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潞王陵神道石像生,是封建墓葬特权形成的产物,其象征“权力与生命永恒”的寓意实乃封建糟粕。但超乎众藩王乃至皇帝的石像生雕塑却凝聚了皇陵石雕的艺术精华,竭力表现潞王生前骄横和死后奢想的逾制与僭越,本文以潞王陵石像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雕刻艺术。
关键词:潞王陵 石像生 雕刻艺术
潞王陵,是明代万历皇帝唯一胞弟潞简王朱翊镠的陵墓,这座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又唯一申遗的藩王陵墓,其规模逾制与石像生僭越的特色以及建筑独特与雕刻精湛的艺术风格,堪与定陵媲美,因而形成了珍贵的中原定陵文化遗产。
一、潞王陵神道石像生的研究意义。
1、潞王陵石雕的雕史学价值。我国古代石雕艺术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劳动人民用智慧鬼斧神工地将雕刻艺术发挥到极致。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而作为其优秀代表的皇陵石雕,则是以汉白玉和大理石、青石、花岗石、砂石等为材料的帝王陵墓雕刻,由于所雕刻神、人、兽能体现出皇权的威严,加之原材料得诸自然易于长期保存,故成为帝王将相死后极度荣耀的追求。从新时期时代石雕旨在写实的初级阶段到唐代石雕造型丰满、气势宏阔的顶峰时期,最后到逐渐以模仿汉唐代石雕特点的元明清时期,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然而处于明中晚期的潞王陵石雕,能够在追求模仿和浮丽的环境中进行大胆地创意与突破,更显其弥足珍贵。
2、潞王陵神道石像生的研究意义。石像生是皇陵或王公贵族墓茔中神道两旁的石雕像,由于它属于地面陵墓雕塑,其规模宏大、成就突出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皇陵石雕艺术最有力的代表之一。本人所研究的潞王陵,墓穴早已被盗一空,其陵墓石雕也只能谈地上。每一历史时期的皇陵石雕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之外,也能映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潞王陵修建时正处于明代国力逐渐衰败时期,国库捉襟见肘使定陵时断时续,当面对后金日渐崛起的外患时,还能继续不惜劳民伤财为潞王建造如此超祖制的陵墓,此举岂能不激起民怨这样看来,我们在研究欣赏潞王陵的建筑艺术和石像生的艺术价值的同时,需要认真思考的艺术之外的政治问题。
二、潞王陵石像生的艺术价值。
1、潞王陵石像生艺术的时代意义。由古代帝王墓葬观形成的陵墓特有产物——石像生,本意为“象征生命”,其多寡、种类和品级又成了身份与特权的象征。摆放在潞王陵神道两侧的石像生,以其高大坚实的立体造型,等距离的、左右对称的整齐排列,竭力表达潞王的所谓“仁德睿智”、“泽被四海,恩及域外”等多重寓意,进而突出强化并丰富其中的深刻政治主题。我们透过潞王陵石像生雕塑艺术表象,可以从中悟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创造、追求墓葬形式和墓葬特权的积淀过程。潞王陵石像生的存在价值,不只是烘托皇陵建筑、表达死者生命与权力永恒的痴想,而是能够促进我们研究、整理和开发明代乃至整个皇陵石雕的艺术,无论是对石像生起始的争论还是对石像生作为殉葬替代品演化过程的研探,无论是对历代皇陵石雕艺术风格的发掘还是对石像生艺术价值的探寻,都大有裨益,都会使此类的研探富有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意义。
2、潞王陵石像生的惊世骇俗。潞王陵之所以成为最大的藩王陵墓,是因其最大的特点是逾制,这种逾制除了众所周知的结构、规格和面积,更多地反映于具体设计细节之中。且不说陵前的五供(2个石蜡台、2个石花瓶、1个焚帛炉)都高达5米,比明十三陵高大的多;且不说石牌坊对联 “龙卧太行绵玉牃,凤栖碧水毖水曜银湟”的“玉”字点故意写高一格,显示比其他藩王的尊贵;且不说高大城墙和庞大建筑群全用石头,号之为“中原石头城”。单说潞王陵的众多龙雕,足以让人感受其中的奇特。正反两面雕刻“潞藩佳城” 的高大石牌坊中,四柱通身雕刻云龙图案,大小额坊正反都有二龙戏珠的浮雕,明间顶部正中雕刻着盘龙,牌坊两侧并列着两座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的石华表。雕有“维岳降灵”的二道牌坊中,除了抱鼓石上8个形态各异的狮子相乐相戏跃然石上外,通体有二龙戏珠石雕图案,尤其是牌坊正中雕刻着盘绕而立的双面龙,一面向南,一面朝北,下有海水相承,龙的面部感情却雕刻得凄楚悲怆。相传潞王无论从长相还是才学,都不比万历皇帝逊色,没有继承皇位自然成为心结,于是太后的娇宠和皇帝的放纵,养成了逾制僭越的霸道,怎奈手无兵权,42岁便因太后去世悲痛之极而撒手人寰,这座龙雕便生动地反映了潞王一生跋扈而又抑郁的复杂心态。不过他的陵墓却使他出尽了风头,这也是他生前始料不及的。
