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有(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5 23:28:09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13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的:探讨对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手术治疗的4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住院期间手术部位刀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53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刀口感染,感染率为4.64%,发生感染的患者与年龄、切口类别、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与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
普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的感染,约占外科医院感染总数的13%~40%[1]。一旦发生感染,对患者造成了更大的伤痛,对其预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因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造成患者死亡的发生。经过分析与研究,感染与多种原因都有密切的关系,应针对这些密切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更好的减少普外科手术后的感染。现对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于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4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1例,女182例,年龄6~82岁,平均(45.3±12.5)岁,发病时间为3 h~2年。

1.2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手术部位感染是在术后1月内,并且感染与手术有关,切口局部皮肤及组织出现红肿热痛,其深部筋膜组织可见脓性渗出物或者在拆线后切口挣开有脓性渗出,检验学检查有无细菌生长,都属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

1.3 方法:查看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病程记录情况、切口换药情况、辅助检查等相关措施,判断是否反正感染,并统计感染者的年龄、性别、切口类别、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感染率为感染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见表1。

表1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例)

相关因素

手术

感染

感染率(%)

年龄

0~15岁

71

4

5.63

16~60岁

209

7

3.35

>60岁

173

10

5.78

性别

271

12

4.43

182

9

4.95

切口类别

Ⅰ类

151

2

1.32

Ⅱ类

204

8

3.92

Ⅲ类

98

11

11.22

手术性质

急诊

179

13

7.26

择期

274

8

2.92

手术时间

<120 min

310

5

1.61

≥120 min

143

16

1.12

住院时间

≤7 d

276

0

0

8~14 d

77

4

5.19

≥15 d

100

17

17.00

3 讨论

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方式,救治了大量的患者,减少了其病死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普外科手术,作为所有外科的基础,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伴随外科手术的最早应用到现在,都摆脱不了手术后感染的发生,随着医疗条件的增高,及抗生素的应用,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已经减少很多,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人在术后发生了感染,这使他们承受了更大的伤痛及经济负担,更有甚者因为感染失去了其宝贵的生命[2]。这就让医务工作者考虑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术后的感染,经过研究发现,术后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

年龄是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的第一因素,年龄过小身体抵抗力差,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减退,更合并一些内科疾病,这都加大了术后感染发生的机率[3]。

切口类别是根据是否受到污染决定的,Ⅱ类与Ⅲ类切口增加了与细菌的接触可能,这样,术后反生感染的机率就会大大的增加。

手术性质决定了手术前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包括患者身体的准备及医疗上的准备,往往急诊手术都已经发生了出血、感染、休克,这都为细菌增殖提供了优良的生长基,而使术后感染率增加[4]。

虽然手术经过严格的消毒,随着手术进行,切口周围皮肤纹理内的细菌、空气中的细菌会开始增殖,并且患者的抵抗力逐渐下降,这就增大了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

术后住院治疗,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可能好几个患者住在一起,加上家属的陪同,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住院时间越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就越大,这样就会造成手术部位发生感染[5]。

综上所述,引起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很多,护理工作者应当在正常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对以上因素更为注意,及时查看患者的刀口情况,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2001:21.

[2] 王庆军,李武平.择期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10,88(1):59.

[3] 万颖杰,陈显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及高危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153.

[4] 齐晓红,区小珍.605例择期手术切口监测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1):64.

[5] 唐伟松.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1):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