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82-01
一、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突出新闻时效性,将工作效率提高
对新闻而言,时效性就是生命。想要写好新闻事件,就应该保障主要内容写实,分量写足,比如:新闻点、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等,再配合上一个醒目的标题,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稿件第一读者“编辑”的阅稿冲动。只有质量高的稿件,才能够让编辑感到新鲜、感到稿件的重要性。作为电视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一定的编辑意识,哪些画面应该先拍摄、哪些画面应该特写、哪些画面之间需要相互的组合等等,都有一定的讲究,如此才有利于顺利的播放。
(二)有利于增强节目可视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在具体工作环节,第一线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见证人”,可以掌握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比如:在某某会议上出台的措施、某某领导人发表的讲话内容等。在写作稿件时,如果记者无法将主要意图穿插其中,后期编辑在编稿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偏差,导致播出之后,群众错误的理解,这样甚至可能酿成不必要的新闻事故。另外,拥有一定的编辑意识,也有利于新闻节目可视性的增长。作为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电视新闻是将镜头语言、文字表述、同期声以及现场访问相互的结合,所以在采访中,不能够忽视电视摄像记者的作用。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摄像师无法及时、准确地拍摄到细节镜头,就算文字再好、再漂亮也无济于事。因此,如果能够将缩写的稿件同拍摄的画面相互的结合,那么,这一条新闻的可视性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二、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具体表现
(一)镜头的运动应当同剪辑的节奏相互取得吻合
电视新闻的剪辑节奏有利于新闻基调在一定程度得到控制,将紧张、轻松、欢快或者是沉重等情绪表达出来。就算是新闻没有要求镜头运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需要捕捉到现场的气氛,对剪辑的需求加以考虑。在剧烈运动表现中,应该拍摄部分较短的镜头,再配合上快摇、急推、急拉等方式或者是选择异常的角度拍摄,都可以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紧迫感。反之,在优美的湖光山色的表现中,无论是摇、拉、推、移,都应该保持平稳舒缓,避免强烈的镜头运动。
(二)保障同期声的正确选择与运用
在电视语言中,同期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电视记者的编辑意识也可以体现在同期声的选择与运用中。电视同期声主要是包含了现场的环境音响和现场人物的访谈等等,都是随着画面的拍摄来采录的。环境音响有利于电视新闻现场感、信息量的增加;而人物的谈话则有利于将报道当中记者转述环节省略掉,原原本本的传达最初的信息给观众,这样也有利于可信性的提高。在采访过程中,由于部分记者缺少对声音的编辑意识,导致拍摄中过于注重画面元素,忽略了同期声元素,使得新闻信息量出现了大面积的流失。所以,考虑到同期声的正确选择与运用,不仅会将稿件进一步丰富,同时也为后期的创作留下充分地余地。
(三)掌握电视新闻在无剪辑当中的拍摄技巧
现今时代下,人们对于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而从发生到播出一条新闻的时间却在逐渐减短。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剪辑上,还谈何新闻时效性呢?而通过无剪辑的拍摄,则有利于新闻时效性的提升。
所谓无剪辑拍摄,指的是在前期的采访环节,记者将新闻的拍摄结合到后期的剪辑,并且始终遵循编辑的基本原则,将传统模式下的拍摄与剪辑相互合并,这样就能够将成片率大幅度提高。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每一次现场拍摄镜头的转换,都可以看成为一次剪辑,而剪辑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主题,提高镜头画面拍摄的质量,做好少拍废镜头。如此,在后期的制作环节,就可以很少进行剪辑,甚至是不剪辑就能够直接播出。
(四)保持规范的画面拍摄
在部分电视台当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播出的画面不是曝光不够准确,就是画面摇摇晃晃,这样不仅会对画面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电视台不负责的感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摄像最基本的能力达不到标准,在新闻拍摄的时候,大脑当中没有拍摄意图的明确意识,对于画面精选的本领有所欠缺,甚至是编辑意识不够,看到什么感觉可以就拍什么,这样对于后期的剪辑工作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画面拍摄中一定要做到规范,比如:镜头需要做好固定稳固处理;调面不能够太长也不能够太短。
三、结语
总之,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编辑意识,只有保持这一前提,才能够让新闻体现其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从而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新闻需求。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