然而,最能表达潞王陵风格特色和雕刻艺术,最能吸引后人研究与观赏的亮点与精粹,最能代表潞王陵乃至整个皇陵石雕水平,则是潞王陵石像生的惊世骇俗。位于牌坊、华表以北有16对翁仲和石兽的石雕群:庄严肃穆、神威异常地排列在神道两侧。这14对石兽和一对文吏、一对控马官,是在传统的狮、麟、象、驼、獬、马石像生的基础上,又特别增加了猰貐、爰居、貔貅、豹、狻猊、羊、虎、辟邪诸多石像生,堪称类特数显。石像生排列顺序自南向北,从高到低,分东西两行,依次是猰貐、爰居、貔貅、獬、豹、狻猊、羊、虎、狮、辟邪、麒麟、骆驼、象、马,这种排列方式,不仅与其他藩王陵墓不同也异于帝陵。神道石像生在各个朝代特别是明代有严格的规定:帝陵前设置石兽6种,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明长陵也都只列狮、麟、象、驼、獬、马6种石兽。潞王作为藩王,陵墓规格必然低于帝陵,但却设置了14种石兽,不仅明显违反祖制,且大大超过了帝陵规格,这在皇陵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奇特。不仅若此,竟然还出现了在历代皇陵石像生罕见的诸如猰貐、爰居等石兽,更为潞王陵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使石像生的内涵和寓意更加浓重,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空间。
3、潞王陵石像生艺术的整体评价。吸引我们研究和保护的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凤凰山下的潞王陵,是因为其石雕特别是神道石像生富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造型生动、形象精美的神道石像生,集雕 刻技艺、雕塑风格、构思精巧于一体,聚数量多、造型真、外在美诸美之全部,上承皇陵石雕静中有动、威中有严的写实风格,下启石像生丰满优美、气势宏阔的雕塑个性,不愧为中国石雕造型艺术史上的璀璨瑰宝,散发着中华民族传统雕塑文化的独特神韵。其雄浑厚重的雕塑风格,既有汉唐两宋之遗风,又有显示个性风格的创新;其数量多,却个个是雕艺精湛的精品,绝无宋代后期的雕刻粗糙、技艺参差之憾;其形体大,却雕工精细,长短合度,洋溢出构思精巧雕技高超的艺术魅力;其造型真,却达到了近看栩栩如生、远看以假乱真的境界,不仅让研究者叹为观止,亦令观瞻和浏览者恋而忘返。据说曾有马匹路过此地,看到石马以为遇到同辈之骏,便跳跃嘶叫,拼挣缰绳,意欲奔向石马,异类尚且感染如此强烈,何况人乎无怪众多文人墨客赋诗作词大加赞赏,其中“古殿空山裹,名王有旧莹,秦陵和汉寝,不及此幽情”的诗句则道出了的精华与创新所在。
三、潞王陵石像生的内涵寓意
潞王陵神道石像生,是传统石雕艺术的精华,也是潞王陵异于历代藩王陵墓的重要标志,而这些狮、麟、象、驼、獬、马之类传统石像生,与那些猰貐、爰居、貔、豹、狻猊、羊、虎、辟邪特别增加的石像生,以及仅有文吏与控马官的人物石像生,不仅仅是石雕艺术品,更肩负着特定的寓意,隐藏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内涵。
1、潞王陵神道石像生寓意及渊源。传统的皇陵石像生一般有以下种类和寓意:大象与人物一对,以取“吉祥”谐音;想象中的禽鸟朱雀一对,带翼四足的动物瑞兽一对,以示尊贵;表示仪仗队伍的鞍马及人物两对,虎、羊各两对,番国使臣三对,文武大臣各两对,象征威严;再往下是神门内外的狮一对,镇陵力士一对、官人一对、内侍一对,用以保护陵墓。令人惊奇的是,潞王陵牌坊正中那座盘绕而立向南又朝北的双面龙石像生,在历代帝陵中也很罕见。人们都清楚龙自古是皇帝的化身,只有天子才配真龙,而在潞王陵中竟有如此高大的龙石像生,似此绝对违反皇陵墓葬制度的现象却偏偏出现在潞王陵,其生前梦想成帝的寓意和死后成帝成仙的象征便不言自明,不过龙的雕刻所透露出的凄楚悲怆的逼真感情,既表达了潞王生前不得志的郁闷,又凝聚高超的雕刻艺术,为后人雕塑特别是今天的城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潞王陵的其他石像生不仅有传统的象征又有特定的寓意。麒麟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融鹿、虎、牛、马等形于一体的祥瑞之兽,从南北朝开始皇陵神道列置麒麟这种神兽,以标榜“王者至仁则麒麟出”,而且规定只有帝陵才能置麒麟,以区别于大臣墓前的辟邪,但潞王陵中却兼而有之,何其牛哉?