们积极、上进、感恩,在美妙的音乐的熏陶下,人们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内在美。声乐演唱最容易在老人中间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减少他们退休以后在家的孤独感。从而实现他们老有所乐,老有追求,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不能缺少声乐演唱!
作者:尤新霞
第3篇:探讨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的关系
民族声乐的演唱之中,不能忽视技法和风格之间的关系,艺术风格和技法两者具有统一性,相互促进以及相辅相成,在实际的演唱之中,不能偏执追求技法,导致风格空洞以及苍白,缺乏情感。也不能忽视演唱技法的练习,需要认识到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这种关系。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这个度,才能让自身的演唱感染到听众以及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准。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涵义分析
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理论的研究人员已经将民族演唱作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点。民族声乐的演唱上,不论是在声乐修饰以及训练方面,还是在发声的技巧方面都有十分完备的系统,并且具有科学方法以及丰富经验,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在气息的运用方面
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气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性的环节。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声音、情感以及气息三者之间的关联系,在声音以及气息方面,就需要旋律以及音调上面相互协调,其中,口腔以及胸腔方面需要共鸣,通过气息的调整从而改变声音强弱或者高低等。情感和气息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气息的变化从而可以带来情感上的改变。
(二)高位共鸣方面
所谓高位上的共鸣是指个人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依靠嗓子发出声音,而且需要通过声音共鸣的作用对作品进行演唱。在平日的声乐演唱过程中,可以发现,为了完成作品演唱的任务,需要声音共鸣,如果在高位不能达到声音共鸣,就难以表现出作品所想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而难以形成个体的演唱风格。共鸣不但可以让演唱的声音更为圆润,而且可以促使声音更为柔和以及轻松,同时可以对音准进行很好的把握。
(三)咬字吐词以及行腔方面
正确的咬字以及吐词对于演唱者十分关键,是对演唱者演唱声乐最为基础性的要求,演唱人员需要做到行腔上准确表达,才能将真实的歌曲情感表露出来。其中,字正腔圆也是对演唱人员的要求,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更是如此,也需要在行腔以及吐词方面保持多样性。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需要做到声音的高低层次不同,轻重强弱不同,这也是对行腔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艺术风格和演唱技法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艺术风格和演唱技法之间的统一性
艺术风格和演唱技法之间存在一种关系,就是只有通过演唱技法才能够将艺术风格真实地表达出来。作为一个演唱者,其必须具备熟练的演唱技法,才能将作品之中的情感完善以及合理地表现出来,因此,演唱技法对于艺术风格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何种作品,其中都有着一定的特色,比如,情感内容特色以及地域风格特色等,演唱人员需要掌握熟练的技法,对于声音的快慢、轻重进行很好的把握,才能将作品的特色以及情感表现出来。
演唱技法的学习就是为了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所有的演唱者加强对演唱技法的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作品中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所有演唱的最终目的。演唱者在日常的演唱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采取不一样的演唱方式,通过演唱技法的选择,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都巧妙表现,促使观众可以感受以及体会到作品的思想情感以及感受到作品的美。
(二)艺术风格和演唱技法之間的矛盾分析
第一,技法不到位将严重影响风格的表现。演唱的技法可以展现出艺术作品的风格,如果相关人员在演唱中缺乏完善以及高水平的演唱技法将严重影响风格的表现。所以,这就要求演唱者需要掌握演唱技法,并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对于气息、吐词等进行把握,在实践中需要提升自身的演绎作品的能力。第二,盲目追求演唱技法,导致风格表现过于苍白以及做作,演唱缺乏真情实感。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把握好艺术风格和技法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偏执于技法上,在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也需要一定的情感投入,演唱人员应当认识到,作品不但是为了追求高难度以及复杂的技巧,而且最需要关注情感表达以及艺术风格的表现。反之,如果一个演唱者,过分追求演唱的技巧,去炫耀自己的演唱技术而忽视作品的情感以及艺术风格这个重点,那么,就将导致观众感受不到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及思想情感,因此,炫耀技术的演唱同样是不合格甚至是失败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主要内涵,并且论述了技法和风格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艺术风格的表现需要技法才能实现,但是,过分追求技法也容易导致艺术风格十分空洞,因此,相关演唱人员对此需要正确认识,才能提升自身的声乐演唱水平,促使作品表达出来的效果更佳。
作者:祝洁琼
第4篇:民族声乐演唱在创新创意中的突破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声乐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我国声乐表演艺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说我们的民族声乐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我国文明的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民族声乐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声乐经过了大量杰出的歌唱家以及词曲制作者的传承和创新,出现了更多更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在对传统声乐的传承与发展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民族声乐艺术的各种技巧的发展,以及与美学的一些原则相结合,使其具有了别具风格的民族声乐体系。然而,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民族声乐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一定律,民族声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各种的争论以及矛盾,这些争论以及矛盾在解决的过程中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一、民族声乐发展的阶段和新的特点产生
