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手术供应部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脑力激荡等方法,讨论分析腔镜清洗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室消毒供应部腔镜清洗的合格率由活动前90.45%,提高到活动后的9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34,P=0.045);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硬式内镜清洗的合格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患者安全。
【关键词】 品管圈; 腔镜清洗; 合格率;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04-03
微创手术在外科领域迅猛发展,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品管圈(QCC)管理工具是一个行之有效、易持续开展并且能提升医疗品质与患者安全的质量改善活动[1]。在护理部领导下,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引入笔者所在科室科,笔者于2013年12月-2014年4月提出以“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为主题进行质量改进,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手术供应部共有人员13人,其中护士9人,工人2个,消毒员2个,年龄22~48岁。工作年限3~20年,学历:中专7人,大专3人,本科1人,初中2人,主要承担手术室手术后所有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保证手术器械的正常供应,每日手术量约100台,使用腔镜手术每日约22台。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3年12月手术供应部采用自愿参加原则,由7名工作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选出一名圈长,由消毒供应部主任担任辅导员。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推出5个圈名,最后用投票的方法选定了“大小S圈(Ss圈)”为圈名,大S为手术室,小S为供应室,寓意大小S紧密团结,共同为手术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2]。
1.2.2 确定主题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推出多个可实行主题,按上级政策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依照最高5分、普通3分、最低1分进行评分,最终总分最高者的项目“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列为本次活动主题。活动周期为6个月,旨在通过提高硬式内镜清洗的合格率,降低腔镜手术患者的感染率。
1.2.3 现状调查及查找原因 收集2013年9-12月共1936台(15 486件)硬式内镜清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未严格执行清洗流程37.22%、对腔镜的清洗技术掌握不足25.77%、清洗流程不合理12.00%。针对影响硬式内镜清洗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由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积极发言,集体评分筛选的方式,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画出原因型要因分析图,见图1,提出影响腔镜清洗合格率的的主要因素。
1.2.4 目标设定 依据改善前现况把握柏拉图分析结论的74.99%为改善重点,本圈的圈能力为78%。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0.9045+(0.0955×74.99%×78%)=0.9045+0.0558=96.03%。经过计算,目标设定将腔镜的清洗合格率从目前的90.45%提高至96.03%。
1.2.5 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 品管圈小组成员按照PDCA方法,并根据“二八法则”抓住主要问题[3],对影响清洗原因分析的前三位“未严格执行清洗流程、对腔镜的清洗技术掌握不足、清洗流程不合理”进行重点整改。(1)进行腔镜清洗重要性的学习,要求全体员工要有责任心及慎独精神。(2)修订流程:针对原来的流程进行修改,确定新流程,见图2。画圈为这次修订部分。(3)培训:每周2次的品管圈会议,进行全体员工的强化培训包括清洗流程、腔镜器械如何拆至最小化、清洗剂如何配置、如何检查清洗的质量等[4]。(4)考核:进行人人操作考核,不合格不上岗。(5)实施:严格按清洗流程进行落实,并进行自我清洗质量监测。(6)质控:包装人员进行清洗质量的监测,将不合格的问题记录下来,采用不记名,每日针对前1 d清洗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及时进行自检与检讨,促进清洗质量的持续改进。
1.2.6 效果评价 经过连续4个月后评价效果,对清洗后的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监测,(1)日常监测:由配包护士对每一件硬式内镜清洗质量采用目测及放大光源进行检查。(2)定期监测:由院感监控护士每周二次抽查,每次随机抽查10件采用目测及放大光源进行监测清洗质量。(3)生物监测:每月随机取10件硬式内镜的器械送微生物室进行生物监测。清洗质量合格标准:腔镜表面及官腔内、关节处清洁、光整、无肉眼可见的残留物存在,生物监测无细菌生长[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分别统计品管圈活动前15 488件和品管圈活动后15 544件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情况见表1。(1)合格率:品管圈后清洗合格率为=清洗合格腔镜/清洗腔镜总数=15 231÷
15 544×100%=97.98%;(2)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97.9-90.45)÷(96.03-90.45)×100%=7.45÷5.58=133.51%;(3)进步率=[(改善后数据一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97.9-90.45)÷90.45×100%=8.23%。
2.2 无形成果
设计圈员素质自评量表,自评内容包括责任心、凝聚力、积极性、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等6项,最高5分,最低1分,开展品管圈前后让圈员进行自评,统计结果如下,见表2。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比较
时间件数(件)合格数(件)合格率(%)
活动前15 48714 00990.45
活动后15 54415 23197.98
t值12.119.7615.34
P值<0.05<0.05<0.05
表2 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素质比较 分
项目改善前平均改善后平均活动成长
责任心2.874.71+1.84
凝聚力2.254.43+2.18
积极性1.874.14+2.27
合作精神2.754.43+1.68
解决问题能力2.003.57+1.57
品管手法1.373.57+2.20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硬式内镜清洗的合格率
微创手术的迅速发展,对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腔镜的清洗质量影响灭菌的效果[6],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安全。本次品管圈活动全体人员运用群体智慧、团队精神、PDCA循环改进程序,圈员们共同参与、商讨、调查,把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作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提出未严格执行清洗流程、对腔镜的清洗技术掌握不足、清洗流程不合理三项重点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拟定对策并督促实施,完成活动前制定的目标,使硬式内镜清洗流程更加顺畅,合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品管圈活动,笔者针对检查存在问题采用只记录时间及问题原因,第二天进行集体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方法,使成员感受到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为解决问题而工作,积极寻找工作中可改进项目,掌握了腔镜清洗的方法与技巧,为能清洗腔镜而自豪,圈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大大的提高,无形成果得到提高。
3.3 开展品管圈有利于质量的持续改进
为使对策效果能长期稳定地维持,将硬式内镜清洗流程制作成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是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和教育训练[6]。由于品管圈的运作并非一个圈完成而终止,而是持续不断地针对部门内的问题进行改善,虽然本次活动结束,并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讨论活动后影响清洗的主要原因为腔镜的周转快速,清洗的时间不足,对腔镜清洗流程就降低了要求。我们提出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的重要性,只有参与者切实参与其中,才不会流于形式,共同做好科室的质量管理。
通过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全体人员自愿参与了硬式内镜的清洗质量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圈员学会了品管圈的十大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拟定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总结与改进。本期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分析本次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圈长对品管圈的科学管理经验不足,会议时间过长,资料收集不全面,不及时,及由于腔镜的周转快影响腔镜的清洗流程等是今后要改进的方向。因此笔者提出将硬式内镜的清洗合格率提高至100%作为下期活动主题,以贯彻品管圈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3]张健,白晓霞.开展品管圈活动 提升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杂志,2013,7(28):15-17.
[4]徐嬉平.品管圈活动在刮宫吸引管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3,23(15):3715-3716.
[5]华国莲,何剑颖,戴汝萍.持续质量改进在腔镜清洗质量中的应用[J].康复与护理,2012,6(11):565-56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