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论文,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7 03:44:26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49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中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迅猛增强显着提高了公众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的转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显着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发生比例。长期高血压诱导脑细小动脉变性、坏死,若血压水平在此基础上骤然升高,极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偏瘫为其常见后遗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均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整体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整体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回顾相关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41~78岁,均与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医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偏瘫肢体:0级肌张力4例,I级肌张力15例,n级肌张力37例,n级肌张力44例。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生命体征平稳24h后,评估患者的偏瘫程度,对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制定,行整体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偏瘫肢体保持功能位(1)平卧位正确指导:为防误吸,头偏向一侧;取软垫置于患侧肩关节下,伸直肘关节,肩上抬,背伸腕关节,伸开手指,预防上肢挛缩;为防髋关节外旋,可取软垫置于膝关节下垫置;患侧足蹬枕,足呈背屈位,以防足外翻、足下垂;为防膝关节外旋,可将膝关节内旋,以降低韧带挛缩、关节强直等继续障碍发生率。(2)侧卧位指导:躯体正面与床面呈直角,健侧肢体于下方卧位,患侧肢体处于上方;背部垫枕,头抬高15~30度,保持体位;健侧肩前伸,手心向上,肘伸直,患侧肩处于前伸位,关节屈曲100度,手心向下,手指及上肢伸直;健康下肢髋关节微屈曲,外伸,患侧下肢垫枕,屈膝、屈髋。

1.2.2早期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患者偏瘫肢体若不活动持续4d,即可能有挛缩的情况发生,引起继发功能障碍,故需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待平稳后,即开展被动训练,以不疲劳为宜,循序渐进;初始5~10分/次,后增至30~45分/次,2~3次/天。早期练习床上翻身,做双髋向两侧摆动,后带动躯干移动,渐向自主运动过度。运动量循序渐近、持之以恒。(1)被动运动:0~n级肢力,需行被动运动,依据关节活动范围和方向进行,由易至难、由简单至复杂,由小及大。上肢对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进行活动,使患肢行旋转、伸屈、向上、向下、左右运动,患侧上肢依据外展、内收,后行内收、外旋次序,活动肘、腕、指关节,5~10min,数次每日。活动的时间及次数逐渐增加,指导患者对健肢出动伸屈,患侧上肢在健侧上肢协助下活动。下肢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使髋膝关节内外旋转、伸、屈、内收外展、足背屈等,护理人员需将患肢偏瘫下肢抬起,内收、外展髋关节,并同时作内旋、外旋动作,握小腿部,做屈髋、屈膝训练,10min/次,数次每日。后活动踝关节,左右旋转、背屈,5min/次,数次每日,活动次数和时间循序增加,并与肢体拮抗肌配合,对患侧下肢行按摩训练。病情稳定3w后,可开展坐位训练,若无不适感,可延长坐位时间,为离床康复训练准备5。(2)主动运动:对肌力>n级的患者,可行主动运动训练,是偏瘫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意念训练法向患者进行指导,使瘫痪肌体肌肉收缩,健侧肢体牵动患侧肢体运动。训练反复进行,以加快神经传导功能恢复进程,达到下肢可站立行走,上肢可举起的目的。指导患者患侧肢体工作可由健侧肢体替代,如右侧为患侧肢体,可训练左手写字、吃饭等。可用习步车辅助行走,以提高生活质量。

1.3效果评定治疗28d后,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临床效果。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91%~100%减少;显着进步: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46%~90%减少;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18%~45%的减少;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8d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脑中风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易出现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家庭及社会负担加重。病发早期易合并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加强早期康复干预是改善预后,恢复受损肢体功能的关键。脑中风后,中枢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偿性和可重组性,但仅靠自身能力恢复水平有限,早期加强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程度。脑梗塞系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并非单纯肌力丧失。大量研究证实,在疾病早期开展合理、科学的康复训练,可良性刺激大脑梗塞灶,为大脑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对疾病康复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残率。加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卧位护理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致残率7。多数研究认为在患者病情稳定48~72h即可开展康复治疗。昏迷患者在发病1w后,清醒患者在病情稳定2~3d后即可行运动疗法,患肢在早期行被动运动及按摩,被动活动需轻柔,避免意外事件发生。运动疗法可防止全身生理机能衰退,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患肢血液循环可起到促进作用,刺激神经营养功能,防止骨骼、肌肉、皮肤萎缩。可促进大脑功能重组,减轻致残程度,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加强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月连,梁汝忠,黄兰祝(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8)

第2篇: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康复护理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大多数存活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75%,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及家属带来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康复护理,将脑卒中的致残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己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早期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从当前康复医学的发展来看,普遍认为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没有发展,就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以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其功能康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争取生活自理,重返社会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对82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两组进行早期或恢复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出现了不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82例脑出血偏瘫且神志清醒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42~72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实验组(44例)两组配对因素(神志、性别、年龄、肌力)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颅压、护胃及细胞活化剂)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急性期采用制动、仰卧为主,在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实验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h后开始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积极预防并发症包括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深部静脉炎等。

1.2.2进行心理康复指导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给予患者积极的言语指导,充分的解释以及正面的鼓励,积极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指导家属以同样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让患者了解同室病友的康复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为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基础。

1.2.3急性期康复护理①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及体位变换。置患者于床头抬高15°~30°卧位,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轮换,以健侧卧位为主,每1~2hi身1次,保持肢体功能位。即仰卧位时患者臂部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健侧卧位时,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患侧卧位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②肌肉按摩。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有规律。伸肌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并按摩胸大肌,1~2次/d每天15~20mn③被动活动关节。正确的被动关节活动可以防止关节挛缩,促进患侧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让患者取舒适体位,放松肌肉,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由小逐渐至全范围,各方面活动到位,在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动作轻柔、缓慢,以不引起患者疼痛感为度。踝关节腕关节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僵直,应多作运动。每天进行关节活动3~4次,每次进行各关节全范围内的活动3次以上。

1.2.4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恢复期为病后2~3周,此期应采用多种功能锻炼方法:①早期床上活动,目的是使患者独立完成各种床上的早期训练后达到独立地完成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的转换。指导向患侧翻身、独立向健侧翻身、组指上举、床上桥式运动等。②起坐训练。嘱患者将健侧腿伸直置于患侧腿下方,带患侧腿至床边,然后转至侧卧位并以健侧前臂支撑躯干,逐渐呈直立位,坐于床边。③指导患者进行轮椅转移、站立、步行及上下楼梯等训练。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洗漱、穿脱衣服、进出厕所等。进行以上训练时,及时给予诱导和鼓励,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教会家属如何操作,每日由护士先操作示范,然后督促指导家属完成。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选用B一smn(布伦斯特伦)6级评定法,由专人评定两组患者的肌力。基本痊愈:恢复至Bumtoivi级;显效:提高11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肌力无明显差异(P>Q05)出院时对照组肌力有所改善,但较实验组改善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肌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两组治疗后肌力恢复比较结果。

3讨论

脑出血后最常见的残疾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但不少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瘫痪所致,而是没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或护理方法不正确,致使产生体位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大脑的同侧支配理论、大脑两半球之间既存关系的理论、以及神经再生和大脑可塑性理论为偏瘫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临床上的常规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早期活动较为谨慎,一般认为:在脑出血2周内进行功能锻炼会导致脑出血再发和进行性病情加重的比例增加。但有研究认为,早期活动的患者脑出血再发和进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根据本组结果表明,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并且实验组中无一例出现再出血及病情加重现象。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保持正确的肢位,不仅不会加重病情,而且能有效防止痉挛的出现,可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为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早期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

作者:周海晏,叶迎芳,张争艳(246003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