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28:47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52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在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文化传播成为推动城市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河源市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这些宝贵的文化是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与其他文化旅游强市相比,河源市的旅游文化传播能力处于劣势。在未来,河源市需在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优势,更好地传递河源市旅游文化的声音。

  关键词:旅游文化;文化传播;河源市

  旅游文化被人所塑造,并且传播于人,服务于人。旅游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文化、历史文化等多方位的文化,旅游文化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旅游文化传播的根本意义在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的乐趣需求。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与湘赣两省沟通的重要纽带。随着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高速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河源市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在旅游文化传播方面,河源市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为实现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中远期目标,河源市必须加大旅游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促进旅游地文化的营销和推广。为了更好地研究河源市旅游文化宣传的现状,为业界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本文将从“旅游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河源市旅游文化资源概述

  (一)客家文化资源

  河源市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客家古邑”,拥有极其厚重的客家历史文化积淀。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河源市的客家文化逐渐形成了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的特质文化符号。河源市境内的客家文化主要是客家传统舞蹈、客家传统戏剧、客家传统音乐、客家传统技艺、客家传统民俗等。其中不乏国家和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忠信花灯、紫金花朝戏、客家山歌、木雕工艺、龙川杂技、八音锣鼓、凤凰灯舞等[1]。

  (二)历史古迹文化资源

  历史古迹承载着河源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更反映了河源市的历史文化特征。在秦代,河源隶属于古龙川县,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古迹遗存遍布河源这块热土。目前,河源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主要包括佗城景区、林寨古村、龟峰塔、南园古村、燕岩六祖古寺、苏家围客家乡村,等等。其中,龙川佗城更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天下客家第一城”的美誉,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2]。

  (三)红色文化资源

  河源市境内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是广东省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还是东江纵队的革命根据地。无数的革命志士在河源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截至目前,河源市的革命遗址数量为679处。同时,龙川、和平、连平、紫金4个县均为革命老区。河源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阮啸仙故居、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中共东江特委员旧址、九连山红色革命老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等[3]。

  二、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现存问题

  (一)旅游文化宣传力度不足

  近年来,虽然河源市政府在城市旅游文化宣传上进行了不间断的投入,但对于实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标兵’”两个总体目标而言,还是显得有所不足。由于受到专项资金不足的制约,相关部门无法组织和策划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佳的城市旅游文化宣传、营销活动,从而导致河源市的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在广东省内,即使相比于同为粤北城市的清远、韶关,河源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仍不具备突出优势。同时,河源市旅游文化的宣传形式并不丰富,仍以传统媒体宣传形式为主[4]。传统的旅游文化宣传形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的需要,从而限制旅游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直接影响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5]。

  (二)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存在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观念的变化,游客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逐渐增多,更对精品化的旅游文化活动十分渴求,其内涵便是游客受众群体对“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期望[6]。长期以来,河源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其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因此,河源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起步较晚,导致河源市的一部分文化旅游景区缺乏相应的文化产业配套,无法更好地吸引旅游爱好者前来体验和游览。目前,河源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衔接不足,两者的融合发展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整合。此外,河源市内的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在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区,当地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意识欠缺,这也直接影响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7]。

  (三)未形成旅游文化品牌

  当今,品牌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旅游文化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但是,河源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并未形成品牌化,无法满足新时期旅游文化传播的长远发展目标。虽然河源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繁多,客家风俗文化、山居稻作文化等文化资源特征十分显著,但是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未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十分不利于当地旅游文化进行深入、持续地传播。河源市的人口数量有限,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其市内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潜力较小,对市外旅游消费者依赖性较高。河源市倘若无法结合当地文化并形成特色旅游品牌,树立崭新的旅游品牌形象,其旅游文化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8]。

  (四)旅游文化传播人才稀缺

  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但就目前河源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而言,根本无法吸引优秀的旅游文化传播方面的优秀人才前来就业[9]。再加上缺乏培养相关人才的高校和企业,本地的旅游文化传播从业人员也就更加匮乏。因此,河源市的旅游文化传播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偏低,高层次旅游文化传播从业者缺口较大,致使其旅游文化传播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如果无法引进专业的人才,就会导致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的体系机制、服务能力不能适应旅游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河源市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

