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空间有趣的建筑(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19:23:52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12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现如今人们一谈到艺术,总认为那是纯精神领域的,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对其敬而 远之。这种想法是由于现在的一些艺术家力主为艺术而艺术,闭门造车,捍卫自己的思想领地,从而使艺术驶离群众的结果。其实艺术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人们希望艺术走进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需要体验,建筑空间设计需要源自体验,享受“空间情节”,这种体验是生活的、艺术的。 
  关键词:艺术美;艺术体验;建筑;空间情节
  
  蝴蝶虫要从茧中钻出来,不是因为身体变大了不得不如此,而是想换个环境,找一种新的体验。
  那么人类呢?是什么吸引人类走出天堂来到人间?是什么魔力使人类从动物中分离出来,拥有自己的繁芜的城市?是花园中的鸟语花香还是殿堂中的灿烂生活?应该是一种体验!一种比动物更加高级的生活体验——只有我们能够得天独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世界发展中众多伟大成果生成的每一刻——一种连上帝也羡慕的体验!
  
  一、无法替代的艺术空间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出访的窗户和落在街道上的树叶来体验场所的季节轮换;可以沿着公园小径漫步,在林间的光影中体验场所的花香鸟语,也可以循着小镇的旧巷漫步,在阑珊的街灯中找寻儿时的欢声笑语......无论是住所还是花园,无论是视觉、气体、声音、行为事件、沉思、还是情感反射,都是一种生活体验,一种场所体验。
  作为我们每天生活的场所——城市、住所与花园——也是一样,体验空间中的生活比空间更重要。正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所述,“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要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内与外、西方与东方、抽象与具象、单纯性与复杂性两性之间,渗入自己意志而升华......人体验生活感知传统的的要素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生活体验的缺乏造成了想象力的匮乏。图像的清晰度再高也不过是虚拟的体验。只有走到现场去,才有可能得到气味、记忆、温度、湿度、气流和手感等伴随五官感觉的体验。因此,当今培养设计师这种想象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体验。人们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各种休闲活动,以便从各种不同的的体验中再造自我。托夫勒直言,此时的艺术因自身的目的而产生体验,环境艺术家则变成了制造体验艺术的工程师。
  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体验,建筑空间设计需要源自体验,需要面向体验,这种体验是生活的、艺术的。是一种无法让人替代的、令人愉快的、充满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空间体验。
  
  二、空间体验及艺术   
  (一)体验的内涵: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为体验
  弗洛伊德认为,体验是一种瞬间的幻想:是对过去的回忆——对过去曾经实现的东西的追忆;也是对现在的感受——先前储存下来的意象显现;是对未来的期待——瞻望未来、创造美景,通过瞬间幻想来唤回过去的乐境,以便掩盖现实的焦虑。体验的原型是应该是源于感性的,属于族类共同体的并且富于复现功能的原始模式,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达。体验原型往往拥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复现的功能。
  空间体验行为绝大多数既是主体内部心理活动的结果,也是外部空间环境刺激的反应,二者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环节或者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从空间意义的生成与审美价值取向来看,空间体验既是一种空间审美价值实现的途径,也是一种空间意义与场所精神的“审美升华”,即填补创作主体与空间使用者之间的空白。
  对于空间来说,这个体验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师,另一方面是使用者。为大众的未来生活与聚居空间构造最佳的关联是设计师的责任,并来引导使用者建立空间美学与场所意象。
  人在进行空间体验时,也就是感悟现实生活中场所与场所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场所与生活之间所存在的相互渗透、相互共生、彼此交感的结构秩序。
  (二)体验艺术及其启示
  体验艺术当代的先进派,较早的体验艺术是1934年由约翰·杜威提出来的。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式美学方面的哲学家,美国自然主义学派的领导人。体验艺术是一种审美经验的再现,审美经验通过“直觉”、“学习”、“基因”等因素传递与转变,可以是一种镜像反映,一种模仿,或是一种对秩序的强调。
  西方体验艺术倡导的是在自然与生活体验中找到创造灵感,打破二元论,强调多元化共存共生,强调对话和相互间的交流。体验艺术给予我们空间创作的启示:空间作品要成为激活一种场所感染力而存在的艺术作品,要注意多元化元素的共生,即空间与彼空间、室内与室外、自然与人工、景观与城市的共存;互动的对话交流,即强调体验主体与空间、空间与自然、主体与自然间的交流;空间秩序的和谐统一;作为设计师,在空间创作中积极地寻求生活体验的灵感。
  