潞王陵神道之麒麟,长宽高等同定陵,具体形象是鹿身、马足、牛尾、圆蹄,通体鳞甲,寓意为“仁得于天下”,这对从来不顾人民群众死活的潞王来说岂非讽刺唐以后帝陵前列百兽之王—狮子,在象征帝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和尊严的同时,起到护卫和镇墓的作用。潞王陵的石狮,雄健威严,气魄浑厚,根本看不出这个人臣墓与帝陵的区别,倒是表露出工匠借石坯取势,借方取圆,着力体块与线条纹饰之间有机照应的高超艺术。石马及两位控马官合为一组,以此显示潞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石虎与右羊,造型浑实,通身未饰花纹装饰,石羊两角弯于耳下,半跪半卧,取“羊有跪乳之恩”以示潞王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特别是对母后李氏宠爱的感激.这两种石兽无论造型、比例和技法都有宋陵之遗风。一对文吏(潞王没有军队故而没有武将石像生)身着朝服,头戴朝冠,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以取对潞王的敬畏。从中国雕塑发展整个历程来看,明代陵墓雕刻大体都缺乏生气和力量,表现皇陵石雕的下滑趋势,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日趋萎靡的精神面貌,而潞王陵石像生雕刻的承前启后轨迹,现实性与理想性、寓意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写实性与装饰性、整体雕塑与局部刻画的协调,以及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视觉触觉艺术效果,可谓独树一帜,既表达了深刻的寓意,又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弥补了明代皇陵石雕的缺憾。
2、潞王陵神道石像生的特殊内涵与寓意。潞王陵石像生并非像其他皇陵所表达的普遍意义,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特有的内涵和寓意。一是掌管军队。潞王自以生前无兵权,不够耀武扬威,于是就有了死后的貔貅石像生,貔貅这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经过历代的演变,又成了有独角长尾、凶猛威武形状,有负责天庭巡视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的职责,有嘴巴无肛门吞万物而不泻,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的神通与特异功能,因而人们常用貔貅比作军队,在此以喻潞王军队的强大与威武,善聚天下之宝,在保证潞王挥霍同时足量保障军队供给,可谓寓意深刻。现在很多中国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也正取其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隐喻龙行天下。潞王生前虽是最大的藩王,但毕竟不是以龙自比的天子,所以石像生除了众多的龙雕以外,还有一般皇陵没有的猰貐,该神兽又称为“窫窳”,传说曾是杀而复活的天神,其外形有人面龙身和龙头虎身等多种说法,但都与龙有关,可惜被名为“危”的神杀死,但后来竟奇迹般地复活,于是便长生不老而位列仙班。由猰貐石像生可以看出,潞王不仅要实现当真龙天子的愿望,更有重新复活、长生不老的奢想。三是镇妖除邪。潞王在世时可以说是独霸一方,横行无忌,死后自然怕有人化作厉鬼讨债,于是石像生中便增添了辟邪,据古籍记载“辟邪”是形状似狮、头长独角或双角、身有翅膀的神兽,能除群凶,以其作石像生自然是辟邪祛凶。在汉代它们最受青睐,皇陵石雕中都有天鹿(禄)与辟邪两个石像生,而后代皇陵中都以麒麟代替辟邪,潞王陵中在置麒麟同时又列辟邪,表明陵墓雕刻既崇尚汉唐又试图镇妖除邪的双重寓意,用心何其良苦?怎奈寓意深刻的石像生并没有阻挡住后世盗墓贼的猖獗,潞王的墓穴曾被盗墓贼炸过两次,颇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感慨!然而不管怎么说,石像生的寓意既为皇陵石雕增添了艺术魅力,也为后人雕塑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参考资料:
1、期刊:王磊. 凤阳中都皇陵石像生的艺术特色【J】. 《雕塑》2008.6
2、专著、图书: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M】.湖南:岳麓书社.2005
3、网络:艺术河南.河南民间艺术雕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