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静脉输液;按压;并发症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临床上静脉给药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的按压是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疼痛与不适,保证下一次穿刺顺利的前提。临床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极易造成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拔针后如何有效按压,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本组患者输液拔针后使用拇指按压法和上举按压法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6年3月,基本外科住院需输液治疗的患者且符合标准共153例(486次),其中男92例,女61例,年龄16~80岁,平均(45.2±17.3)岁。
1.2 入选标准:①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和准确配合,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②静脉注射部位为手背或前臂;③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过程顺利无渗漏。
1.3 方法:①拔针后按压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及上举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为4 min,拔针及按压均由同一护士完成。②拇指按压方法: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③上举按压法:拔针后立即用拇指沿血管走向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大拇指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 cm[1],同时嘱患者上举该手,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30~40 cm),举手时间为2~3 min。
1.4 效果评估:由指定的护理人员在按压结束10 min后测量按压局部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情况。①皮肤出血:拔针按压后,皮肤针眼可见血液溢出;②皮下淤血:拔针按压后,皮下形成血肿或皮下淤斑。
1.5 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两种按压法皮肤出血情况比较,拇指按压法皮肤出血19例,上举按压法皮肤出血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05)。②两种按压法皮肤淤血比较,拇指按压法皮肤淤血17例,上举按压法出现皮肤淤血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穿刺点皮肤出血或皮下淤血,临床上时有发生,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二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因此在拔针按压时需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拇指按压法,由于手指的面积较小,虽按压了皮肤针眼,但有可能血管穿刺点的按压并不完善,因而易出现皮下淤血。上举按压法,在按压穿刺点及穿刺点上方皮肤的同时抬高肢体,能有效地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显著。上举式按压法,由于静脉血受重力作用明显,加之静脉血由远心端流向近心端,抬高肢体可减少肢体远端浅静脉的压力,从而减少浅静脉充盈程度[2],同时抬高肢体可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对输液静脉血管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减轻出血、淤血症状,并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3]。
《基础护理学》中对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按压面积、按压力度和按压时间等没有明确规定[4]。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有人认为,至少3 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5]。本次观察采用按压4 min解除后仍有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出血现象,这可能与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部位发生偏移所致。一些老龄患者手背皮下组织疏松,血管滑动度大,按压时血管滑动,发生了按压部位的偏移而导致皮下出血或淤血。
通过对静脉穿刺拔针后拇指按压法和上举按压法的比较,观察患者皮下出血情况,提示上举按压法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拇指按压法,既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又有利于患者的再次穿刺治疗,是一种较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丽莹,朱海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新法探讨[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5):393.
[2]高山英,丁玲芳,万珍兰.肢体垂吊对静脉穿刺输液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7.
[3]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2.
[4]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1.
[5]黄琳.静脉输液拔针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