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开启华语商业大片时代(张艺谋电影的商业性)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24 23:55:57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42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张艺谋以文艺片起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凭借《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影片名扬海内外。而新世纪后,受国内国际商业化潮流的冲击,张艺谋一反其艺术唯美的拍摄风格,转而拍摄了一系列诸如《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叫座不叫好的商业电影。本文将以上述几部电影为例,从影片的色彩、内涵、商业元素运用等方面,试论张艺谋电影在商业时代的迷失。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商业元素;商业化运作;迷失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其执导的一系列电影不仅在国内得到极高的评价,在国外也屡屡获奖,因此被圈内人士评价为“鬼才”导演。然而纵观张艺谋近几年所导演的电影,诸如《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我们不难发现,张艺谋的电影正在偏离其唯美的纯艺术化风格,转而走向一条迎合大众口味,充满商业化气息的道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色彩运用方面
  众所周知,张艺谋电影之所以被称为“张艺谋神话”而大获赞赏,是因为其本身带有强烈的中国风格,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文化精神重建的电影模式。在张艺谋电影中,色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造型元素得到充分的使用,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中的中国红,让向往自由,崇拜自然的影片内涵和意味完全表现出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染,让受众获得心灵上的冲击和升华。
  在《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两片中,张艺谋依然想采用这种形式获得成功,却遭到了失败。Www.lunwen.net.cn在这两部作品中,张艺谋虽试图以色彩饱满的画面营造意境,却由于过分依仗“唯美”画面,忽略了情节安排,主题升华等更加重要的因素,使受众在领略了优美风景画之后得不到情感共鸣与升华,从而形成了影片有“境”而无“意”的尴尬局面。
  而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则呈现出了与张艺谋在此前所有作品完全不同的色彩运用手法,借鉴了现下颇为流行的二人转艺术形式,选择了大红大绿等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方式,在刺激受众的眼球同时让人感觉到一丝庸俗的气息,在影片的外景选择上,张艺谋虽借用了黄土高坡的“黄”却没有把中国“红”衬托出来,黄土高坡这个大场景仅仅作为画面的一个背景,而没有更深层意味表达。而在同样是以黄土高坡作为背景及影片画面主色调的电影《黄土地》中,“黄”代表着荒凉与贫瘠,代表着那时候人们的麻木与呆滞,“黄”色在给人压抑的感觉同时,能够唤起人民的变革愿望,号召人民去改变生活,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启示。
  二、在影片内涵方面
  张艺谋前期执导的电影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他擅长使自己的电影成为西方人窥视中国的“窗口”,擅长把中国所独有的文化现象和底蕴展现给中外观众,并以此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笔者在欣赏完《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张艺谋近期电影时,发现在这些电影里存在着明显的硬伤——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单薄、模式化,对人物内心刻画不够,导致人物形象苍白无力,很难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而且影片叙事水准比较低,不客气的说,即故事讲述混乱,情节平淡,忽视细节。这些硬伤直接导致了影片内蕴肤浅,词不达意。
  《三枪拍案惊奇》则被人戏称为赵家班赶大集——故事以喜剧明星赵本山带领着以徒弟小沈阳为首的一批二人转演员“瞎折腾”代替了原有的叙事,而且作为一个以悬疑为看点的故事片,张艺谋却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减弱了悬疑片给受众所带来的惊悚情感体验,而由于影片时间长达100多分钟,但形成喜剧效果的情节点分布的散而短,很难形成强烈持续的喜剧效果,犹如看春晚的小品一般,往往只是让人一笑了之,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在商业元素运用方面


  张艺谋拍的一系列近期电影都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式商业大片”的典范。在演员选择上,张艺谋注重明星效应,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选择了人气甚旺的台湾小天王周杰伦,《三枪拍案惊奇》中选择了近来人气火爆的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甚至启用了笑星赵本山做客串,而在其他几部影片中,大明星也是比比皆是。
  在影片营销手段上,张艺谋电影制作班底试图以高投入、大制作、猛炒作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回报,以牺牲影片的艺术性和内涵性为代价,来实现获取高票房这一终极追求。把影片的娱乐性放在首位,甚至宣称“只要给观众带来快乐就满足了”,与此对应的是,《英雄》的首映式放在大会堂举行,这样的大手笔开历史之先河;《满城尽带黄金甲》以改编《雷雨》为噱头;以及《金陵十三钗》这一尚未与观众见面的新片自开机之日起,启用选秀明星出演主要角色、换角风波以及演员互骂等诸如此类的娱乐“猛料”便一个接一个的被抖出来,这一系列的商业化运作手段使张艺谋的电影充满了商业气息。
  结束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商品经济逐渐发达,消费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大行其道,伴随着这一大背景,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从最初的饱受赞誉到如今的备受争议,究其根本,有艺术作品在社会大环境的作用下无可避免的受到了商业时代浮躁气息浸淫的原因,更有作为电影导演的张艺谋在面对艺术与商业的天平时,该将作品置于怎样的平衡点上迷失。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j].文艺研究.1997(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