随着历史的变迁,民族声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必须从民族声乐的各个方位出发,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总结。通过横向的纵向的了解与总结,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于民族声乐的全面了解,只有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加妥善的把握民族声乐在新时期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值得关注的地方。新民族声乐是指产生于上世纪中期的近代民族声乐。新民族声乐的发展按照特点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过程,第一个历史过程是指近代以来到新中国建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由于社会不稳定,导致对民族声乐进行研究的人数稀少,即使有一些也因为社会因素无疾而终。因此这一历史过程中民族声乐研究的显著特点为只局限于对民族声乐的理解,只是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因此,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称之为萌芽阶段。第二个历史过程是指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文革期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文化形式得到巨大发展,这一期间社会稳定,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研究者,他们的努力使我国民族声乐的探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一成果除了民族声乐研究者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民族声乐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西方声乐特点的影响下,民族声乐进行了更加科学的探索,我国民族声乐在保持本身特点的同时吸收了西方优秀元素,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然而文革期间一切又都被搁置了。第三个历史过程是指七八十年代一直到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各种文化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我国民族声乐的研究得益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是其得到了巨大的创新与发展。民族声乐表演的形式与特点日益丰富,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找到民族声乐创新的新方式。
二、民族声乐演唱对其他声乐技巧的运用与借鉴
随着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声乐技巧上对其他民族声乐的优秀的技巧进行了借鉴。回顾以前的民族声乐,我们会发展我们的民族声乐里面有美国声乐的一些元素,但是主要的特点还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经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声乐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文化不仅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还具備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这是由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就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并不断创新的。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我们借鉴了别的民族的一些元素,同样的其他民族也有借鉴我们的。我国的民族声乐主要产生于民间,因此具有鲜明的民俗特点,对民族声乐的研究也是对我国历史人文的研究。
三、民族声乐在新环境的创新与创意
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的起源与发展的了解,我们发现影响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第二,外部文化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促进民族声乐创新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得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应该适应于全球化的发展,在理论上应该由只关注专业化转变为关注多元化;第二方面,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应该在注重采取民间各种优秀戏剧的唱法的同时,还有注重吸收借鉴各种民间戏曲在演唱过程中的技巧。第三方面,民族声乐演唱不仅要打破民族的局限,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唱法,还应该打破专业性的局限,主动吸收流行音乐的唱法,使民族声乐变成不仅具有民族性,更具有时代性。我相信通过民族声乐优秀词曲制作者以及歌唱家的努力,民族声乐将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作者:唐欣欣
第5篇:声乐演唱中音色的运用和表现
音色如同叶子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其生理构造不同,展现出来的音色也就不同。但是一个人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色,且每个音色蕴含的思想情感不同,可以依据人物形象或者特殊环境表现出想要的音色效果,并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因此在音乐作品中,要想将音色有效运用至声乐演唱过程中,就需要声乐演唱者加强对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对音色转换技巧的掌握,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演唱水平。
一、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理解
音色通常指代一个人声音的明暗度。在音乐书籍中,音色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泛指一个人声音的色彩、品质等。凡是声音,都携带其音响色彩,无论这种音响色彩是噪音还是美妙的声音,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其独特性,但是站在广泛意义角度来讲,音色变化的因素容易直接被忽略掉。与此同时,对同一发音体受外界因素变化改变音色这一事实缺乏理论阐述,尤其易将音色和音质混为一体。其实,音色和音质存在本质差别,声音的品质是指发音体的本质属性,因此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属于定型范畴。然而对于音色的理解显得不是那么的刻板,相对灵活,同是一个人,不管这个人的声音属于中低音还是高音,也不管这个人的性别是男还是女。当然,这需要个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日常良好训练才可以达到。另外,个人天赋也是影响音质的关键因素,有些人由于先天条件的制约,即使通过后天艰苦训练,也无法达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直接将声音的变化归结为两大因素,一是音高,二是音量。从而直接忽略掉声音色彩变化。其实使人们对于音乐产生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于音乐色彩的变化。
