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护理人员在各种养老模式中的优势)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7 11:39:31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30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关于养老护理人员合理化配置需求的调研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养老机构的重要性也逐渐体现。医养融合模式为新型养老模式,其核心内容为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疾病管理、健康保健等多项综合医疗服务。此外,养老机构对护理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化养老机构普遍缺乏专业护理人才,因此,为适应社会化养老机构针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对养老护理人员如何进行合理化配置为首要问题,可对推动专业护理服务、护理保险制度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7月来校培训的潍坊市各养老机构160名养老护理人员作为调研对象,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来校培训的潍坊市各养老机构160名养老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人,女性134人,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72±6.46)岁;初级班107人,中级班53人;公办养老机构32家共62人,民办养老机构42家共73人,社区服务中心7家共25人。院长、副院长、护理部主任、财务等管理人员共34人。


  1.2方法


  根据养老机构实际情况设计调研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中针对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提出3个闭合性问题。此外,根据不同床位如何合理分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分为护士及养老护理员两类,每类提出几个问题,包括数量、性别、职称等。将调研假设床位定为100张床位,研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合理化配置。由经过专业培训护理教师对调研问卷进行回收,同时说明调研的目的与要求,均以不记名方式作答,并结合深度交流、座谈交流等方式,而后对调研问卷进行整理与复核。发放问卷共计160份,回收126份,回收率78.75%,全部有效资料102份,总有效率80.95%。


  1.3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率(%)表示计数数据,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说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一定意义。


  2结果


  经过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调研,初步提出1所100张床位养老机构,配置护士及护理员29名,护士与护理员之比1:2.2,床护比3.4:1,男女性别配比1:2.6,该配置雏形中职称、职业等级、学历等指标均显著改善,同时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文化程度低等问题,P<0.05,参考表1。


  3讨论


  老年人为社会特殊群体,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机体逐渐退化,抵抗力及免疫力较弱,多数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甚至同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相应提升。养老机构急需高层次护理人才,提升护理人员整体专业化水平及综合素质,同时对老年人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健康保健以及康复护理等深层次护理内容,不断深化老年护理服务内涵,适应老年人护理服务需要。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合理化配置直接影响养老机构整体水平,养老护理为卫生服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对减少痛苦、预防疾病、老有所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部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严重缺乏养老护理人员,且护理质量较差,对养老机构存在认知错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负担重,工作内容繁琐,易导致工作态度消极、脱岗等情况的发生。此外,影响养老机构是否正常运行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为养老护理人员,高层次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可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对养老机构而言,合理化配置为当前急需解决问题,对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加强相关人员对合理化配置问题的了解,纠正对养老机构存在的认知错误,逐渐转变养老护理理念,通过多项措施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呼吁全社会关怀、尊重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心理、健康等支持与帮助,从而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本次研究中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等级、职称、学历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说明合理化配置可解决当前养老机构所存在的专业程度低、素质不高的问题,但仍需实践对其科学性及合理性进行評定。


  综上所述,应加强养老机构合理化配置实行力度,保障养老机构对于养老护理人员的合理化配置,适应养老护理人员合理化配置需求,推动养老事业不断发展。


  作者:孙伟娟等

  第2篇:温州市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尤其是失能失智及空巢老人数量的逐年增加,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旳热点,养老护理的责任也逐步由家庭转向社区和机构承担,养老护理员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开始出现在社会上。然而,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温州早在1995年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至2016年末为止,温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7.14%。面对如此严峻的老年化形势,温州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如何?能否担当起老年人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重任?这些问题不仅事关温州市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设,更是事关温州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1根据调研数据解析温州市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现状


  本研究对养老护理员的调研样本抽取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选取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进行走访,二是借助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护理员培训机会发放问卷。通过两种渠道共发放问卷256份,回收有效问卷237,有效回收率92.58%。