  三、空间体验的对象   
  正如《建筑空间论》所强调的空间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一样:“美观的建筑就必须是其内部空间吸引人、令人振奋”,就如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堡大教堂,正是空间赋予了建筑超出四个向度的魅力,这是绘画与雕塑无法比拟的精华。古今中外,从“当其无有器之用”的老子空间到“专横的逻辑关系占主导”的雷姆?库哈斯极端空间,“空间”一直是建筑中永恒的的话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多种参照来认识、体验这个世界以及我们的聚居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发现艺术新的存在向度,就如相对论为立体派画家毕加索提供了绝对自由的选择,而无须牺牲自身的独特性或原则。画家将主题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再重新组合选定的图案,其创作灵感源于古代伊比利亚雕塑、非洲部落面具、古罗马壁画、中世纪的彩色玻璃以及画家自身的生活体验等等。

  四、空间体验对于“空间情节”的意义   
  1、建筑与体验之“场所精神”
  拉斯姆森在《建筑体验》中写道:体验对于建筑非常重要。他认为,建筑的外部特征
  成为把感情及态度从一人传递给他人的手段。因为所有好的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只看建筑及其细部是不够的,必须去体验城市建筑。人们必须去观察建筑是如何为特殊目的而设计的,建筑师又是如何与某个时代的观念和韵律一致。建筑是的任务是为人类环境建立秩序和关系。没有其他门类的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如此密切的关系。拉斯姆森说建筑师是一个剧作家,是安排和计划人们生活的人。建筑师的剧作任务相当困难。首先,演员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建筑师必须熟悉他们天生的演技。其次,在一种文化环境中可能是很顺理成章的东西如何被嫁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
  2、景观与体验之“诗意的花园”
  景观如同建筑一样,关心的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两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建筑通常运用人工的,基于结构性的静态材料;而景观通常运用开放的、人们生活环境中室外的、动态的材料,同时两者在尺度方面是有区别的。
  《景观体验》在景观与绘画艺术之间建立起一座历史桥梁,但亲身体验景观比风景画本身更重要。审美知觉来自艺术创作者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历史的过程或设计的过程,当然学习历史不仅是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的任务,也是设计师的内涵与修养。
  《花园的意义》、《激动人心的风景》等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体验对于花园的意义,还展现了个体生活情节在景观空间创作中运用的可能。在花园中的亲身体验非常重要,花园及其中的生活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沉思、一种反射等。花园的设计与营造体现了一种思想、力量、秩序、文化表达、个人表达。
 空间及其承载的生活情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始终是体验的主体对象,同时在空间体验中建立一种人与场所的关联,在体验中获得灵感,在心理描绘中建立了自己的一种场所感,一种飞腾的想象与回忆,一种意义的升华,一种美学满意。
  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是风在动,还是心在动”,这是一种为我们东方人所熟悉的体验,与其说是感受还不如说是基于体验的深层的哲学思辨。英国人特别热爱他们的生存环境,也热衷于表现自己的伊甸园,通过作家——创作主体的体验来表述自己聚居环境中与众不同的美丽风景。
  
  五、聚居空间情节的艺术表现   
  虽然聚居空间本身既无时间范畴又无运动,不可能有着同文学剧作一样的故事情节,但是空间承载的是生活,也就是承载着生活的一枝一叶——即生活情节;空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脱离不了生活情节;空间设计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创作,摆脱不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人们在空间结构的体验中,有一种感受——场景及其秩序的变化,就犹如音乐与戏剧中的主体与结构变化,可以从中同样体验到愉快感、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
  以生活情节来表达一种空间秩序的思想一直延伸到人类艺术的各个领域,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无论是文学中、书画中、还是音乐雕塑中,都体现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情形。情节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存在,强调了一种秩序,还经常无意有意的表达了一种场所意向空间记忆。
  在一些近现代设计师的作品中,空间中的情节表现的更艺术、更多元化,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内容题材,广泛地借鉴了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情节,更多地展现了一种空间结构的艺术编排。
  总之,在人类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是将生活情节融进空间,就是将空间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两者分离,往往将两者融在一起,表现了一种和谐有感触的秩序,一种有情趣、感知到的、认同了的场所感——但并非写实,是存在于聚居空间中的场所意象。情节也就成了人类聚居场所意象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个载体。
  正如陈从周老先生所言:“老实说,我爱好园林,是在园林中听曲,勾起了我的深情......”,这便是空间情节的感染力——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艺术的场所意象。
  
  参考文献:
  [1]dan kiley and jane amidom. dan kiley in his own words: america’s master landscape and hudson,1998: 8,关于丹尼?凯利介绍自己的设计哲学.
  [2] charles w moore,william ll, william turnbull,jr. the poetics of gardens. the mitpress,1988:41:lending life.
  [3][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白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4][意大利]布鲁诺·赛维著.建筑空间论.张似赞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4:13-15,23-29.
  [5]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