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唱法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民族唱法是我们继承什么的唱法特点)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14:10:05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39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在声乐教育中,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
  关键词:民族唱法;弊病;解决方法
  在声乐教育中,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
  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国民族风格的原则上,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在某些要求如旋律的运腔等方面突出了民族的风格与特色,使之更具民族唱法的韵味,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无不体现出固有的民族风格与特点。
  笔者在长期的教与学实践中发现,民族唱法的学习过程是曲折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形式多样的声乐学习方法固然都有其或多或少的可取之处,但若能在把握科学训练方法的实质、核心的基础上,摒弃繁琐的程式,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难的问题,或许更能够取得实效,迅速解决发声的弊病。
  一、上不来
  所谓“上不来”就是指高音挤卡。对初学者来说,到了高音,喉头上提,脸涨得通红,勉强地“挤”上去或“喊”上去,则可能把嗓子唱坏;即便喊上高音也是声音发尖、刺耳,以致中声区时圆润明亮、富有共鸣的声音效果茫然无存。
  解决方法:高音难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歌者在增加气息准备唱高音时,无意(或者是无法控制)地把喉咙也给撑宽了,试想想,喉咙撑宽了,声带能不被挤压吗?这样高音能唱得上去吗?对此,除了通常采用的讲解、比喻、范唱等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外,还可以用“转脖松喉法”、“摇头带声法”来解决。这种“以动辅唱”学习方法比起单纯地采用思维调整器官方法来说,效果要好得多、快得多。另外还要注重真假声的训练,经过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嗓音运用自如,才能自如地唱出真声、假声、真混、假混和对半混等多种类型的声音,这样对于拓展自身的音域有着极大的好处。
  二、下不去
  有些歌者在中声区演唱时声音柔和而结实,唱高音时声音仍能保持圆润而流畅,富有穿透力,可唱到低音区时,人们就只能听到缺乏力度的歌声了,这是非常可惜的,这种弊病,不仅破坏了声音的统一性、流畅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往往歌唱到低音时恰是音乐作品表达觉悟之时,更需要以结实饱满的声音来表现,更需要明亮圆润、极富穿透力的声音来感染全场的观众,那种能清晰地倾听到的低音或微声的效果,正是展示歌手演唱技巧上的全面性和扎实功底的关键所在。
  解决方法:出现这种情况未必要在“技巧”上做过多的文章,不妨试试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从而投入满腔的激情,以情带声,融情入声。不妨用生活中的事例来类比:当人们俯在所爱的人耳边,凝聚浑身力量地、深情地对他(或她)说“我爱你”时,是什么状态?它虽是小声的,却那么集中、清晰,又是那么亲切、甜美……对低音发虚者进行情感上的教学,比起讲气息的运用、声音位置的保持等等,解决问题更直截了当,更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气息弱
  几乎所有初学者对气息不足这一点肯定都有很深感受,在演唱每一首歌的时候,往往是第一句气息最足,第二、第三句的气息就“一句更比一句短”,想要偷吸口气,又怕破坏句子的完整性,要想坚持到底,却句句末尾都感到发虚,经常是上气不接下气,总是无法完整地唱好一首歌。
  解决方法:不要过多地注意气息的重要性。强调应该如何训练、如何运用,全力以赴地运用气息来“对付”唱歌,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因为它无形中违反了人们运用气息的一种本能,由于不适当的“引导”竟然使有关气息的训练反倒变成了一种负担!实践证明,除了在“声乐教学法”等理论上必须讲明气息的作用外,当我们歌唱时,不必过多强调气息,而多加追求声音的自然、饱满、顺畅的过程中,达到使气息自然到位的良好效果。
  四、鼻音堵、羊声颤
  歌者出现鼻音的现象,更多地是在学习声乐知识和进行歌唱训练以后。无论少儿还是成人,此种现象都是十分普遍。演唱时听到的是又堵又塞的声音,是不能顺畅流动的声音。还有一些人,其声音的振动频率比正常声频快一倍甚至更多,这种超自然的颤音从头唱到尾,那就不正确了,这种无法控制的“羊声”,不仅令听众烦躁,它还严重破坏了作品的艺术性,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去除鼻音的最简便方法,就是将带有鼻音的那一部分字先朗诵几遍,这样一来就会发现第一次朗诵都带有鼻音,那么就容易把“症结”找出来,针对共鸣的错误理解,教师可以准确地告诉学习者将元音在“腔体”中唱响才是正确的方法。而“羊声”的解决方法,同解决鼻音的方法一样,也要以从朗诵入手,按旋律的大致音高、准确的时值、真诚的情感朗诵数遍,切记!记住朗诵时口中的字与共鸣及喉肌力量的关系,待有把握时,就可以带上旋律歌唱了,要仔细琢磨是否听不出正常声波与“羊声”的区别?歌唱时别忘了“感觉你仍然在朗诵”,往往一节课或几节课下来,问题就顺利解决,效果十分明显。
  五、声、表不一
  所谓声、表不一,即是说,很多歌唱者,在演唱时,自己的演唱与表情和表演不能达到很好的协调统一。这一弊病大多出现在初学者身上,由于只提方法,忽略了内心情感的主导性,没能做到“心先到,景再现,声紧跟,表同行”,往往错误地将发音技巧当成了歌唱的目标来训练。
  要解决这一弊病,首先应该认识到:声乐是一个整体,表演、发声不存在“谁先来”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应该是相互渗透着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认为声乐只学发声技巧,表演方面由舞蹈老师、表演老师去训练,这样一来,到最后你会发现舞蹈很好、小品也演得不错的声乐学生,一到台上独唱 人就呈“傻”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声乐就是专心致志的想这个“声”要用什么方法去“修整”才能使其成“乐”。对此,从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心声”不启动,“体态语言”不启动,与观众“无声交流”的脸部表情不启动,就不要练声、唱歌。要从一开始就这样遨游在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中。
  总之,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美妙的歌声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引为无限的愉悦和荣光,并能感动万千听众。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的方法,进行认真学习,最终达到自然、优美地歌唱,使自己在民族唱法的演唱中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李晓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