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乡村文化传播新路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28:46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42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介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土味视频为代表的土味文化作为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正逐渐成为乡村文化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也对乡村文化振兴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土味视频;土味文化;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近年来,以土味视频为代表的土味文化风靡互联网,各阶层人士纷纷参与其中,成为乡镇青年自我表达的路径。虽然起初的土味文化确实含有较多低俗暴力的内容,但随着互联网环境的优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如今的土味文化正慢慢改变,逐渐回归现实生活,并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表达、赋权与认同

  以土味视频为代表的土味文化作为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的青睐,他们将日常行为纳入其中,并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不同的亚文化。在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也正在经历猛烈的激增,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和地区差异的扩大,城市内部被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和层次,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有学者将我国社会结构的差异归纳为“城市—农村”“中小城市—大城市”两对、四类政治经济社会区域体的差异,并将其概括为“四个世界”。[1]土味视频诞生和发展的主力军通常是生活在我国社会的边缘青年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和“中小城市”,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穿着扮相土气、“非主流”的发型、劣质假冒的名牌衣服和包包是他们显著的外在特征,代表着没有品位、低俗的生活方式。他们社会地位不高,与精致的城市生活存在很大鸿沟,在社会公共领域缺乏话语权,但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成功,梦想能拥有与城市精英群体一样的平等权利,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尊重与认可,收获财富、爱与幸福。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播渠道的扩大打破了信息不平衡的局面,传统媒体时代下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被动摇,话语表达变得更加多样化。很多边缘群体都进入了生产领域,通过媒介生产完成自我再现,特别是通过影像技术来实现跨地域、甚至是全球性的集体身份建构。[2]越来越多的青年团体将日常行为纳入其中,并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不同的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能够接收新鲜信息,自由交流亚文化群体间相似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亚文化群体不但增强了自我意识,还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掌握了部分话语权。与人类文明中其他的信息呈现方式———如声音、图片、视频等相比,视频无疑是最适合乡村群体的媒介接触特性的。随着消费降级,用户下沉的需求,乡镇青年的影子随着短视频APP的兴起野蛮生长,给了三四线城市的人们足够大的表达空间和展示自我、传播自己文化的舞台。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也让视频录制与上传操作越来越简单,让乡镇青年们也有了内容传播的权利,让创作权真正回归大众。他们利用短视频展示自我,表达直白而朴实,虽然存在一些负能量内容,但总体上着眼于展示他们的独特言论、行为举止及处事态度,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表达,也使得他们的审美和价值观呈现在大众眼前。土味视频中通常会用是否有房有车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视频的主角往往在事业上没有成就,对现实生活不满却无法改变,遭到女友嫌弃或周围人的嘲笑。遭到打击后通过艰苦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种话语文本反映了乡镇青年对成功的渴望,他们希望融入光鲜亮丽的城市生活,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致富,获得爱情。通过这一系列的表达,显示出乡镇青年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不管是塑造某种人物形象,还是抒发感情、表达人生态度,土味视频都会以追求快乐为根本导向,以娱乐为王、快乐至上为原则,表达虽然荒诞,但表现出乡镇青年们一种“即使生活再苦,也要笑着面对”的乐观心态,这种表达配合着镜头和背景音乐的运用,既能传达乡镇青年想要表达的信息,又能在精神上缓解观众的压力,传播效果大大增强。与主流群体相比,乡镇青年处在社会边缘,他们拥有的表达欲、分享欲、渴望得到情感慰藉的心理需求只能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得到满足。起初,乡镇青年在大众媒介中的出场只是“他者再现”,但如今随着新媒介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络中汇聚了大量不同民族、语言、地域的受众,乡镇青年的主体性日益增强,出场方式也转变为以参与和互动的主动实践。社会转型带来中小城市和乡村人口的表达与发声,解放了以乡镇青年为主的亚文化群体的互联网传播权力,他们借助短视频热的潮流,形成了亚文化群体的特有风格,也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和身份认同。