  1.1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养老护理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性护理员仅21人,占总数的8.86%,而女性护理员人数为216人,占到调查总数的91.14%。养老护理员整体年龄偏大,近6成的护理员年龄集中在41-50岁,30岁以下的护理员人数为19人,占有效样本的802%。养老护理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30.38%的有效样本仅是小学及以下文化,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仅有29人。养老护理员从业年限偏短,从业时间在1-4年之间的占有效样本的44.3%,有15.19%的养老护理员仅为刚加入工作不久,时间为1年以下。持证上岗率较低,多数养老护理员没有专业的资格证书,仅有37.55%的人员表示拥有护理员证书。


  1.2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温州市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整体偏低。第一,专业知识缺乏,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学习能力差,他们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生理疾病及临床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超过2/3的人表示不了解或是完全不了解。第二,专业技能缺乏,多数护理员表示自己能很好地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但是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指导、与老人的沟通以及配合医生进行疾病的护理技能比较缺乏。第三,专业态度有待提高,面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多数护理员表示没有考虑过为不同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仅有38.82%的护理员表示自己面对护理工作时态度是热爱或是比较热爱。第四,专业自主性不高,其中主动寻找养老护理员工作的比例不到15%,76%的人是通过亲戚朋友推荐或是职业介绍所介绍而进入护理员队伍的比例高达76%;绝大多数护理员表示他们因为暂时没有更好工作选择才选择这一工作,只有173%的人表示自己喜欢为老人工作。第五,专业培训缺乏,调查显示他们最主要的知识来源是生活经验,其次才是培训,而且培训时间较短,在经过培训的102人中,91人的培训时间短于1个月,短时间的培训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由于参加培训的比例低且时间短,使得他们的工作主要停留在简单的生活照顾,难以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第六,专业地位偏低,养老护理员普遍认为他们目前从事的工作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偏低,在题项“政府给予了健全的法律支持”上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的比例也不到40%。


  2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偏低的原因


  2.1政府原因


  2.1.1政府的政策保障不够,政策的支持面偏窄


  近年来,温州市政府为了规范和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政策,如《关于做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州市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等文件,为温州市老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这些制度对养老护理员的从业资格、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工资工时、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办法及专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难以从政策上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建设予以保障。此外,由于目前的养老政策往往缺乏具体详细的实施细则,也容易造成部分养老机构钻政策的漏洞,再加政府对政策未进行良好的宣传,导致很多养老护理员根本不知道相关政策的规定,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1.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而言,养老护理员的入职没有明确的资格限制和门槛要求,只要个人愿意,谁都可以进入该行业。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养老机构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不但没有为养老护理员缴纳社会保险,而且没有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职业保护和职业权益,对那些吃住在养老院的护理员来说,服侍老人、整理房间就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一切。此外,由于多数养老机构缺乏激励机制和长效考核机制,致使养老护理员的薪资水平和其绩效水平基本脱钩,因此难以对养老护理员的行为起到奖惩的约束效果,长此以往,使养老护理员难以对被护理的老人尽心尽责。


  2.1.3专业化培训有待改进


  近年来,温州市持续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投入力度,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仅依托东方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平台,政府在2014-2016年先后组织了1200多名养老护理员参加培训。但总体来看,专业化培训不足,培训工作还没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参与老护理员培训的机构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养老护理员队伍受训人数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此外,不同机构的培训内容参差不齐,难以与养老护理员培训需求相匹配,培训效果不显著。


  2.2社会原因


  首先,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认可度是指社会对某一职业的整体评价与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发现,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普遍认为养老护理的工作“脏、苦、累”、是“伺候人的工作”,对养老护理员缺乏起码的尊重和认可,如此不仅严重影响在职养老护理员的自我认同,也使得社会上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该工作,就算是选择了这一职业,也是被动进入此行业,若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选择更换工作。


  其次,社会为专业化买单的能力不足。虽然社会普遍希望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养老服务,但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意味着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但是很多老年人支付不起这项费用。此外,出于对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缺乏信任,一些老人宁愿忍着也不愿花更多的钱去接受他们的服务,由此也不利于护理员的专业化建设。


