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在一般哲学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中医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把握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充分理解中医大有裨益。
1共性和个性一般关系的体现
有人将共性与个性比喻成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用于书写、绘画的铅笔,个性是颜色不同。还可把共性与个性比喻成一棵树,共性是整棵树,个性好比树叶、树枝,每片树叶、每根树枝都反映整体信息。
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共性和个性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中医学的重要特征是辨证论治,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它是个性与共性矛盾的展开。
2.1辩证论治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中医辨证论治所得的具体证候,是共性与个性特征的统一体。这种治疗观念和思路,在治人与治病的关系上,更重视人;在整体与局部、机能与形质关系的处理上,更重视整体和机能;在对病变共性和个性的关注上,更重视共性。由于个性特征的产生往往与个体对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个性化反应及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故辨证诊断的重点是对个体的个性化特征、个性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辨析,最终使个体的多样性个性特征在证候的整体诊断中得到更高层次的统一。要想全面掌握个性特征,在收集表象信息时,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临床观察,收集些能够反映个性特征的表现;同时,在治疗时除要针对共性特征外,还应特别注意对个性特征的调整。中医临床常常在经方或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其中作为处方基础的经方或验方的药物、药量等主要针对共性特征,而加减的药物、药量等主要针对个性特征。对个体特征的掌握往往是辨证论治水平的最好体现。
在中医辨证中有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六经八纲辨证,由于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符合温病病情变化规律,故用作温病的辨证纲领确实有利于温病的治疗。然而,这仅是辨证个性方面的发展,个性并不能代替共性,所以只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不要六经辨证;或主张只要六经辨证,不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而脏贿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十分紧密,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2.2中医宏现辩证与微观辩证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这8种辨证方法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是历代医家总结自身临床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统称为宏观辨证。1986年,沈自尹教授首次明确提出“微观辨证”概念。危北海指出微观辨证主要是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对各类中医证型病人进行内在的生理、生化、病理和免疫微生物等各方面客观征象的检查分析,旨在深入阐明证候内在机理,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定量化指标。郭振球认为微观辨证是以中医经典辨证为向导,结合现代新科技,深入到细胞化学、神经递质、激素、免疫乃至基因调节,以阐明病症传变规律的一种辨证方法。“微观辨证”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手段,是中医宏观四诊的深化和扩展,对“证”的诊断起辅助作用。微观辨证不能独立于宏观辨证存在,而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
2.3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虽然突出个性,但离不开共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个人化、个性化、个病化。个人化指这个人所处的环境、综合素质、各脏腑机能等;个性化指个人的世界观、心理状态、性格、饮食习惯、嗜好等;个病化指个人的病有什么特点,和他的个性、个人状况有什么联系,如因果关系等。虽然这些因素和联系是模糊的,但它对我们运用模糊思维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决定性作用。如冠心病病因多种多样,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病因组合,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些病因组合可以变化,各病因在某个病人身上的主次位置也不固定,只有把握病人个性,才能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2.4西医学习也要掌握共性与个性
比较中医与西医异同时,发现两者具有相似之处。如都是先学习多种疾病的共性,然后再学习具体疾病的某一特点。如急性炎症的特点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当具体到各个脏器的急性炎症时,它的临床表现除了红、肿、热、痛之外,又有其具体症状,如急性鼻炎有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急性喉炎有声嘶等症状。学习时从共性到个性,可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韩捷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