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剧《茶花女》与《燕子》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与普契尼的杰出作品,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与马格达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与情感经历,本文从分析这两位女主角的人物塑造与声音处理入手,对这两位人物性格、演唱风格、技巧以及声音进行分析,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把握作品,以及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演唱。
【关键词】薇奥列塔 马格达 人物性格 演唱技巧
一、薇奥列塔主要唱段的演唱技巧分析
《永别啦,过去的美梦》这是《茶花女》第三幕中薇奥列塔的一首著名的咏叹调,也译作“再见吧,我的生命”。在心上人父亲的恳求下,薇奥列塔决定牺牲自己的爱情,成全阿尔弗莱德的家族名誉和个人前程,她毅然留下纸条重返巴黎。而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迷恋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叛了爱的誓言。一气之下,当众羞辱了她,患病的茶花女当场晕倒,一病不起。这段咏叹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唱出的。当小提琴奏出序曲中出现过的主题音乐时,弥留之际的薇奥莱塔虚弱地靠在病榻之上,眼睛半闭,眼神凄迷、暗然,病弱的她在与短暂的人生做最后的告别;当她在回忆幸福时刻时,往日的活力仿佛又回到了气若游丝的女主人公身上,这时的她,眼睛闪烁着光彩,眼神注视着舞台正前方;而当“一切过去,一切消亡”时,薇奥莱塔眼睛里希望之光逐渐变弱、熄灭,往日那个曾经让无数人痴迷的、风华绝代的薇奥列塔已经风采不再,已被急促沉重的呼吸、憔悴的身心和容颜所取代;到结束处,应着重体现她那已净化、升华的灵魂,以及她在死神面前所表现出的超然,她的眼神是宁静的、安详的。
这是薇奥列塔临终前的最后一次祈祷,声音要求富于戏剧性,强弱对比强烈,强的时候音色狂吼,弱的时候细如柔丝,整首咏叹调不要一味地弱处理,也不宜太慢,音乐是流动的。
二、马格达主要唱段的演唱技巧分析
马格达在第一幕的著名咏叹调《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是一首广为传唱的优秀女高音歌曲。此曲是在巴黎豪华沙龙的环境下,马格达帮诗人普卢尼即兴完成这首未被完成的歌曲。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风格幽静又不失热情。要求演唱呼吸连贯,自然,声音纯净。此曲前半部分以描叙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女主人多蕾塔的爱情故事,旋律下型走向,在中音区不断重复,以一种平静讲述故事的口吻进入,不仅加强了对剧词含义的渲染,而且更加贴近人们的心灵,细腻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发挥出声乐艺术的独特功能。演唱时应满怀一种纯真少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与渴望的情感。
旋律随着a的出现逐渐进入小高潮,歌中唱到“热烈的陶醉,疯狂的爱情,这温柔的抚爱这甜蜜的吻谁能说的清,”这是对后面大高潮highc所做铺垫,对于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高潮部分的演唱,应较多的注重高潮到来之前的铺垫。即呼吸的准备、渐强的分寸、音色的变化(从柔和转向浓厚),以及情感变化。演唱时需要注意在这里不是要表现声音的辉煌,而是意在真实地唱出人物的情感。因此,声区过渡应顺畅,不要由于高音的即将到来而紧张,造成强迫性地吸入过多的气,形成发声器官的僵硬,使声音紧而无弹性。进入高潮部分前的气息调整至关重要。要加强换气技巧的练习,从容而又有准备地吸气,并且节省而又均匀地保持到整个高潮的完成。
当她唱到“啊,我的美梦!啊,我的生命”时,旋律采用下行模进,在“啊”字上渐慢(rit),紧随其后运用附点音符将音乐转回原速(a tempo),这一变化仅仅在两拍之间完成,十分巧妙地将年轻的多蕾塔对青春的美妙、生命的珍惜、爱情的憧憬表达得淋漓尽致。在高潮部分中出现频繁的速度变化,如进入高潮后的渐强、高音c的延长、在第二个高音b上的渐慢以及最后回到原速,这些速度变化都体现出角色的人物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是随剧词表情达意,为更准确符合语速、语势、语感的韵律而加以变化的。速度的自由伸缩,突出的是情感的表达,加强旋律的感染力,是抒发人物感情的途径之一,以达到真实动人的境界。在演唱时要把握这些细腻的节奏。对于演唱者来说,不仅仅是表面上快一点、慢一点、紧一点、松一点的问题,而是要在曲作者所提供的主要依据基础之上,还要从作品的风格出发,在必要的地方加入个人的艺术处理,使演唱更加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安邵石译.西洋歌剧名剧解说(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3.
[2] [德]芭芭拉•麦耶著,张晓静译.威尔第,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人民音乐书版社,2004,9(1).
[3] [法]小仲马著,郑克鲁译.茶花女.译林出版社,1993,6(1).
[4][德]克莱门斯.雷斯林格尔/著,杨宏芹译.普契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7.
[5]杨燕迪.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写在普契尼诞辰140周年之际.音乐研究,1998.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