  最后,专业组织建设滞后。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养老护理员需要一定的职业团体组织,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解决他们的权益侵害问题,保障他们的利益诉求。但是温州目前尚未成立专门针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统一性团体组织,专业组织的欠缺不仅严重影响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也严重影响了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进程。


  2.3个人原因


  首先,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温州市养老护理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虽然社会经验丰富,但多数是半路转行为养老护理员,专业自主性偏低,对新事物、新知识容易产生排斥心理,而且由于年龄偏大,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下降,也进一步加重专业培训的难度,面对逐步深化的知识内容,专业化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任务重、待遇低。根据每4位失能或半失能老年需要1名专业护理员的国家标准,温州目前专业养老护理员缺口大概在4万人,缺口如此巨大,直接导致在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任务重、时间长,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使得他们身心俱疲,也使他們无力思考自身的职业发展。目前温州市多数养老护理员工资在3000元左右,面对远低于社会平均的薪酬水平,更是让他们没有动力促进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最后,无职业归属感。职业归属感作为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是促使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自我发展、自我成熟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驱动力。然而,没有有效的政策法律保护、偏低的社会地位、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不匹配的薪资报酬等原因的存在,使得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职业归属感,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仅仅将这个职业视作未来更好工作的跳板,几乎没人将其作为终身事业。


  3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3.1加大法律政策支持和宣传监查工作


  进一步完善老年权益法,对老年人获得专业长期照护和老年经济保障的权益予以深化,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养老护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推进养老服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加大宣传力度,在发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等工具,加快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观念和态度的转变;鼓励和扶持专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组织在法律政策宣传、规范专业服务、建设专业队伍、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规范政策执行者的职责,保障相关法律政策的实施落实;实施有效的监控手段,落实对护理人员的奖励措施,对违反法律政策的行为严厉处罚,增加违法成本。


  3.2健全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


  借鉴其他人才培养的方法,依托在温高校或是职校开设老年服务或是护理专业,实行全日制教学,继续扩大报考学生在录取分、学杂费用、奖学金发放、毕业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优惠;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在对培训学校资质严格把控的前提下,放宽对社会专业培训学校数量的限制,逐步完善养老护理员培训的市场化运作;强制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养老机构的资格鉴定流程,确保从业者在老年护理方面有基本经验和专业知识;强化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对职业资格进行年检,制定定期复训制度,有效增强护理员专业技能,同时严格岗位淘汰制度,对违反养老行业职业道德与规范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3.3加快专业组织建设


  专业组织作为保证组织成员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通过章程或公约的形式规范成员的行为,从而间接起到个人专业提升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快专业组织的建设。作为政府,要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加快老年服务教育理论学者的培养,通过校政、校企合作加快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养老护理员个体专业化发展。作为养老机构,要主动发挥作用,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内部活动,帮助养老护理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职业满意度。


  3.4规范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


  在选用招聘上,明确挑选标准与招聘渠道,根据温州市民政局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单位内部的岗位配置,面向社会组织公开公平公正招聘;在培训开发上,考虑个体差异,借助不同渠道、选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化培养;在薪酬激励方面,根据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釆取差别化的激励措施;在配置和绩效方面,要主动深入一线调研,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结构资质搭配,使人力资源效用发挥最大化,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围绕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组织定期与随机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对于考核结果较差者,组织面谈,帮助其改进。


  3.5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要加强对养老护理员专业发展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协助养老护理员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要逐步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尤其是要加强对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提高他们对该岗位的认同感,进而留住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和媒体舆论宣传提高养老护理在公众心中的慈善友爱地位,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不良看法。