  二、土味视频助力乡村文化传播

  “乡村文化”是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整套思想观念、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3]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处于城市时代和农耕时代迅速交接的变换时段,城市发展占据了大部分人的眼球,城市化在日新月异,作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乡村,却在逐渐消失,随之消失的是乡村所承载的文化。乡村文化严重衰落,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对乡村的印象。在很多人眼里,乡村文化陈旧、过时、野蛮,毫无创造力,他们认为应该抛弃乡村文化,转而拥抱精英文化和西方文化,乡村文化进一步被“冷落”。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乡风文明也将成为发展重点。乡村文化深刻影响着乡村的未来发展和一代代的乡村人民,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要想真正振兴农村,文化振兴至关重要。要在乡村有形文化空间的基础上,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导向,努力实现新的转变。而振兴乡村文化,一定要增强文化创新,促进乡村文化和现代文化、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乡村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但因其推广和传播力度较小,传统的表现形式不能引起人们关注,因此必须依靠现代传播媒介的力量。利用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乡村文化传播不失为一个好方式。网络短视频凭借其碎片化、节奏快、传播性强等特点,已成为乡村人最喜欢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和信息获取手段。在蓬勃的互联网发展中,农村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尽管在不同阶层的群体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媒介使用鸿沟,但通过教育和其他手段,互联网正逐步渗入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28.2%。[4]乡村影像是塑造乡村媒介形象的重要渠道,大量乡村用户入驻网络短视频平台,实现了乡村居民的重新部落化,并通过拍摄视频尝试乡村文化自主表达的新路径,网络短视频平台也逐渐成为促进乡村形成身份界定与文化认同的线上空间,成为建构乡村形象的新方式,同时也在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特别的审美价值判断与自我的身份认同。以土味视频最大的传播平台快手为例,其用户构成与全网移动用户分布较为相似。易观《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2018》数据显示,快手APP的活跃用户以30岁以下人群、中低等收入人群、中等城市及乡镇农村人群为主,年轻化、用户下沉特征显著。[5]乡村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每一个乡村具体日常的生活实践,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就是乡村文化的持有者、传承者和实践者。作为土味视频最大的传播平台,快手将小城镇与乡村地区的中低等收入的受众作为主要目标用户。通过发布与观看与乡村主题相关的视频,乡村用户建筑起一个在线社交部落,视频内容所暗含着价值导向、符号象征、生存诉求等元素也成为引发乡村共鸣的共享文化,完成虚拟交流,传播乡村影像,展示乡村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乡村群体生产的土味视频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近年来,以短视频形式进行乡村文化的宣传得到了强烈好评,特别是以李子柒、华农兄弟等为代表,掀起了一场“乡村热”,不仅热播于国内,还在海外的视频网站上广受欢迎,李子柒的视频一度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评价为“另一种形式的文化输出”。总的来说,土味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地,也激发了乡村群体进行文化传播的热情,扩大了乡村文化的受众群体。这种新兴的乡村文化传播途径,不仅把乡村文化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更对乡村文化进行了创新,赋予了它现代意义。

  结语

  土味视频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出“戏剧化”的特点。以乡镇青年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向往着光鲜亮丽、物质充沛的城市生活,但由于现实原因,他们无法真正走进城市文化,只能在边缘徘徊。于是他们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视频,把日常生活、娱乐活动戏剧化,融入各种“土味”符号,将不同的符号文本组合起来产生特定的编码,并通过一定的话语方式展现自我,刻画出一种理想化的形象,从而达到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土味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拓展了乡村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但以土味视频为代表的土味文化本质上仍反映出当下我国乡镇发展呈现出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不平衡的状态,亚文化群体亟需获得更多自我表达的渠道,也许未来土味文化不再流行,但乡村文化一定还会产生其他的表现形式。如何满足亚文化群体对文化和精神需求,仍需作出更多探索和努力。

  注释:

  [1]李强、王昊:《城乡差异: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四个世界》,《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9期

  [2]卢晓华、李华:《新媒体对维吾尔族青年的社会影响———以百度Uyghur吧调查为例》,《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3]徐之顺:《城乡文化基于文化认同的和谐共生》,《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4月

  [5]易观:《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2018》

  作者:向美璇 卢晓华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