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中公主形象的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形象)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23:37:43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63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周作人认为:童话的本质与神话、世说实为一体,童话研究当以民俗学为依据。[1]《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它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本身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因为《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大多来源于民间,包括了信仰、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相关知识,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文将以民俗学为理论依据,从风俗民俗学角度对《格林童话》作品中展现出的与人生礼仪有关的民俗文化内涵作细致探讨。
  民俗文化有口头民俗学、风俗民俗学、物质民俗学三大类。人生礼仪包含在风俗民俗学中。人生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当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时,需借助于特定的仪式来进行,这些仪式被称之为“人生礼仪”,又称“通过礼仪”。 仪式的主要目的是标记或帮助人们顺利地度过这些关键时刻,从而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人生中的重大仪礼包括出生、成年、结婚、死亡等。民俗学家把人生礼仪的结构分为分离仪式、通过仪式和(再)进入仪式三个部分。
  在《格林童话》中,一些故事在结构顺序方面就映射了前工业时代德国民众的人生礼仪结构——每一位孩子的人生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过很多阶段,有的是由孩童步入成年,有的是由未婚步入已婚等等,每个阶段都会有特定的仪式伴随着 。
  一、分离仪式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阶段,例如从出生到成年、从成年到订婚再到结婚等等。每到一个特殊阶段,人们都面临着脱离前一个阶段进入后一个阶段的转折。因此,仪式的开始首先是分离。在《格林童话》中,分离仪式的进行有被迫分离的,也有主动分离的。
  例如在《两兄弟》这篇童话故事里,哥哥是个金匠,弟弟则是靠编扫帚为生。弟弟有两个孩子,是双胞胎。有一天弟弟的两个孩子不小心吃了给金匠准备的金鸟的鸟心和鸟肝,在得知事情真相后,为人嫉妒、心狠手辣的金匠对弟弟进行了报复,谎称他的两个孩子和魔鬼勾结在了一起。编扫帚的父亲因为害怕魔鬼,便把孪生兄弟丢到了森林里。当孪生兄弟被其父亲丢到森林的那一刻起,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分离仪式便开始了,这标志着这孪生兄弟将要脱离前一个阶段的生活,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新生活。只不过在此篇故事里,孪生兄弟的分离仪式是被迫的,由父亲帮忙完成的。
  但也有分离仪式是自己主动完成的。如《刺猬汉斯》这篇故事里,刺猬汉斯的分离仪式便是自己主动完成的。汉斯从生下来就是一只刺猬,他只能躺在火炉后面生活。在躺了整整八年之后,汉斯父亲赶集时给汉斯带回来了一个风笛,汉斯在拿到风笛之后又要求爸爸为自己准备了一只钉了铁掌的公鸡。当这两样东西备齐的时候,汉斯便骑上公鸡,带上风笛以及猪和驴主动告辞父亲,离家进入了森林之中。当汉斯告辞父亲,骑上公鸡进入森林的时候,汉斯的人生分离仪式也开始了,并且他的人生分离仪式是自己主动完成的。这标志着汉斯的人生礼仪已经脱离原来的模式,即将进入下一人生礼仪阶段。
  在《格林童话》故事中,有很多篇故事都涉及到了人生礼仪中分离仪式这一阶段,如我们所熟知的《白雪公主》,当白雪公主被好心的猎人放了逃进森林之后,她人生的分离仪式也从此开始了。再如《蜂王》这篇童话故事中,开篇就直接写到“从前有两个王子,出门闯荡,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再也没回家。”以及《三根羽毛》《金鹅》《小偷何师傅》《强大的汉斯》等等故事都涉及到了分离仪式。只不过在人生的分离仪式上,有的是自己主动进行的人生分离,而有的则是因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最后导致被迫进行人生的分离仪式,但结果都是相同的,分离仪式一开始,人们就面临着脱离前一个阶段,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的转折。
  二、通过仪式
  “被分离出来的人们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考验或训练,然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这期间的人们处于两个阶段的中间状态,因而是危险的。既有可能被别人伤害,又有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被隔离起来。当人们认为他们已经经受了足够的考验,或失去了危险性,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后,才会被允许进入到下一阶段。”[2]因此,在人生礼仪的结构中,“通过礼仪”是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作用的,它既承接了人生的上一礼仪阶段,又为开启人生下一礼仪阶段做好了准备。
  例如上文提到的《两兄弟》,当两个孪生兄弟的分离仪式完成之后,他们开始进入了人生的下一礼仪阶段,即通过仪式。孪生兄弟被迫离开家庭,走入森林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无数的考验和磨难。刚进森林时,孪生兄弟迷路了,被一位好心的猎人收养并抚养他们,还教他们打猎。在这个过程中,孪生兄弟处于两个阶段的中间状态,需要经受足够的考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养父猎人把他们带进森林,考验他们的打猎技术。当两个孩子都照猎人的要求完成涉猎之后,他们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了,这才允许进入到下一阶段。
  又如《白雪公主》,当白雪公主走进大森林,跑进七个小矮人的木屋里时,白雪公主的分离仪式已经结束,开始正式进入下一个礼仪阶段——通过仪式。但是,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中间状态的白雪公主是危险的——她被继母伤害的可能性极大,只有当危险解除的时候,白雪公主才可以进入下一礼仪阶段。因此,白雪公主被隔离在了森林中七个小矮人的小木屋里。在处于两个阶段的中间状态中,白雪公主确实发生了三次危险,第一次危险和第二次危险都被小矮人解救了,但第三次危险发生的时候,小矮人解救不了了,直到王子的出现才解救了白雪公主,这时白雪公主真正失去了危险性,开始进入下一礼仪阶段。
  在通过仪式完成之后,人们就可以进入下一仪式的阶段。
  三、(再)进入仪式
  通过仪式完成之后,“重新被社会所接受的人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我们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人,无论是他的服装、服饰、发型,还是他的思想观念、责任、义务或权利,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3]所以,(再)进入仪式又可以象征着一个新生命的重新诞生。《格林童话》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生礼仪的故事中,都真实地展现了这一变化、蜕变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人一生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后才能够可以进入的过程。
  在《两兄弟》这篇故事里,孪生兄弟两人已经完成了分离仪式、通过仪式这两个阶段,最后展现出来的便是他们思想观念、责任上的改变,即他们告诉养父猎人,他们已真正学成了本领,可以到世界上去闯荡、去证明自己了。这也是他们的养父所希望看到的,通过仪式一完成,他们便转换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开始担当起肩上的责任。这是一个新的生命面貌的诞生。
  《白雪公主》的(再)进入仪式,则是义务和权力的改变。当白雪公主被王子解救之后,已经脱离危险就进入了(再)进入仪式,这时白雪公主与王子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白雪公主与王子结婚之后,其身份由公主转变为王后,其权力以及义务也会随之改变。
  西方学者范根纳普在《通过仪式》一书中指出:“任何社会里的个人生活都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如前所述,《格林童话》很多故事的确保留了人生礼仪三段结构的痕迹。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出德国自中古至19世纪前的民间人生观念:人要从孩童阶段进入成人阶段,就必须经受一种生命形态的质的蜕变,从而才能开始新的生命阶段的生活。透过民俗这一时代的镜子和社会的窗口,我们也更能领会到这些童话故事编创背后更深刻的社会文化动因。
  参考文献:
  [1]钟书河.周作人文类编(5)[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663.
  [2]、[3]、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4,194.
  [4]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90.
  作者简介:王丽清(1981—),女,汉族,云南大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