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艺术风格的探析(谈谈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美)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19:26:28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34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王羲之的书学思想是佛道儒的集合体,他的书法创作自然流露出其对于禅宗的领悟。《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从其创作背景,创作心态,表现的艺术风格来分析,可谓将禅意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所体现的虚静,飘逸,灵动,变幻,向往自由之气,正是禅意追求的体现。  关键词: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创作;禅意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51-01  王羲之书《兰亭序》,以其风格飘逸,空灵,变幻莫测,极具淡雅之气而享誉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前人对《兰亭序》的艺术风格已经分析的非常透彻,此文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兰亭序》独特的美感,即禅意。  王羲之书法蕴含禅意,这与他的处事交友是密切相关的。王羲之是佛教的居士,与佛教界人士过从甚密,互为影响。他非常热衷于佛教事业,既舍宅建寺,舍宅为西天达摩多罗建归宗寺。王羲之佛教交往最密切的莫过于佛僧释支遁。支遁,字道林,书法驰名与当世,佛学理论精深。主张“即色是空”。  王羲之与支遁的交游,在《世说新语·文学》以及《高僧传》中均有记载。《世说新语》记载支盾曾养马养鹤,据文献记载《神骏图》,有人送给高僧支遁五十两黄金和一匹骏马。他处理这两件事物的方法与众不同,把黄金送了人,却把马留下来饲养,而且时时前往观看。以世俗的观点长看,黄金可以生利息,而马却要吃草料,何不把黄金留卜而把马匹遣发?怪不得世俗之人都说支遁不善处理事物。支遁却笑着说:“他们哪里知道?贫道爱其神骏之性耳!”这是支遁以一个艺术欣赏的角度爱马赏马的超人之处。王羲之也曾养鹤,他的思想无不受好朋友佛学的影响,崇尚淡雅之气。王羲之因与释支遁交往过密,他的思想也受到使支遁般若学,般若学情调不落两边,不沾不滞,而忘用笔的收放相济,结体的随机应变,给人的感觉就是胸无粘滞的创作心态。因此王羲之行草书作品表现出的空灵静逸之韵致,与禅宗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  王羲之虽出身于儒门,却又学道教服食,崇奉佛教三宝,三教的影响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他行书所体现的空灵静逸之“韵”,得益于儒家,道家的造化,还有佛教尤其是禅学精神。所以说,王羲之本身就是一个佛道儒的“集合体”,因而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自然会流露出禅意。  下面着重来探讨下王羲之书法创作中体现的禅意。我们说“晋人尚韵”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最能代表晋人书风,主要体现在一个“韵”字。所谓韵,即是指气韵,韵味。通俗点说,“魏晋风度”就是指魏晋士人洒脱,飘逸,无羁,风流的精神风貌。而王羲之则能够将自己的风度才情注入自己的书法作品之中,并且得到的肯定。我们可以从王羲之的传世作品,诸如《十七帖》《频有哀祸帖》等感受到他的潇洒飘逸,他的倜傥不羁,他的“飘若游云,矫若蛟龙。”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然对于禅意的阐述也是恰如其分的。《兰亭序》讲述了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这一天,王羲之邀同好友在会稽山阴之兰亭游玩,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优美山水中尽情地宴饮、赋诗,何其畅快,然而在歌宴毕了后,王无端生出无限感慨,其感慨可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迹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遂顺手写出《兰亭序》以志其志,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此书法的创作心态上,王羲之持有一种超功利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的书法作品,更淳朴,更具禅意。  当然,禅意的体现从《兰亭序》的书法风格上可见一斑。因《兰亭序》是即兴之作,又是鸿篇巨制,其首四行布白较疏,后数行行气较密;用笔不拘正侧,随机变化,比例遒劲,其妙处犹在用笔的起收,可谓笔从空中来,又回空中去;结字欹侧反正,顾盼多姿,变化莫测,加之“向之”及最后一“文”字等的涂改,更显的妙趣天成,绝无半点雕饰。  纵观《兰亭序》全书无不飘逸灵动、思逸神超。用笔无不运用自如。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论述:“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道之则泉注, 顿之则山安, 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崖,落 落乎犹众星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远之能成。”可将其风格概述的淋漓尽致。《兰亭序》这种整体遒媚飘逸的整体风格, 加之纵横变化的字势,无不体现了创作者和作品本身对自由的那种神往和追求,这当然和魏晋风度有关。但是更与书法艺术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追求生命本身的自由灵动有关,这也正与禅宗所追求的舍弃一切外缘,追求无欲,离相,无漏的自然,质朴的精神一致。  行云流水般的行书可展现创作者自身在有意和无意之 间流露出来地对生命自由的追求。禅宗非常喜欢讲大自然,喜欢喝大自然打交道,它所追求的那种淡远心境和瞬刻永恒,经常假借大自然来使人感受或领悟。这种感悟接近于一种审美愉快。王羲之《兰亭序》,把某种宁静淡远的情感、意绪、心境引向去融合、触及宇宙目的,时间意义,永恒之迷,从而几乎直接接近了禅追求的意蕴。  参考文献:  于曙光.天下第一行书.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王镛.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