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协奏曲》作曲者及其创作背景简介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之一。这位德国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高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气质。
无论是贝多芬,还是莫扎特,都曾经经历过经济窘迫的生活阶段,而门德尔松却是音乐史上少有的出身高贵,家境富裕的音乐家。其父亲是一名银行家,母亲是一位钢琴家,这些都为门德尔松创造了十分优越的学习环境。音乐天赋出众的门德尔松9岁公演,10岁开始音乐创作,14岁组织个人乐团。其代表作之一《仲夏夜之梦》序曲便是其17岁完成的作品。1842年,年仅32岁的门德尔松与舒曼共同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这一举动为德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其他作曲家不同,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如同他本人的生活顺境一样,总是充满了和谐和美好,既不深沉,也不叛逆,既不先进,也不保守。其作品旋律悦耳动听,色彩明亮,情感细腻,生气勃勃,平易近人,令人听后印象深刻。
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协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之一,始作于1838年,历经6年的反复修改,最终于1844年定稿。1845年,该曲在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公演之后便获得了乐坛的好评。迄今为止,该曲仍然是当今小提琴四大著名协奏曲之一。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门德尔松在这首协奏曲的写作过程中,也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融汇贯穿于全曲始末,令这首作品既延续了古典主义音乐所具有的清晰的逻辑性思维,又不乏浪漫主义音乐所具有的丰富多样的情感。作品的旋律中激情和柔美并存,严谨与幻想并存,其高贵典雅的风格与曲作者本人的贵族气质是一致的。
二、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协奏曲》作品分析及演奏要点
1、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协奏曲》作品分析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Allegro,molto appassoionato),第二乐章:行板 (Andante),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小快板-很有活力的快板 (Allegretto non troppo-Allegro molto vivace)。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第一乐章。该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写成。其最大的特点是:乐曲没有前奏曲,由小提琴在一个小节左右的伴奏后,直接奏出了作品的主题。小提琴的旋律优美典雅。作曲者没有在此添加任何炫技的成分,但起伏较大的旋律线条却又充分显现出了典型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
该乐章的主部主题写得十分优雅精致,被誉为“不朽的旋律”,从而被广泛传颂。小提琴的旋律主要在高音区进行。由小提琴独奏的乐句在管弦乐团的伴奏下显得格外细腻。主部主题之后是四个小节的短小连接部,它的风格和主部主题的风格十分接近,流畅抒情,从e小调迅速转入G大调,为副部主题转调搭建了桥梁。副部主题以大三度为基本音调,显得比较稳定,然而,平静的旋律之后又连续出现了几个小节同音重复的片段,这使得旋律显现出不安定的情绪。从主部与副部主题的旋律来看,这两个主题的矛盾冲突并不明显,气质和风格保持基本的一致。曲作者在这一段中没有使用太多的炫技的素材,保证了旋律单纯朴实的甜美。该乐章的发展部规模相对较小,总体来看,它仍然保持了主题中的抒情风格,没有太大的矛盾冲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中的华彩乐段。这个乐段使小提琴的四根琴弦的纯熟技巧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华丽却不夸张,令人印象深刻。发展部之后进入了再现部。再现部的主部主题从e小调开始进入。副部主题转为明亮的E大调。第一乐章最后结束在大管演奏的B音上。
2、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协奏曲》演奏要点
作为一名演奏者,在学习和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时,首先应该了解这首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曲者的写作风格,只有了解和学习了当时的音乐史料,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艺术内涵。其次,演奏者应该认真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充分学习和了解作曲者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性思维,分析作品的和声、调式,以此作为演奏的理论依据。再次,演奏者应当认真学习、聆听不同演奏者的演奏版本,分析其中的异同之处,并结合个人的学习经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最后,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决定了其对演奏方式的选择。因此,演奏者应当根据作品,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来练习、学习和处理作品中的技术要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将从以下几个个方面来分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1、弓法
小提琴右手技巧主要是由弓法来体现。小提琴的弓法包括:分弓、连弓、跳弓等。在这首曲子中,连弓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主部主题的旋律中,6个音一弓的弓法出现的频率较多。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应当注意保持换弓、换弦平稳圆滑的状态。换弓时,右手动作要小,换弦时,要注意控制动作的速度,不要突然从一根弦换到另外一根弦。这样一来,演奏这段主题时才能有可能保持流畅自然的状态。
连弓在这个乐章中还出现了另一种表现方式,即副部主题的三个音一弓的连弓。这是作曲者为了增加曲子进行的动力而创作的乐句。这几个乐句的连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连弓,而是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演奏者应当注意把握好力度和弓速。演奏时应当注意把运弓的左右张力和上下张力互相结合好,使这几个乐句既具有向前的动感,又能保持与主部主题相对统一的抒情性风格。
2、力度
演奏该乐章时,演奏者在右手技巧上除了要注意弓法之外,还必须注意研究运弓的力度问题。如:第37-39小节,三个音一弓的连弓不断向前推进。这个乐段主要是由三连音的节奏型组成,需要表现作品的一种前进的张力。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应该注意控制好运弓的力度,将力度逐渐释放出来,使让人感受到由弱渐强的声音效果。第40小节的第一个音是该段的最高音,也是前一乐句力度推向的高潮。随后的40-43小节和44-47小节两个乐句分别转为八度音程和分解八度音程的形式。形式的变换并未改变作曲者在这个乐段的表现意图,换言之,该乐句仍然是以推动乐思的发展为目的的。因此,演奏者应当继续沿用前一乐句的演奏力度处理方式,即:由弱渐强。
3、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左手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在门德尔松 在《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揉弦技巧应当富有弹性和变化性。如:从第2—14小节,这一乐段的乐感抒情且略带忧郁,因此,演奏者在处理这一段时,其左手的揉弦应当充满了变化。左手手指揉弦的力度应当随着旋律线条的上升而增加,随着旋律线条的下降而减弱。手指在揉弦力度增加的时候,演奏者应当注意增加手指按指的垂直力度和水平运动的频率,以此达到演奏效果。
综上所述,门德尔松在《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将小提琴的技巧性和音乐性糅合为一体,使小提琴这一乐器所具备的高贵典雅的气质得以集中表现。
参考文献
高婀娜,精致的笔法 浪漫的情怀——读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内蒙古艺术,2009(2)。
李近朱,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2)。
易铭,门德尔松创作完成《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小演奏家. 2009(9)。
唐薇,浅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演奏方式【J】,科技资讯,2007(14).
宋莉莉,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