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脑血管疾病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疗效。方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前及康复结束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康复训练与未采用康复训练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优越很多,发病初期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比发病后期进行训练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情况优越很多。结论:对急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或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高。中风存活者中约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若病后处理不当可导致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中风康复的目标是恢复或重建功能、发挥残余功能、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适心理、学习使用移动工具和辅助器具,为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林人民医院2000年~2001年收治的ICVD患者共102例,男78例,女24例,年龄46~74岁,平均60岁,患者发病后开始功能锻炼前与采用及未采用此套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方法后半年的随访与评估,半年后随访结果为坚持此套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方法为61例,而由于种种原因未坚持的有41例。
1.2 运动功能康复的步骤和方法:在卒中发病后3~7 d内开始者,平均康复时间为21~55 d,1个月后开始者,平均康复时间为6个月以上。因此,近年来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康复专家支持早期甚至超早期康复,以有效地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和废用性肌腱挛缩等废用综合征,有利于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一般以发病后3~4周内开始为宜。
1.2.1 床上锻炼:对于肌力0~1级,或部分2级患者,需先行床上康复锻炼。①患肢保持功能位;②其他辅助治疗,根据患肢肌力,行按摩、针灸、温浴中被动运动及各关节抵抗运动,亦可配合各种理疗。
1.2.2 起坐缩压:①通常应用摇床,将头部缓慢升高使患者从平卧转为不同角度的倾斜位直至坐位;②起坐锻炼一般于每天早晨及午餐前施行2次,并在该倾斜位进餐;③起病后7~10 d以上,起坐位达80°,持续30 min以上,无不适者可开始转为轮椅训练。
1.2.3 站立训练:①注意事项:肩胛带肌肉尚处于弛缓性瘫痪的患者,用绷带将患侧上肢托起,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②护理者双手扶患者双肩或腰部,并支持患肢膝部;③纠正患侧下肢不良姿式,如大腿内收、外旋、膝关节屈曲、足内翻、足趾屈曲、内收等;④心功能良好者,每天训练3~5次,每次3~50 min,但以疲乏及其他不适感为度。
1.2.4 步行锻炼:①先要扶杖步行;②站立平衡后可横侧移步,渐向步行锻炼过渡。待平地步行的基本动作已娴熟,步态正确后,开始练习上、下梯、跨沟等。以上步行练习,必须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骨折、软组织损伤。
2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因此,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之后,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尽早有目的地对患者实行系统化康复护理。采取先急后缓,先主后次,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科主任协助诊查和处理。如患者患脑血管病后,往往出现肢体活动受限、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针对其健康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护理。
2.1 步行期康复训练:在正式站立和步行前首先做好床上运动,增强躯干肌力,训练平衡,练习起坐,在此基础上进行站立平衡练习,利用助手扶持或拄拐,平稳后开始步行练习。开步常呈外展姿势,成人字形,可用辅助器材帮其矫正脚的姿势,对开步极困难者可用绳绑于患肢上帮助上提,协助开步。并注意矫正患者步态。走路平稳后,再进行上下台阶练习,同时进行患侧上肢练习,大多数患者手部功能恢复较慢,鼓励患者活动上肢各关节,逐步进行持物练习,对各期情况进行评定的同时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
2.2 平衡训练:开始时坐在床上,双腿下垂于床边,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10~15 min。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最后步行训练,其步骤为:站立练习,分为助手辅助站立,扶杖站立,坐椅站立,站立时身体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和前后倾斜。
2.3 迈步练习:重度偏瘫患者助手协助步行,多采取在瘫痪下肢的脚上拴一根绳子,当患者想迈步时,助手往上提绳予以协助。这种方法患者容易接受,好似本人真的会走了,而由衷地高兴。中度偏瘫患者在床边或扶墙训练;轻度偏瘫患者可扶手训练。要牢记协助者不宜用力牵拉患侧上肢,因为患侧的上肢恢复一般较下肢困难,若将处于瘫痪状态的维持肩关节紧张性的肌肉拉伤,会给后来的恢复造成极大障碍[1]。
2.4 登楼梯训练:当偏瘫患者登楼梯时,栏杆应在健康的一侧,使患者能抓住它。患者不要望楼梯顶部,以免眩晕。当患者下楼时,栏杆应在患病一侧,患者可以靠着它,防止跌倒。因偏瘫患者跌倒时,几乎总是跌向偏瘫的一侧。
2.5 肌痉挛的康复:痉挛治疗主张把治疗和功能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为技巧性动作。在治疗时引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认为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握、运动控制十分重要。早期正确的肢体功能位可以减轻和对抗痉挛肌肉张力。体位以俯卧为主,定时翻身,尽量避免仰卧位。上肢以对抗屈肌为主的伸位,下肢以对抗伸肌为主的屈位。持续而缓慢地牵伸痉挛肌,并且给予按摩,使其放松,反复进行使肌痉挛暂时得到缓解。肘指膝痉挛是康复重点,应用各种感觉刺激诱发肌肉活动,调节各种反射对运动的影响。
3 参考文献
[1] 励建安.减重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3(12):1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