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更大的挑战。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难以规范自身行为,诱发贪污受贿行为,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查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其能够更为全面、系统地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深入、全面、有效地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其价值体现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财经纪律规范、企业选人用人、内控管理提升等领域。本文从审计新要求出发,结合两办《规定》,透过案例进一步分析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意义,探讨当前该项工作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旨在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2019年7月,中办、国办公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本文称《规定》),其中明确要求要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其管辖范围内贯彻的方针政策等进行审查监督、鉴证和评价,细化各项工作。这一项举措的提出,足以见得国家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深入贯彻和落实该项工作,才能够确保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规定》对审计结果运用提出的新要求
两办新颁布的《规定》中,明确要求对审计结果予以科学运用,通过对组织协调、审计内容等细节进行调整和完善,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用以指导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对于组织协调上,引入联席会议等,进一步细化了审计结果的推进主体;再者,对于审计内容,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作为重点考核对象,以此避免敷衍了事、形式化等问题的出现。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审计应用的有效性。不但如此,还完善了审计工作信息及共享机制,使其在更多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在结果反馈中增加了审计结束后要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反馈审计结果,以督促其审计要做到有始有终。《规定》第四十八条,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要根据审计结果,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审计结果运用的落实,避免整改浮于形式。此次审计规定的出台,将审计结果的运用提上了新高度,更是要求将审计结果以及审计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的范畴,并作为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这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是极大的促进,也是很有力的推动。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意义
首先通过一则案例来看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意义。案例:某县政府决定对某厂进行改制,要求审计部门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部门通过内部控制测试发现:该厂在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环节,均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现象;材料进出库存在登记不及时、手续不完善等问题,上述问题都能够反映出内部会计业务存在较大的漏洞。通常情况下,审计部门会从外部关联客户入手,核对产品发货等细节内容,加大对资金支出去向等方面的审核,从中发现问题,审计部门通过审计发现厂长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的线索,并将其移交给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理,最终厂长因犯贪污、受贿罪被判无期徒刑。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发现干部任职期间贪污腐败问题。因此,纪检、监察等部门借助这一方法,能够及时处理国有企业的蛀虫,使其受到法律制裁。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了解:(1)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以获取客观准确的经济信息及经营数据,有助于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真实的经营运转情况、内控制度执行情况。(2)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必要工作,其结果更具科学合理性,且能够实现对领导干部综合性考评。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问题。(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选拔的主要依据,还能够加快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的改革进程,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评判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促进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扎实推进,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廉洁从政从业方面进行了深入揭示和挖掘,助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时效性较弱。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推广,并坚持先审后离原则,但从执行过程来看,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先任后审等,很多被审计的干部已经调离、换岗后才开始安排审计工作,缺乏时效性。特别是在干部提拔上,甚至出现了审计和任用不符的情况,由此导致审计结果运用不理想,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评价标准不统一。基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构建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很多审计工作超出了审计范围,范围过宽,缺乏针对性;此外,还有一些审计评价与财务收支评价相互混淆,没有明确的界限之分。甚至还有一些审计评价流于形式,成为领导干部业绩的展示平台,直接影响了审计客观性,使其失去了审计初衷。3.审计责任难界定。明确划分责任是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但当前,对于该项工作来说,尚未实现这一目标。如对于清产核资来说,还未进行全面彻底的计算,多数是以离任时间为主,对会计数据进行划分,不够科学。另外,对于经济责任的划分,谁主负责、还是共同负责等,都尚未有明确的划分,这对审计工作来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4.对审计结果重视不够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重视,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敷衍了事、避重就轻,以会议落实意见、以报告落实整改,“屡审屡犯,屡犯屡提”,整改流于形式,落实轻描淡写,使得整个审计工作虎头蛇尾。
四、国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
1.完善治理结构,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国有企业应持续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可逐步推动总审计师制度的建立,将内部审计置于最高管理层的直接管理下;可将审计部门从本级单位分离出来,并划归上级单位统一管理;可设立单独的审计中心,进一步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故此,应从完善治理结构层面,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维护后期审计结果运用的权威性。2.改变审计成果运用方式,加大审计成果运用力度。在审计结果运用方式上,一是依据传统方式,坚持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评先评优、考核奖惩、选拔提升的依据;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提及的问题,以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形式进行通报,对主要领导及主管领导起到警示作用。在审计结果运用力度上,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落实列为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的一项常设议题,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按会议指示进行整改,整改落实情况以专题会议形式向董事会报告。二是要进行定性分析,组织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谨慎严格,对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要督促领导干部进行整改,以免出现更大的错误。而对于那些造成较大影响,但却不违纪的行为,要予以惩戒,以引起全员重视。对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出现严重违纪违规的,则要严肃查处或移交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这项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3.加强工作成果的共享,建立纪检监察、审计及业务部门的协同机制。国有企业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财务、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建立日常联络协调机制、过程协作配合机制,以推动审计成果共享。一是组织部门要根据企业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确定审计对象和重点,正确运用审计结果;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及时查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适时启动问责机制;三是审计部门要按照有关的制度规定,依法开展审计工作,突出重点,改进方法,规范审计评价,确保审计质量。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加大审计及其他部门工作的深度及广度,逐步实现审计成果多方位、多角度、多部门的综合运用。4.坚持做好国有企业领导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在实践工作中,审计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坚持任中审计为主,做到事前监督,以此来发现问题,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审计,要予以监督和控制,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相比较来说,事前防范,对于事后追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也能够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不但如此,还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做到与财务收支审计等有机结合到一起,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使其能够为其他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加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才能够细化经济责任,相关部门、人员才能够明确自身具体职责,在工作中落实好自身的工作,对自身负责、对工作负责,进而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5.进一步创新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形式和平台。一是可将审计结果公开化,一方面便于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促使审计查出的问题能得以迅速整改,同时也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验;二是将审计结果与干部考察相结合,考察公示阶段,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予以公示,让职工群众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拟任用干部的情况;三是将审计结果运用到领导班子年薪兑现考核中,将定量考核指标(绩效指标)与定性考核指标(内控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加大审计成果的运用。国有企业可以从完善治理结构及审计制度,搭建共享机制、完善整改机制等方面,加大审计成果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更大程度发挥审计结果的现实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敏.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136,139.
[2]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8):59-60.
作者:薛梅志 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