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保护策略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7:03 归属于文化论文 本文已影响61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一、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拟定选取阴山文化核心区相关行政地区,主要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通过对于名录的筛选,其中呼和浩特市共有16项,包头市7项,鄂尔多斯市12项,巴彦淖尔市6项,乌海市2项,乌兰察布市2项。按照项目类别分类筛选,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涉及七个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根据对于阴山地区名录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项目的分布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二、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各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民间文学类别中,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走西口民谣”。民谣作为民间文学类别中的一种,表现出有口耳相传的特性,对于传承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同时对比其他类项其流变性与混杂性亦是很明显的。针对这样的特征,对于民间文学类别的保护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抢救性保存,通过对于声音、图像的采录进行档案式保存。其次是开发,开发可以选择植入到影视作品中或投入到文化旅游项目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在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类别中有两项,一项是所属鄂尔多斯的玛尼颂诗。玛尼颂诗蒙古语称“玛您•玛克他乐”,是源自于乌审旗的一种类宗教文学。玛尼颂诗,最初由乌审旗海流图庙普通喇嘛、曾获额尔德尼班第达固什称号的沙姆腾扎木苏首创,由于虔诚的信众不懂藏文,离开了寺庙和喇嘛,便无法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意愿,沙姆腾扎木苏先后用蒙古文编写了一百多首玛尼颂诗,很快由海流图庙向外流传,遍布了乌审旗大部分地区,后来也向乌审旗周边地区,如伊金霍洛旗西部,鄂托克旗南部和鄂托克前旗东部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更多的人参与编写,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第二项是归属于呼和浩特市的托县吹歌,相比于玛尼颂诗具有的宗教感,托县吹歌更具有民间音乐特征。吹歌是民间对鼓吹乐的称谓,乐器多以唢呐为主,广泛流行于民间,主要用于文艺表演、婚丧嫁娶及民间秧歌舞蹈的伴奏,以其粗犷刚劲、剽悍激昂、形式多变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托克托吹歌”是土默特地区独具特色的演奏形式,它源于晋北,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重展新姿,是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完美结合的代表作,是迄今土默川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演奏形式,传承历史约300年。对应同类别中的这两项由于一个侧重宗教文化一个侧重于民间文化,对应的保护策略也是不尽相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静态保护,旨在将这些非遗音乐进行固化,以期能长久保存。另一种是动态保护,以非遗音乐精髓为基础,与现代音乐文化进行适当融合发展。对于玛尼颂诗来说由于受众具有一定选择性,因此更适合采取静态保护。而托县吹歌具有广泛的民间音乐群众基础,可以应用动态保护来进行保护,通过举办一些群众比赛等来促进其发展。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中分别是十三太保武术内养功、回族查拳和陈氏太极拳,此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属(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此类活动较适合活态传承。着重方面应在于提高参与度与体验性方面。商品开发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以老年大学为试点,通过印制教材、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播。除此之外可以定期举办公益性讲座、相关论坛等使其具有新的活力。传统美术在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比例还是很大的,据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统计结果来看,阴山地区的传统美术占有10项。传统美术,又可称之为民间美术。传统美术与民族性与地方性具有广泛的交融性。同时传统美术相较于其他类别更加脆弱,具体说来就是传承更加困难。因此,对于传统美术来说,保护策略首先是提升传承度方面的努力。传承度可以在教育方面着手,可以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体验式教育,激发年轻一代对于传统美术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在大专院校中引入专业化教育。传统技艺类别是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大项。随着现今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手工艺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说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历史淘汰、自然消失及地方传统工艺日渐消失的现状。对于传统技艺保护策略,笔者认为可以分为源头开发和市场开发两部分。源头开发是指行政部门首先对于传统技艺的产地进行区域认证。同时设立博物馆化保护和工业生态园区、文化创意园区等。市场开发则依赖旅游产业的民俗生态园区,让游客可以在参观的同时,亲手学习、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传统医药类阴山地区拥有11项,大部分涉及蒙医药。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存在两个困境,其一是科研、从业人员较少,纵观阴山地域范围的医疗机构(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代表)尚未见“蒙医科”。而这就需要行政部门加以扶持以医科院校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实践机构。当然这也需要政府医疗职能部门有效的监管。其二是群众认可度较小,认可度小的问题在于对蒙医学的了解不够,解决该问题可以扩大宣传力度,尝试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资源进行有效宣传。最后一项则是民俗类别,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体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结合阴山地区非遗名录,该地区主要涉及民族信仰文化、民族生活文化还有节庆文化三个类型。对于其保护策略也应各有侧重。其总体思路可以总结为要注重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中赋予民俗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民族信仰类文化我们应注重文化空间的构建。而文化空间构建的前提是提升群众的文化认知。文化认知指民众对本民族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形成、历史地位、价值作用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与传承的前提,进而做到文化自觉,这样才能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支撑。对于民族生活文化习俗应该尽可能尝试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突出全方面参与的体验式消费,而节庆文化则需要关注广泛的宣传。如今,5G时代的来临,让我们可以更加快捷、简便地接触到这些文化符号。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与媒介进行报道宣传。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深度应用科技发展优势,例如在“人民日报”的公众号中就有“云游敦煌”的小程序,使得文化成果与科技手段相遇能够更加便捷地被人们所关注。

  三、结语

  通过解读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对于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筛选,我们可以发现,更多项目同民族、生活方式、地区特征相结合。但这也说明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不高。笔者认为,对于其保护策略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不同的特殊性。要选择符合其特性的方法来应用。总的前提是应该提升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认知度。面对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现状,对于更好地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也不仅是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领域、相关机构通力合作,合力做好宣传、引导与教育。我们还可以尝试应用更多迎合当下主流文化消费群体的手段来进行拓展,例如短视频软件、社交软件等等,均可进行尝试。这样无论是学者还是机构所提出的抢救性保护策略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EB/OL].(2018-06-26).

  [2]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局.鄂尔多斯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大数据平台———非遗专题[EB/OL].(2019-01-23)

  [3]肖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研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4]刘春玲.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类型与空间分布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5).

  [5]王炜民.阴山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刘春玲.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1).

  [7]韦贻春.对民族传统工艺现状、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02(3).

  [8]刘春玲.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价值和意义[J].前沿,2015(7).

  作者:任宏宇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文化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