  作者:林丽卿

  第3篇:医药学校筹设养老护理新专业计划明年开班


  日前,由上海市医药学校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慢病防治论坛暨首届养老护理国际研討会顺利闭幕。来自海峡两岸从事慢病防治方面的专家学者、国内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专家及从业人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员、养老护理机构及相关领域人士参会。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上海医药学校正在积极筹备开设养老护理新专业,计划明年9月开班。医药学校校长陆国民表示:“面对市场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巨大需求,职业学校必须加快教学转型。”


  “目前,学校正在向市教委申报开设养老护理新专业。”该专业项目负责人王成文介绍,“为此,学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引进专业带头人、组建师资团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走出国门,与澳大利亚、日本开展合作办学,吸收国际先进的养老护理理念等。”


  近两年,上海市医药学校顺应环境挑战和发展机遇,在传播健康理念、服务社会、专业设计等方面,从被动调整到主动转型。一方面与洋泾街道合作,开办各类讲座,向社区居民、公司白领等人群传播健康理念,宣传慢病防治小知识;另一方面开设养老护理职前教育新专业和职后培训,解决人才供应问题。


  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预计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540万人。


  养老照护和医疗护理需求逐日增长、护理机构资源相对于需求缺口较大、护理人才紧缺……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社会各界都在探求积极有效的做法。


  作者:朱筱丽

  第4篇:品管圈模式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养老护理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我国养老护理改革在不断深化;其次,养老护理改革对养老护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护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护理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养老护理人员成为社会及养老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养老护理员的总体情况而言,如年龄、学历、从业资格、相关专业知识与目前岗位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就需要对养老护理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从而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自身业务素质。所以在当前我國养老护理事业发展中,如何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培训品质,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养老护理员的满意度,切实保障养老护理员的学习愿望以及利益。对品管圈模式进行运用,能够对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并为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综合素养奠定重要基础。


  1品管圈应用现状


  (1)品管圈的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在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创立品管圈活动,之后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


  (2)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品管圈是一种通过对管理制度的提高与工作环境的改善,达到集体参与并改善和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方法。自1978年兴起于我国,并在我国质量协会的监督下不断发展,向着更高的技术方面、工艺方面、管理方面扩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品管圈不仅要求领导人员参与其中,而且也要求职工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只有如此,品管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当前,品管圈模式在养老护理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运用,并且在养老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品管圈模式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也决定了品管圈模式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品管圈模式中,团队个体所具有的能力与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而整个团体也可以在明确的分工以及相互的监督检查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对于为养老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现平台、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积极性等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养老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养老护理对象的满意度也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2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2.1国外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国外的养老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沉淀,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建立了养老护士的专业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相应的培训机制较为成熟。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培养,并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


  2.2国内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从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来看,由于我国养老护理工作仍旧停留在关注养老服务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因此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内容也多集中于此,这导致了养老服务对象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也没有在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得到体现。另外,我国当前所具有的养老服务人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养老服务行业规模的迅猛发展,而是反映着我国养老护理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而这种数量上的缺口,也导致了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准入门槛较低,这对于提升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质量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我国养老服务人员所具有的持证率较低。当前,我国拥有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仅有两万多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持证率普遍都在50.00%左右,而广州也仅仅达到了12.00%,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或者中小城市,养老护理工作者的持证率则更低;再次,不规范化培训,培的谌菁虻?结构不合理,且主要以考证培训为目的。


  3品管圈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作用


  3.1促进了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操作产生深入的理解


  品管圈小组活动提倡和坚持“小、实、活、新”的发展方向,可短期见效,易持续开展,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学员满意度。品管圈模式能够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通过培训了解工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操作重点,从而确保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使用更加规范的动作与更加熟练的流程,并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养老护理对象开展沟通,强化自身对工作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认知与了解。当然,通过品管圈模式,圈员也可以开展圈员会议,总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再使用统计学方法和鱼骨图等明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从而确保培训工作能够体现出更好的针对性,并确保培训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借鉴品管圈在其他行业推行的成功经验,将品管圈改善方法导入到养老护理员培训中,旨在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培训教学的教学品质。从品管圈模式所使用的方法来看,这些方法可以发挥出老师的辅导作用,并在充分调动养老护理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利用真实的操作与实践来培养养老护理工作者的问题发现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对自身工作进行持续完善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养老护理共组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学习效率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品管圈模式中,圈员扮演者培训者角色,同时也扮演者学习者角色,他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品管圈对于强化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与养老护理对象之间的沟通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降低二者之间矛盾的产生,而且也有助于引导养老护理对象掌握更多的养老技能,推动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养老护理工作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3.2强化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品管圈模式中,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质量进行评估,这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改进与优化。而对于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协调和完善激励惩罚制度及管理制度。