除此之外,音色主要包括基音和泛音两种类型。其一,基音。主要是指物体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最低频率音。其二,泛音。是指物体振动过程中,除了最低频率音之外的音色。基音决定音的高低。以基音为标准,剩下的各部分比如1/2、1/3、1/4等都是统一振动,我们将其称之为泛音。泛音组合决定音色的不同,泛音组合也是影响基音响度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各种乐器中,都存在泛音,因此,不能完全依照课本知识理解音色,需要将音色与音质、语言、音量等要素连接起来,并将音色放入声乐演唱中,促使声乐演唱不断发展。
二、音色的运用
(1)民歌音色。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地域的民族风俗不同,因此我国地方民歌相当丰富,这些民歌大多数为劳动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所创作,且与地域特点息息相关。比如陕北民歌,音色特点显著。主要以高亢、嘹亮的音色突出音乐作品的特征,并凸显当地人们性格豪迈特点。再比如江苏民歌,其地域特征明显,音乐的最大特点为奔放。相对而言,南方民歌较为柔和、细腻、甜美。这种音色会使人感受江南水乡的温柔,以及细雨蒙蒙的美妙。以上音乐作品的演唱和表达,都需要演唱者分析作品的地域特征、仔细揣摩创作者的意图,从而找寻最为合适的音色,这样可以唱出动听的歌曲。总而言之,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歌的发展,需要演唱者细细品味歌曲的本身内涵以及音色的特色,并用自身的真声演唱和表达,在长期演唱积累中形成别具特色的音色审美观念,推动我国民族歌曲的传播。
(2)歌剧音色。歌剧是一门艺术,比较独特。音色在歌剧中的运用与其他音乐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演唱歌剧的重点在于故事情节的表达,不在于音色特点的传递。因此,对于歌剧演唱者而言,需要运用音色表现故事情节和剧情冲突,从而推动歌剧的发展,展现歌剧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歌剧的音色具有特别之处,主要凸显在情感传递和角色性格特征方面,其目的是丰满歌剧内容,增加音乐厚重性和实质性。
(3)合唱音色。合唱和独唱是两种主要演唱形式。合唱与独唱的最大区别在于合唱在发声中要求声乐基本一致,对独唱没有这一硬性规定,但是两者却又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借助音乐表现音乐作品整体特点,因此对于合唱而言,其显著要求为统一音色。假设在合唱过程中,运用独唱所用到的音色展开演唱,就会给人一种不协调、不搭调的感觉,严重情况还会出现音色杂乱、演唱现场混乱等现象,最终影响音乐作品的整体美感、丧失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故在合唱过程中,需要将整体集团的音色汇集起来,这样才可以在展现歌剧作品特色的同时体现出声音的圆润通畅。
三、音色表现
(1)情感分析。音色的形成过程较慢。在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较大,尤其是对于演唱者的心理情绪而言,当演唱者处于快乐状态时,向听众传递的音色也是快乐的,能够起到增强听众感染力的作用。比如:“a”是较多母音形成的音色,在声乐演唱中能够起到丰富演唱内容、活跃演唱氛围的效果。与之相反,假设演唱者心情处于消极或者情绪处于低落状态时,表现出来的音色较为暗淡、干涉、沙哑。比如:“o”是展现气氛的音色、“u”是表现伤心的音色。这些音色较为灰暗,但是也存在母音成分,因此要想完整地展现出音色特征,需要演唱者重点加强对声母发音的训练,这样才可以在演唱歌曲中向听众传递情感。例如,在演唱《歌唱祖国》这一首歌曲时,演唱者关注的重点在于音色的合理运用,将低沉、高亢的音色如“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来,这样才可以凸显歌曲丰富的情感。在一些艺术歌曲中,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展现,又有友谊、爱慕等思想情感,这些情感的把握对于演唱者要求较高,尤其是在音色处理方面,需要运用“炉火纯青”和“恰到好处”的音色展现不同的思想情感。比如《唱支山歌給党听》这一歌曲,假设演唱者单纯用通俗的唱法或者一种表情音色演唱出来,就会失去该首歌曲本来的韵味和魅力,也无法将歌词中所表述的思想情感完整展现出来。
(2)角色分析。音色在不同歌剧或者话剧表演中其所展现的作用不同。一般而言,在歌剧和话剧声乐演唱中,音色的最大作用为凸显歌剧和话剧角色特点,推动话剧和歌剧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并将话剧和歌剧中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面部表情展现出来,这也是歌剧和话剧的最大魅力所在。在音乐体系,音色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关联性较大,也是我国大部分音乐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且通过多年研究与分析,在实践活动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体系中,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显著特征为塑造角色性格,这是因为在音乐艺术中,塑造人物性格对于丰富歌曲内容、表现音乐艺术魅力尤为重要。在歌剧演唱中,女高音和男中音所处的位置较为重要,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女高音演唱者所处的位置,并选择性格豪爽、性情粗狂男青年表演男中音。京剧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艺术体系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对于京剧的划分较为明显,其角色安排分明,比如丑、净、末、旦的划分,这些角色的展现同样需要不同演唱者或者不同音量表现。与此同时,在音乐艺术作品中,演唱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转变不同的音色,这样才可以表现出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以及艺术魅力。比如,在给魔王一角色配音时,需要挑选刚柔并济的声音,这样才可以凸显这一角色的性格,凸显演唱者对于声音的巧妙处理和音色的处理。
总之,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需要合理区分不同歌曲的地域特征以及特有的风格。在演唱之前,应重点把握歌曲的内容,加强对歌舞思想情感的掌握,再结合特有的音色,将歌曲丰富的内容和歌舞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假设在演唱之前,没有把握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角色,单纯依靠音色来展现,也会失去歌曲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内涵,无法起到感染他人的作用。因此加强音色在演唱中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并将自身的情感与歌曲内容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演唱的艺术魅力。
作者:兰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