  三、河源市旅游文化的传播策略

  (一)加强河源市旅游文化的宣传

  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实现旅游文化的有效传播。在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来自政府方面的推力非常重要。河源市委市政府应尽快制定因地制宜的旅游文化传播规划纲要,形成由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旅游文化发展格局。同时,河源市各部门应该加强对旅游文化宣传事业的支持力度。第一,为旅游文化传播活动提供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支持,提升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第二,为旅游文化景区经营单位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其积极进行旅游文化宣传;第三,成立专门的旅游文化传播事业建设指导小组,由政府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引。总而言之,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旅游文化传播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10]。

  (二)推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随着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游客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舒适、享受与放松。因此,以文化景点、历史古迹为核心的旅游文化景区开发离不开文创产品、文化娱乐、文化体验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完全[11]。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河源市应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规律,寻找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契机。首先,河源市的文创企业可以依托客家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取向的手工艺文创产品、饮食文创产品、服饰文创产品。其次,河源市应明确“旅游+文创产业”的发展模式,完善文化产业配套设施,注重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拓宽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新路径[12]。

  (三)塑造旅游文化品牌形象

  旅游文化传播的品牌化现象是我国旅游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旅游文化品牌形象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知名度。河源市旅游文化的传播,应结合客家文化特色,以目标受众为导向,形成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的优势。由于广东省内仍有梅州、惠州等以客家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因此,河源市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的定位,关键是要提炼与其他客家地区差异化的文化符号,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河源市可以围绕“客家古邑”主题,张扬古邑文脉,把千年佗城打造成河源市客家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同时,深入挖掘东江流域客家文化资源,坚持以创新精神引领河源市旅游文化品牌形象设计。

  (四)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不论是前期旅游文化宣传策划工作,还是后期的旅游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工作,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13]。因此,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或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河源市应在人才培养方面增加投入,以培养旅游文化传播人才为目标,开展政府与地方高等院校的联合培养工作,为当地的旅游文化传播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此外,河源市还需建立与其他旅游文化传播强市的人才交流机制,借鉴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交流人才培养先进经验。最重要的是提高旅游文化传播工作者的薪资待遇,提升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留住来之不易的优秀人才[14]。四、结语随着人民群众休闲消费需求的增长,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走马观花式的景区游览,而是希望能在旅途中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人文历史。因此,旅游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旅游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目前,河源市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特色突出,但仍在旅游文化传播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导致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河源市的旅游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目前正处于这样的发展困顿中。旅游文化传播事关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迎合消费者需求,河源市必须要对旅游文化的内核进行深入发掘,建立起基于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传播方式。尤其是在旅游文化的建构和传播领域,河源市必须采取新的创意和思路,营造城市独特的旅游文化氛围,促使河源市旅游文化向更广阔的市场传播。展望未来,只有旅游文化传播和推广的方向正确,传播的内容新颖且足够多元,河源市旅游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俞万源,邱国锋,曾志军,等.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12(7):172-176.

  [2]袁晶,李播阳.基于品牌融合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J].企业经济,2017(7):41-45.

  [3]梁江川,刘少和,汪星星.河源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化战略研究[J].客家文博,2019(1):48-54.

  [4]卞之峣,杨荔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传播机制:以广西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0(12):59-64.

  [5]高洁.新媒体平台助力旅游文化传播研究:评《旅游文化与传播》[J].新闻记者,2020(1):97.

  [6]毛金风,杨莉,石玉.消费者视角下区域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C]//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旅游局.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7]曹锦阳.全媒体时代旅游文化传播模式的转化与重塑[J].社会科学家,2020(8):64-69.

  [8]乔秀峰.视觉媒体传播对山西旅游文化的效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04-108.

  [9]俞泉.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探究:评《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128.

  [10]赵敏.我国当代文化旅游审美观念的变迁[J].社会科学家,2019(11):113-118.

  [11]莫利民.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19(10):52-53.

  [12]张莉.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青年记者,2018(2):30-31.

  [13]王兴中,王怡,常芳.重新解读旅游动力机制与管理供给[J].人文地理,2017(6):1-14.

  [14]方世川,陈潇潇.百色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83-188.

  作者:徐子安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