  3.3品管圈活动对于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双赢效果


  在品管圈模式中,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培训对象的专业素养,引导培训对象构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且也能够提升培训者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完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培养体系,提升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4结语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升养老护理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素养、人文素养、职业判断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实现养老护理事业从单纯停留在表面向充满人文精神、专业高效的全面护理的转变,借鉴品管圈活动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


  作者:郭秀珍等

  第5篇:养老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但是目前由于人们意识的不断发展,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因此,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养老护理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提升养老护理教学水平,实行“学校—社区—养老院”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参加学校实训室实训、养老院见习、家庭实践。


  一、养老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为了探究养老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河南、江苏、山东等教育大省的职业学校养老护理类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一)职业教育特色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目标,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避免与高等教育培养同质化的养老护理人才,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水平。但现实情况下,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养老护理课程实训课所占比例较小,职业教育特色不足。学生养老护理职业方面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有待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专业一般沿袭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社会上存在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较低的养老护理人员,而这些养老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为社会培养能很快上手的、熟练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特色不足。


  (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岗位无缝对接


  笔者对养老护理专业教学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实训课安排的满意度仅为26%,对见习安排的满意度为27%,对养老护理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仅为24%。可见,当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导致学校相关的设备不到位,学校的实践课程也不能及时、按时地开展。同时,由于教师实践指导水平有待提升、教学模式陈旧、課程缺乏实践性及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弊端,导致所学技能无用武之地。


  (三)专业课程体系不切合实际


  在访问调查学生时,56%的养老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养老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30%的养老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养老护理专业课程有吸引力、较为实用;14%的养老护理专业学生表示对本校养老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满意,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实践能力。


  二、养老护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


  (一)以重组教学内容为抓手,突出教学的职业化


  专业教学应基于服务过程思考和岗位实际需求,从认识老年生理变化开始,以服务过程为线索,以服务情境技能引导课程内容整改。专业教学内容包括老龄化基本理论;健康评估内容与手段;老年保健知识及常见疾病观察;常用康复方法与指导及自救互救基本措施;日常生活照料技能;沟通技能、抚慰技能、娱乐、作息、个性化生活及家务照料关注等;老年人心理变化及基本心理疏导措施;临终老人关怀服务;对知识层面、人际交往方面、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及突发应对服务能力等进行培养。


  (二)以整合多方资源为关键,突出教学的社会化


  在养老护理教学中,职业技能学习与实践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学校没有自己的实习机构,缺乏完善的实训设备与场所,导致学生不能很快掌握自身岗位所需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应该积极整合周围的教学资源,与社区养老机构、老年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增大学生的实训课比例,为社区养老机构、老年医院等输送大批专业的、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为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提前做好铺垫。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成立中国养老护理志愿者小分队,每周五、六、日安排一年级、二年级的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学校附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安排三年级的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生进入老年医院、养老福利院志愿服务及见习,实行“学校—社区—养老院”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以改革教学方法为主线,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中职学校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护理查房、模拟标准化患者、角色扮演、PBL教学、小组讨论等,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同时,还以带教影响学生,如榜样带教、技术带教、理论带教、思想带教、作风带教、态度带教、品格带教、修养带教等。最后,还要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教学效果,改革以往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方法。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养老护理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教学。


  作者:朱妲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